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節,
餐桌上總少不了「年年有魚」,
魚肉鮮美,營養豐富,
是許多人的「心頭好」,
但吃魚的過程中,
如果稍不注意就會出現魚刺卡喉的情況。
應對魚刺卡喉,
民間有許多土方法,
比如喝醋、吞饅頭等,
這些方法到底可不可取,
接下來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年年餐桌都有魚
小小魚刺危險高
食道異物是一種常見的急症,任何年齡段均可發生,如果處理不當,可能發生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卡魚刺後會刺激人們做吞咽動作並感到進食及飲水困難,並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疼痛、流口水等,若不及時治療,可產生不良後果。魚刺卡喉,一般是卡在口咽部或者是喉咽部,氣道往往是通暢的,此時不需要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魚刺卡喉
常見的兩個誤區
1.魚刺卡喉喝醋
魚刺卡喉的時候,很多老年人會說:趕快喝醋,醋能夠將卡在喉嚨的魚刺變軟,變軟後,魚刺就順著下去了。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因為喉嚨處不能積累液體,所以喝醋後醋會迅速從喉嚨流入食管,所以根本不能起到軟化魚刺的作用,只是將醋流過魚刺。同時,喝下大量的醋可能會刺激咽喉黏膜,導致黏膜水腫加重,反而會增加魚刺卡喉的不適感。另外還有可能會灼傷食管黏膜,傷及食管。故此,魚刺卡喉,採取喝醋的方法處理根本不管用,反而可能帶來危害,不推薦。
2.魚刺卡喉咽食物
平時生活中,我們吃魚的時候,被魚刺卡喉,很多人覺得通過吃饅頭或者米飯等食物,能夠將魚刺咽下去,帶入胃裡。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而且非常危險。因為食管比較柔軟,用饅頭擠壓尖銳的魚刺,反而會導致魚刺越擠越深,刺入到食管的黏膜中,魚刺更不容易取出,可能導致黏膜感染,形成膿腫,加上食管毗鄰大血管,一旦被魚刺刺傷,發生大出血的概率很高。魚刺穿破食管後「遊走」到肺部,在局部容易形成慢性炎症,引起肺部感染,導致患者反覆咳嗽發燒的病例也有報道。
魚刺卡喉
應該如何正確處理呢
首先要保持鎮靜,家長們可以給他們服用溫開水,觀察兒童的面部表情,判斷是否存在魚刺卡喉,如果吞咽時表情痛苦或者嘔吐,則可確定存在魚刺卡喉,如果喝水比較通暢,則不考慮魚刺卡喉。確認魚刺卡喉,可採取以下4步驟自行處理:
第一步,立即停止進食,減少吞咽動作,試著輕輕咳幾下,看能否將魚刺咳出來,若是孩子,盡量讓孩子不要哭鬧;
第二步,用湯勺壓住舌頭前2/3,並配合發「啊」「啊」的聲音,便於更好地暴露咽喉部位;
第三步,使用手電筒查看咽喉、扁桃體及舌根等部,尋找魚刺的位置;
第四步,藉助鑷子,將魚刺夾住,並且輕輕拔出。若是按照上述步驟仍不能解決,表示魚刺的位置比較深,不容易被發現,建議立即到醫院檢查。
預防氣道梗阻
「生命的擁抱」很重要
逢年過節,桌面上各類堅果、硬糖、果凍,地上還散落著瓶蓋、小玩具、橡皮等等包圍著小朋友。在歡聲笑語中,大人一不留神,加之孩子對外界環境的好奇再加上自身咀嚼吞咽功能的不成熟。種種條件,給小調皮鬼亂吃東西創造了條件!
最易引起氣管阻塞的異物有花生米、黃豆,這兩種物品遇水膨脹更不易取出;果凍、硬幣、小紐扣等物品也容易被小孩誤食從而導致悲劇發生。當異物落入氣管後,最典型的癥狀是劇烈的刺激性嗆咳,由於氣管或支氣管被異物部分阻塞,出現氣急憋氣,也可因一側的支氣管阻塞,而另一側吸入空氣較多,形成肺氣腫。稜角較大的或稜角小的異物(如大棗)可把氣管阻塞,患者短時間即可發生憋喘死亡。
小調皮蛋突然出現哭鬧、劇烈嗆咳、面色發紺、呼吸困難,不由自主地以一手緊貼頸前喉部,面部苦不堪言時。家長們務必要緊惕!孩子可能異物卡喉了!
