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志華
3月30日,微博名為「金洋jyan」的博主發布一段「為什麼會被確診肝癌」的視頻後,引髮網友關注。但該視頻內容並非博主真實遭遇,「本期內容純屬虛構」的字樣被其放在整個視頻的最後並一閃而過,造成很多人誤解。隨後,相關平台對該博主進行了禁言及暫停廣告收益等處罰。但該視頻下架前已播放至少2000多萬次,其「通過消費癌症病人話題博取流量」的做法,遭到不少網友質疑。(4月2日成都商報)
視頻主播通過裝病賣慘的方式騙取同情,是近年來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比如,患有「相思病晚期」的主播通過虛構故事非法牟利5萬餘元,b站博主陸續發出虛假的「吐血照」騙捐超4萬元等,都是裝病賣慘的典型案例。一度比較流行的「病媛」,更是讓裝病賣慘變成一種普遍的套路,引來主播們紛紛效仿。
與此前裝病賣慘大多直接隱瞞真相的欺詐不同,「金洋jyan」這次謊稱患癌賣慘,出現「內容純屬虛構」等提醒字樣,似乎顯得比較「真誠」。這相當於為欺詐行為加蓋了一塊遮羞布,當面對監管和公眾質疑之時,主播便可用故事本屬虛構不算欺詐、且盡到了告知義務來搪塞,以便於逃避追責。告知「故事內容純屬虛構」,可以看作是裝病賣慘的一個升級版本。
所謂的告知,僅是在視頻結尾處一個一閃而過的畫面,夾在5行字當中極不起眼的一行,這樣的告知,也可算是一種糊弄和欺騙,不少觀者仍然會信以為真,無法避免由此帶來的社會危害。這個播放超過2000多萬次的虛構視頻,不僅影響面極廣,而且還讓主播誤以為履行了告知義務感到心安理得、毫無恥感,倘若這次裝病賣慘能夠得逞,這種行騙方式將會被更多主播們如法炮製。
由此看來,這種升級版的裝病賣慘更具欺騙性,應得到嚴厲的處罰。禁言並暫停廣告收益只是處罰的第一步,因為暫停廣告收益不能讓涉事主播付出「蝕本」的代價,2000多萬次帶來的利益和名氣,會讓涉事主播認為值得冒險。只有在沒收其非法所得的基礎上再給予罰款等處罰,才能真正使其感到得不償失。
此外,為了防範這類主播換個「馬甲」捲土重來,除了關閉其所擁有視頻賬號並將粉絲清零之外,還應將其身份信息錄入黑名單,將其隔離在短視頻的門檻之外。
此類欺詐不僅可讓網友上當受騙,而且對於慈善事業和相關患者等同樣構成了另類傷害。從嚴整治短視頻等自媒體亂象,除了要對蹭炒熱點吸粉引流、利用弱勢群體進行流量變現等傳統做法給予重拳出擊之外,對裝病賣慘等欺詐行為更須保持高度警惕,尤其要防範此類欺詐套路不斷更新演變,對社會造成傷害。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傅銘途 李妹妍
校對 | 謝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