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視網膜AI評估的《四百萬體檢人群健康藍皮書》發布

2023年11月30日17:35:04 健康 1769

11月30日,在北京大學中國衛生經濟研究中心的指導下,由愛康集團與鷹瞳Airdoc聯合主辦,人民健康支持的2023版基於視網膜人工智慧評估的《四百萬體檢人群健康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在北京正式發布。

基於視網膜AI評估的《四百萬體檢人群健康藍皮書》發布 - 天天要聞

2023版基於視網膜人工智慧評估的 《四百萬體檢人群健康藍皮書》正式發布


這是愛康集團連續五年聯合鷹瞳Airdoc發布基於視網膜人工智慧評估的《體檢人群健康藍皮書》,今年樣本總人數已經突破400萬人次。

經歷年結果對比分析數據顯示,近年來眼底異常的總檢出率連年上升,已從2019-2020年的76.1%,上升2.7個百分點至2022-2023年的78.7%,其中視網膜血管異常更是從43.8%上升至50.3%,給大眾眼健康乃至全身健康敲響警鐘。

基於視網膜AI評估的《四百萬體檢人群健康藍皮書》發布 - 天天要聞

2019-2020與2022-2023眼底異常總檢出率對比


發布會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魏文斌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社長鬍紅亮,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鷹瞳Airdoc創始人張大磊分別作主題發言,基於視網膜影像及醫療人工智慧的新技術、新動態、新應用進行了分享和探討。

基於視網膜AI評估的《四百萬體檢人群健康藍皮書》發布 - 天天要聞

2023版基於視網膜人工智慧評估的《四百萬體檢人群健康藍皮書》發布現場


現場還特別設置了用戶分享和專家報告解讀等互動體驗環節。一位連續在愛康參與體檢的用戶程女士因在最近一次體檢中增加了視網膜影像人工智慧健康評估項目,幸而及時發現了致盲眼病「黃斑裂孔」;另一位用戶陳女士(化名)更是通過該人工智慧評估項目發現了「視乳頭水腫」,繼而在三甲醫院及時確診為「腦膜瘤」。兩位用戶均在手術後康復,其經歷正體現了定期進行眼底檢查,早篩早診早治的積極意義。


當心!眼睛也會「過勞」,眼底年檢有助於早期發現健康隱患


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針對《藍皮書》進行了發布及深度解讀。他介紹,愛康從2018年開始作為諮詢服務引進鷹瞳Airdoc視網膜人工智慧健康評估,自2019年發布第一份報告以來,此後每年都新增一百多萬人次使用這項服務,「這項服務也是愛康近十項人工智慧健康評估項目當中最受歡迎、讓客戶有直接體會的一項服務,對於幫助大家及時了解眼與全身健康狀況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基於視網膜AI評估的《四百萬體檢人群健康藍皮書》發布 - 天天要聞

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


4類眼底異常嚴重威脅眼健康,40歲以上9成體檢人群眼底有異常


視網膜作為眼睛的關鍵組成,起著光信號的接收與傳導的作用,是影響視功能的關鍵因素。因其特殊構造,眼底病成為不可逆性致盲的首位病因,是世界衛生組織防盲行動中的重點。人工智慧眼底照相疾病風險評估包括了五大類50個各類各級異常,42.9%的受檢者有合併2種及以上異常結果,其中視網膜血管異常、屈光不正眼底改變、黃斑部異常、視盤視神經異常這4類眼底異常嚴重威脅眼健康。

基於視網膜AI評估的《四百萬體檢人群健康藍皮書》發布 - 天天要聞

四大類異常檢出率


《藍皮書》顯示,體檢人群的眼底健康狀況普遍不佳,隨著年齡的增長,異常檢出率逐漸增高,特別是40歲及以上人群,每100個人當中超過90個人有異常。

基於視網膜AI評估的《四百萬體檢人群健康藍皮書》發布 - 天天要聞

眼底異常的年齡和性別分布


從歷年體檢人群的數據中看出,整體眼底異常檢出率仍處於上升趨勢。在各項眼底異常中,視網膜血管異常的歷年改變最為明顯,這可能與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的患病率增長有關。