「海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 Maneuver)是針對氣道異物梗阻引起窒息的急救方法 。一旦發生氣道梗阻意外,家長們都是主要的施救者 ,這時不能盲目施救,更不能慌亂,掌握和正確地施救顯得尤為重要,同時,無論是否施救成功,均要及時就醫!
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用手指摳嘴催吐!手指催吐很容易將堵塞的物體推進孩子的氣道口。針對氣道異物梗阻引起窒息,需要用到「海姆立克急救法」。
1歲以上兒童及成人意識清醒的氣道異物患者,只需記住「剪刀、石頭、布」簡單三步!
剪刀:孩子肚臍上2指;
石頭:用手握住拳頭頂住2指位置;
布:用另一隻手包住「石頭」,快速向後上方衝擊5次,反覆有節奏、有力地進行,直到孩子把異物排出。
小於1歲的嬰兒採用背部叩擊法、胸部衝擊法。
(1)背部叩擊法。將嬰兒身體置於救護員一側的前臂上,使之頭低腳高,一手將嬰兒的後頸部固定。另一手固定嬰兒雙側下頜角,使嬰兒頭部輕度後仰,打開氣道。兩手及前臂將嬰兒固定,翻轉成仰卧位。用掌根向內上方叩擊嬰兒背部肩胛骨之間4—6次。
(2)胸部衝擊法。兩手及前臂將嬰兒固定,翻轉為仰卧位。在兩乳頭連線下方一橫指處,快速衝擊4~6次,至異物排除。
當孩子還處在昏迷中,家長們要立刻進行心肺復甦!一般心臟驟停發生後,5-10秒病人就會出現意識喪失,停搏4-6分鐘會出現不可逆的腦細胞損傷。因此,心臟驟停救治的黃金時間是4分鐘。當意外發生時,家長應迅速檢查周圍環境並轉移兒童到安全場地,若患兒意識不清,呼吸微弱,亟須心肺復甦時,立即呼叫 120 急救系統, 同時進行高質量心肺復甦。
心肺復甦
分以下幾步
01
胸外按壓
先將患者置於硬地面或床板,取仰卧位,解開外衣,進行胸外按壓,按壓位置為兩乳頭連線中點胸骨上,左手掌根部放在按壓區,右手重疊在左手背上,兩手掌根重疊,十指相扣,左手指翹起離開胸壁,成人按壓深度為5-6厘米,按壓頻率為100-120次/分鐘。按壓的過程中,雙手不能離開按壓位置,且每次按壓應完全回彈後,進行下一次按壓,按壓30次後,再準備進行人工呼吸。1~8歲兒童選擇單手按壓手法,按壓深度為兒童胸部前後徑的三分之一,約5cm,其餘按壓位置、按壓頻率等操作要點同雙手按壓方法。1歲以下嬰兒使用雙指按壓技術,當只有一名施救者時,使用2根手指放在嬰兒胸部的中央(略低於兩乳頭連線中點)進行按壓。
02
保持呼吸道通暢
首先清理口腔、鼻腔異物或分泌物,如有假牙,一併去除;其次開放氣道,用一隻手按壓傷者的前額,使頭部後仰,同時用另一隻手的食指及中指將下頦托起。
03
人工呼吸
口對口人工呼吸時要用一手將患者鼻孔捏緊,用口唇嚴密包住傷者口唇,吹氣2次,每次一秒鐘,觀察到患者胸廓有起伏即算通氣成功。心臟按壓30次吹氣2次,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例為30:2。8歲以下兒童按照按壓與人工呼吸比 15:2進行循環。
04
快速除顫 AED
快速除顫 AED(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儀)到達後立即使用AED進行除顫,除顫後繼續行心肺復甦。
心肺復甦成功的標誌是頸動脈恢復搏動,自主呼吸恢復,瞳孔縮小,意識恢復等。若未搶救成功,家長們應該持續進行心肺復甦直至專業的急救人員的到達並進行交接。
撰稿: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急診科主管護師 賀娜
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急診科護師 李林友
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急診科醫師 潘攀
審核: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急診科主任 何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