57歲男子一天至少3次,一年後確診癌症,兒子崩潰大哭:勸不住他

2024年04月21日09:15:21 健康 1075

今年57歲的余師傅是個工作認真、從不敷衍的勤快人,但是最近很多同事都發現余師傅經常跑廁所,頻繁的時候一天都會跑4、5次,這導致很多同事都在辦公室看不到他的人影。

回家後,兒子看著父親的狀況感覺不妙,趕忙帶他去醫院做了相關檢查!診斷結果竟是腸癌

醫生表示,之前有很多次腸胃炎症的病症余師傅全都沒在意,這種情況已經存在一年之久了!兒子忍不住開始崩潰大哭,怎麼會發展到這種地步呢!

57歲男子一天至少3次,一年後確診癌症,兒子崩潰大哭:勸不住他 - 天天要聞

一、別大意,大便情況有時代表腸癌信號!

人體的腸道主要分為小腸和大腸,小腸極少有癌症發生,所以通常我們談到的腸癌是指大腸癌,也被稱為結腸癌直腸癌

數據顯示,大腸癌在全球惡性腫瘤發病譜中位居前五,根據研究可知,每年有 38 萬人確診為大腸癌,約19萬人因它而死,且一經發現就多為中晚期

廣東省人民醫院珠海醫院普外科張曉勇主任表示:大腸癌最有效的手段是手術切除,若早期發現,多數可通過手術切除,5年生存率可達90%,晚期大腸癌5年生存率只有30%。

此外,大腸癌是有一定遺傳性的。研究證明,在大腸癌患者中,約有20%的人有家族史,其中,約有15%的人群是家族聚集性結直腸癌,這部分人的癌症誘因是相同的生活環境以及飲食習慣造成的,不屬於真正的遺傳範圍;但是剩下的5%則是遺傳性大腸癌,這是真正的遺傳性疾病,誘因在於胚系基因突變引起的,且會遺傳給下一代。

57歲男子一天至少3次,一年後確診癌症,兒子崩潰大哭:勸不住他 - 天天要聞

小九跟大家聊一聊,什麼是遺傳性結直腸癌呢?

如果父母中一方患有遺傳性直腸癌,那麼遺傳給子女的機率位50%上下,且不單單會表現在腸胃方面,也有可能出現在身體其它器官,比如胰腺膽道器官等。往往需要經過基因檢測才能夠確定。

所以,腸鏡檢查在腸道疾病中非常重要,美國日本等歐美國家也是在執行全國腸鏡普查之後才大大降低了腸癌的發病率。
做一次腸鏡,可以直接觀察到結直腸的狀況。當你不能判斷一個息肉是否有腸癌風險時,一定可以通過檢測來消除疑慮,還可以避免許多大腸癌病例的發生。

57歲男子一天至少3次,一年後確診癌症,兒子崩潰大哭:勸不住他 - 天天要聞

二、警惕!排便不適或是腸癌預警

排便對於身體來說是必要的,它幫助我們清除廢物和毒素。不過,排便方式也可能影響我們的健康。不正確的排便姿勢可能導致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您知道在排便時碰到哪些情況會是腸癌的預兆嗎?

預兆一:感到腹痛

腹痛是由於不正確排便時腹部肌肉過度用力引起的腸道痙攣。這種疼痛通常位於下腹部,程度從輕微不適到劇烈絞痛不等。

預兆二:感覺便秘

便秘是因為長時間憋住排便慾望導致腸道蠕動減慢,大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長而變得乾燥難以排出。表現為排便頻率減少、糞便量少且硬結,伴有排便困難、排便不盡感。

57歲男子一天至少3次,一年後確診癌症,兒子崩潰大哭:勸不住他 - 天天要聞

預兆三:感覺「里急後重

當直腸癌來臨時,人體會感覺排便次數增多,但是常常會跟隨著很急並且又排便不盡的錯覺,有時候排便困難,有時候糞便還會有和惡臭。

預兆四:發生肛裂

發生於肛管皮膚層因機械性創傷或感染引起的小潰瘍。與排便時腹壓增高導致局部壓力過大有關。典型癥狀為肛門劇烈疼痛、出血及便秘,疼痛呈撕裂樣,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

57歲男子一天至少3次,一年後確診癌症,兒子崩潰大哭:勸不住他 - 天天要聞

三、教你3招,輕鬆排便

人的身體每天都需要進食,才能夠保障正常運轉,但吸收營養物質後食物剩餘的殘渣也需要及時排出來,這樣一進一出才能是一種「良性循環」。小九為您推薦3個保證排便的小妙招。