基於視網膜AI評估的《四百萬體檢人群健康藍皮書》發布 - 天天要聞

歷年眼底異常總檢出率


辦公一族眼底更「受傷」


每年在愛康體檢的近千萬人覆蓋各個行業。在眼底異常率的統計結果中發現,採礦業是眼底異常檢出率最高的行業,為84.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眼底異常檢出率次之,為84.1%;衛生和社會工作眼底異常檢出率排名第三,為82.2%。

總體來看,各行業眼底健康狀況普遍不佳,除工作環境影響較大的特殊行業之外,辦公一族仍然是眼底異常的主要群體,各行各業都應該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及時發現疾病風險。

基於視網膜AI評估的《四百萬體檢人群健康藍皮書》發布 - 天天要聞

異常檢出率進行排名TOP3的行業


連續眼底「年檢」,應該成為必選項


《藍皮書》還對5年內超過50萬連續進行兩次以上人工智慧眼底照相疾病風險評估的人群的健康狀況進行了分析,了解眼底年檢對於及時發現疾病情況,避免不良預後的重要意義。

結果顯示,在連續進行人工智慧眼底照相疾病風險評估的人群中,眼底異常檢出率增加0.8%,其中視網膜血管異常的檢出率增加最多,為1.4%。眼底年檢不僅有助於及時發現眼底異常的進展,及時發現威脅視力的重大陽性疾病,還能了解干預和治療後的恢復情況。

基於視網膜AI評估的《四百萬體檢人群健康藍皮書》發布 - 天天要聞

連續進行人工智慧眼底照相疾病風險評估的人群中異常檢出率


一張眼底照查出腦瘤


「30多歲的我們就像在完成一場抵抗重力的飛行,一邊是事業,一邊是家庭,根本就沒有想到正值青壯年的我患上了腦膜瘤。」從事法律工作的陳女士至今回憶起自己的確診經歷,仍心有餘悸,年初的一次「眼睛的檢查」,竟幫她及時發現了腦瘤。

陳女士回憶道,當時眼睛出現了一些短暫的雙影、模糊的癥狀,「以為是用眼過度,根本沒有意識到是腦部引起的。」好在當下陳女士在愛康體檢中心選擇了一項包含鷹瞳視網膜人工智慧健康評估的體檢套餐,體檢結果出來後,她立刻接到了工作人員的電話提醒,被告知存在「視乳頭水腫的現象」,建議進一步就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魏文斌表示,眼睛視網膜是我們人體中唯一能夠直接看見血管神經的組織,腦部、心臟、腎臟……幾乎所有人體系統在眼睛上其實都能找到對應的關係。「眼底一張照,健康早知道」,就是說通過眼睛能看見我們全身的健康。在現場為用戶進行報告解讀時,他指出:「視乳頭水腫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眼睛視神經本身出了問題,一種就是腦子裡長東西了,顱內壓升高造成視神經水腫。」

在工作人員的建議下,陳女士在三甲醫院做了腦部CT等檢查後被預判為腦膜瘤。「醫生說腦膜瘤總共分四期,我發現的時候已經是二期。但是當時查出來的時候已經(直徑)7厘米了,對於手術來說已經非常大了,如果早點檢查出來就能早發現。」

但她又覺得自己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如果沒有來愛康做體檢的話,可能根本查不出來。」魏文斌教授也表示,陳女士幸而能夠較早發現,否則腦膜瘤長期發展,視神經長時間壓迫,不僅僅是眼睛失去視力,還會對全身健康產生威脅,「及時體檢還是很重要的」。

基於視網膜AI評估的《四百萬體檢人群健康藍皮書》發布 - 天天要聞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魏文斌在現場進行報告解讀


在現場對比的近一次檢查報告中,魏文斌教授發現陳女士經過及時手術和干預,視乳頭水腫的癥狀已經消退,兩隻眼睛也恢復了正常。「這說明她術後效果非常好,腫瘤和顱內高壓解決了,所以視乳頭水腫明顯好轉了。所以說,眼底影像可以幫我們來做全身健康的『守護神』。」

像陳女士這樣的用戶並不是個例。《藍皮書》將他們定義為「眼底重大陽性」,是指發生於視網膜的嚴重異常需要立即到醫院確診或排除可能引起嚴重視力損傷的病變,如不及時就醫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視力損傷。在本次樣本人群中,陳女士所屬的視神經類重大陽性就有950例。

