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秋,就該養肺了。
中醫認為,肺主金,和秋天相對應。
中醫講,肺主氣,司呼吸。說的是肺掌管著我們一身之氣。《素問》中就講,「諸氣者,皆屬於肺。」我們人體依靠肺的呼吸運動,完成體內外的氣體交換,呼出體內的濁氣,吸入自然界的清新之氣。通過不斷的呼濁吸新,吐納故新,促進氣的生成,調節著氣機的升降出入運動,從而保證人體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
因此,養肺,首先養的就是肺氣。
再來,中醫還講了,肺主通調水道。說的是我們一身的水道輸布也都依靠著肺氣。肺主宣發肅降,在體為皮。若是肺陰虧虛,肺氣即便再充足,也沒有津液可以輸布到我們的體表,所以,有些人皮膚乾乾的,其實多半就是肺陰虧虛。
此外,肺氣還可將體內津液代謝失敗的產物——濕氣通過肺氣宣發的作用,透過我們的汗液而出,將體內的痰濕通過肺氣肅降的作用,從小便而出。所以,肺氣宣發肅降的作用,也是身體在排毒的過程。
因此,養肺還養的是肺陰。
今天,要講的中成藥叫作補肺丸。大家一聽這個名字就知道了,這是一個滋補的葯,不僅可以補肺氣,還可以補肺陰。
補肺丸:人蔘、炙黃芪、熟地黃、桑白皮、紫菀、五味子。
人蔘和黃芪可以說是數百上千種中藥中最擅長補氣的藥材了。不僅可以補肺氣,同時還可以把脾氣補足。
中醫認為,肺主金,脾主土。土能生金,所以脾土是肺金之母,把脾氣補足了,也相當於充實了肺氣。聽著似乎很玄乎,但道理很簡單,脾主健運,主要負責把我們吃下去的食物在轉換成水谷精微後,上輸到肺,肺的營養充足了,肺氣的化生才能井然有序。中醫稱之為培土生金。
人蔘
黃芪
人蔘和黃芪把肺氣補足,熟地放在這裡則是養陰的。
熟地的顏色是黝黑黝黑的,中醫講,黑色可入腎經。所以,熟地最擅長的是補腎陰。
可能有人要問了,補肺的方子為啥要補腎?
其實啊,這裡用熟地補腎,和剛剛我們講的用人蔘、黃芪補脾是一個道理。
中醫認為,腎主水,肺主金,金能生水。因此,補足腎陰也可以養益肺陰。舉個簡單的例子,肺在五臟六腑中的位置最高,就像是天上的雨,腎處於下焦,就好比是地上的河流。天上的雨可以給河流提供補給,而河水經過蒸發又能化作天上的雲氣。
熟地
我們雖然講肺有宣發肅降的作用,但是肺氣主降。有些人之所以會有咳嗽的癥狀就是因為肺氣不降反升。紫菀功善降氣,其質地偏於滋潤,兼可潤肺。
紫菀
而桑白皮性偏寒涼,可清散肺中的鬱熱,須知,肺陰虧虛的原因之一就是被鬱熱所灼傷。若是肺熱得以清散,灼傷肺陰的源頭也就不復存在了。
此外,桑白皮兼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肺宣發肅降失司,身體內的濕氣就不容易排泄出去,隨之而來的就是水腫的問題。
桑白皮
最後,用了一味五味子。
五味子正如其名,五味俱全,然其酸性最甚。中醫講,酸能收能斂。所以,五味子放在這裡就是起的收斂的功效。既能收斂肺氣,又可收斂肺陰,把肺中氣陰全都牢牢的鎖在我們的身體內。
五味子
整體上講,補肺丸的藥性偏於滋補,一些人久咳不止、氣短乏力、咽干口乾、甚至皮膚乾燥者均可選用。
然而,若是肺中有痰,甚至是從早到晚有咳不完的痰的時候就不能選用補肺丸了。因為滋補的藥性過於厚膩,而肺中痰濁的本質也是粘滯的,同氣相求,若是這個時候盲目滋補,非但不能起到補益的功效,反而會壯實痰濁的隊伍,用中醫的話講就是閉門留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