1、最好定時排便

規律排便有助於腸道健康,減少便秘和腹瀉交替發生的情況。每天固定時間如廁,並嘗試建立一個良好的排便習慣。

2、適當補充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具有吸水膨脹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潤滑腸道、促進排便的效果;反之則可能引起腹脹、不適感。平時要注意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高糖食物。同時還要注意細嚼慢咽,避免狼吞虎咽導致消化不良

3、有「感覺」就去!不要「憋」便

長時間憋便可能會導致糞便滯留於腸道內,增加患結腸癌的風險。當有便意時,應及時前往廁所解決。若實在無法立即排便,也應在方便的時候儘快處理掉。

57歲男子一天至少3次,一年後確診癌症,兒子崩潰大哭:勸不住他 - 天天要聞

參考資料:

[1]《5毫米息肉拖成癌!人到中年,這個體檢很必要!》.深圳衛健委.2023-02-08.

[2]《95%的大腸癌是由腸息肉轉變而來…腸息肉該怎麼辦?》.邵逸夫醫院.2021-08-26.

[3]《長了息肉,離癌症還有多遠?這樣的要及時切除,否則癌變的幾率…》.科普中國.2022-05-25.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他26歲,一次次血糖值升高,出現3種癥狀,或是糖尿病早期癥狀 - 天天要聞

他26歲,一次次血糖值升高,出現3種癥狀,或是糖尿病早期癥狀

糖尿病,早期並沒有明顯的警告,彷彿是一個隱藏在生活中的潛伏者。它不像一些急性病症那樣突如其來,而是悄悄地侵入,在不經意間改變身體的平衡。26歲的張凡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三種癥狀悄然出現在他的生活中,讓他意識到糖尿病的早期信號可能正在悄悄逼近
「韭菜免收通行費韭菜薹要收費」引熱議,專家呼籲:讓綠通目錄更「鮮活」 - 天天要聞

「韭菜免收通行費韭菜薹要收費」引熱議,專家呼籲:讓綠通目錄更「鮮活」

近日,在四川樂雅高速符溪收費站外,一名司機與收費站員工因運輸的韭菜薹(俗稱韭菜花)是否應該收費的問題發生爭執。有網友提出,蒜薹和韭菜可免收通行費,韭菜薹為何卻被收費?高速路公司稱,韭菜薹或韭菜花不在《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中。對此,行業相關專家呼籲,隨著農產品種類的豐富和細化,《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也...
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後,多名網紅醫生未下架宣傳視頻是否違規?律師回應 - 天天要聞

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後,多名網紅醫生未下架宣傳視頻是否違規?律師回應

極目新聞記者 陳洋洋7月8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通知,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應用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隨後,多所醫療機構立即叫停了LVA手術。多名醫生髮布的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宣傳視頻未刪除7月11日下午,記者注意到,在多個社交平台仍有一些網紅醫生尚未刪除發布在個人賬號上的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宣傳視...
專家談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不符合臨床技術推廣的規範 - 天天要聞

專家談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不符合臨床技術推廣的規範

「任何一項創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都需要經過嚴格的倫理審批和臨床研究驗證,在評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再開展。」7月11日,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徐群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7月8日,國家衛健委網站發布通知,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應用於阿爾茨...
人到中年,為什麼建議你每天去擁抱一棵樹? - 天天要聞

人到中年,為什麼建議你每天去擁抱一棵樹?

人到中年,生活的壓力撲面而來:上有老、下有小,事業瓶頸、健康隱憂,有時,不是你不想放鬆,而是根本不知道怎麼放鬆。今天,想分享一個簡單但非常有效的方法:每天去擁抱一下大樹。別笑,這不是迷信,也不是嘩眾取寵,而是很多心理學家、健康專家都推薦的「
健康旅行、預防中暑、防蚊滅蚊……權威版「桑拿天」生存手冊來了 - 天天要聞

健康旅行、預防中暑、防蚊滅蚊……權威版「桑拿天」生存手冊來了

7月11日,國家疾控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圍繞「健康度夏 科學應對夏季高發傳染病與高溫等健康風險」主題,邀請相關專家回應群眾關心的熱點話題。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和健康提示這樣看中國疾控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研究員潘力軍表示,近期國家疾控局、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和健康提示,旨在為公眾提供精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