基於視網膜AI評估的《四百萬體檢人群健康藍皮書》發布 - 天天要聞

重大陽性的年齡分布


從2018年7月至2023年6月的5年中,愛康集團聯合鷹瞳Airdoc共計發現17,845人次重大陽性的體檢者,為客戶及時敲響了警鐘。


一眼看未來,AIGC顛覆傳統體檢


當下,以ChatGPT為代表的AIGC(人工智慧生成內容)正在掀起AI革命新浪潮。ChatGPT是基於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使人工智慧可以根據用戶的輸入和上下文生成流暢、有趣和合理的對話。

而當AIGC碰到眼底醫學影像,會給醫療帶來哪些革新?鷹瞳Airdoc創始人張大磊分享道:「就像GPT預測下一個單詞,我們主要用生成式人工智慧來預測一個人每一天視網膜血管和神經的發展變化,並生成圖像,從而幫助用戶提前發現健康風險,提早干預。」

基於視網膜AI評估的《四百萬體檢人群健康藍皮書》發布 - 天天要聞

鷹瞳Airdoc創始人張大磊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社長鬍紅亮表示:「AI技術可以輔助醫生制定更精準的做健康管理或治療方案。利用院前、院中、院後的個性化數據建立疾病的模型,對疾病管理提供精準支撐,這也符合我們國家對精準醫療或者精準健康管理的要求,一方面能夠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也給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和健康管理體驗。」

基於視網膜AI評估的《四百萬體檢人群健康藍皮書》發布 - 天天要聞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社長鬍紅亮


「AI正在幫助愛康這樣的體檢中心超越原有的常規體檢範疇」張黎剛談到,「醫療專家在某一個專科領域可以成為頂級專家,但是一個專家要精通各個專科領域是不可能的,但是AI能夠做到這一點也許只是個時間問題。一年一次的體檢相當於在幫助你做全面的全科醫生與家庭醫生的服務,而AI能夠將體檢從常規檢查延伸至疾病的篩查,乃至診斷。」AI有可能在低成本、廣覆蓋的情況下發揮價值,所以愛康從2018年開始啟動iKang AI+計劃,引入人工智慧應用,賦能傳統體檢。

如今經過5年時間的探索,愛康通過iKang AI+計劃不斷引入人工智慧產品,逐步拓寬健康管理的服務邊界,已先後與近十家國內前沿醫療領域人工智慧科技企業達成戰略合作。陸續推出覆蓋眼底、肺、心臟、腦血管、乳腺、牙齒、骨骼等專項健康篩查的10餘款人工智慧產品,打造出一個初具規模的「愛康AI矩陣」。

基於視網膜AI評估的《四百萬體檢人群健康藍皮書》發布 - 天天要聞

愛康AI矩陣


此外,利用AI+數字化技術可以最大化發揮醫生價值。通過構建數字化平台,加強大數據應用,賦能健康體檢報告,並向多種類型的檢後服務延伸,實現"千人千面"的精準動態健康管理,開啟一體化健康管理體系。

眼底一張照,眼病、慢病早知道。當前,愛康旗下體檢中心均已配備鷹瞳Airdoc人工智慧視網膜健康風險評估產品,以期幫助更多人儘早發現疾病隱患。「我們期待與更多人工智慧領域的公司一起聯手,在更多專家的指導下,將更優質的服務普惠到老百姓身上」。


掃碼查看完整版

2023版

基於視網膜人工智慧評估的

《四百萬體檢人群健康藍皮書》

基於視網膜AI評估的《四百萬體檢人群健康藍皮書》發布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全國體重管理體醫聯盟在上海成立,產學研深度銜接賦能健康中國 - 天天要聞

全國體重管理體醫聯盟在上海成立,產學研深度銜接賦能健康中國

第七個「中國肥胖日」,全國體重管理體醫聯盟在滬成立,產學研深度銜接賦能健康中國5月11日,是世界衛生組織設立的「世界防治肥胖日」,今年5月11日是第七個「中國肥胖日」,主題是「人人參與體重管理,了解肥胖防治肥胖」,呼籲全社會關注肥胖及其相關健康問題。「全國體重管理體醫聯盟」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這一天,由上...
世界防治肥胖日:胖娃減重應注意啥? - 天天要聞

世界防治肥胖日:胖娃減重應注意啥?

新華社銀川5月11日電 題:世界防治肥胖日:胖娃減重應注意啥?新華社記者馬麗娟、唐紫宸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近年來,我國青少年兒童超重肥胖比例持續上升。超重肥胖,不僅會影響孩子身體健康,還可能帶來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進行體重管理?記者採訪了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和寧夏中醫醫院暨中醫研究...
蘇打餅乾:「減肥搭子」還是「熱量刺客」? - 天天要聞

蘇打餅乾:「減肥搭子」還是「熱量刺客」?

超市貨架上,蘇打餅乾憑藉「無糖」「鹼性」「易消化」等標籤,成為不少人眼中的健康零食。減肥人士把它當作代餐,上班族用它應急充饑。但吃蘇打餅乾真的不會胖嗎?這個看似「人畜無害」的小餅乾,背後藏著不少熱量玄機,今天就來一探究竟!
真相來了丨禁止45歲以上騎手接單?AI誤診險致命?4月十大謠言曝光 - 天天要聞

真相來了丨禁止45歲以上騎手接單?AI誤診險致命?4月十大謠言曝光

近日,中國互聯網聯合闢謠平台發布了2025年4月闢謠榜,其中都有哪些言論是網路博主為了博取流量、吸引關注而炮製的謠言呢?中國互聯網聯合闢謠平台公布的10起謠言典型案例包括:中國赴緬甸救援隊需募集資金企業信用修復需要收費「智能駕駛」就是「自動駕駛」簡訊提示社保賬號狀態「異常」需速辦登記認證給12306微信公眾號留...
華中首家!協和醫院神經外科膠質瘤診療中心掛牌 - 天天要聞

華中首家!協和醫院神經外科膠質瘤診療中心掛牌

極目新聞通訊員 聶文聞 雷德強5月9日,以「聚於首·創之極」為主題的第二屆武漢協和腦膠質瘤前沿論壇在武漢舉辦。會上,該院神經外科膠質瘤診療中心正式掛牌。作為華中地區首家設立獨立腦膠質瘤及兒童神經腫瘤病區的醫療中心,武漢協和醫院再樹行業新標杆。協和醫院神經外科膠質瘤診療中心正式掛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
全省聯動!湖北省婦幼保健院為兒童送上健康科普義診「大禮包」 - 天天要聞

全省聯動!湖北省婦幼保健院為兒童送上健康科普義診「大禮包」

極目新聞通訊員 黃潔瑩為貫徹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2025年婦幼健康系統落實兒科和精神衛生服務年及為民服務實事項目實施方案》有關要求,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將聯合婦幼健康聯盟成員單位在全省範圍內開展聯合巡迴兒童健康科普及義診活動,為基層兒童及家庭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務。「醫生,我的寶寶快三歲了,日常跟我們很少交流,...
不是迷信!明日四月十五,提醒中老年人:1不睡、2不煉、3不做 - 天天要聞

不是迷信!明日四月十五,提醒中老年人:1不睡、2不煉、3不做

本文個人觀點,僅供娛樂,請勿迷信其中!明天就是5月12日了,您注意到手機日曆上的"農曆四月十五"了嗎?這個日子在咱們傳統文化里可藏著不少講究。特別是對咱中老年朋友來說,記住下面這三個提醒,能讓您過得更舒坦!農曆四月十五正處"立夏"節氣里,太
5個偷偷讓你變胖的「減肥陷阱」 看完少走彎路 - 天天要聞

5個偷偷讓你變胖的「減肥陷阱」 看完少走彎路

肥胖問題已成為全球性的健康挑戰今天(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如何避免無效減重?有哪些減肥常見誤區?減肥前一定要了解1什麼樣的胖才是真的超重肥胖? 超重和肥胖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遺傳、飲食、身體活動水平、生活習慣以及社會環境的改變等。體重指數(BMI)是衡量人體胖瘦程度的標準。BMI=體重(kg)÷...
「國醫大師」石學敏,病逝 - 天天要聞

「國醫大師」石學敏,病逝

5月11日,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天津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名譽院長石學敏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1日1時2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6歲。
降脂小能手依折麥布,使用時牢記三要三不要 - 天天要聞

降脂小能手依折麥布,使用時牢記三要三不要

在降脂治療的「藥物家族」中,依折麥布是備受關注的「小能手」。它通過抑制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發揮作用,常與他汀類藥物聯用,能顯著降低血脂水平。不過,用藥時需牢記「三要三不要」原則,讓藥效最大化的同時保障安全。 一、要選對用藥時機依折麥布不受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