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腸癌患者一確診就是中晚期,治療難度明顯加大了不少。
不過,如今我國的診療水平不斷的提升,如果能在早期發現腸癌,90%的患者是可以治癒的。
治療方案則根據患者的體質、腫瘤類型和分期情況來決定。
一、腸癌的分期
臨床上,根據腸癌的侵犯深度、局部淋巴結轉移情況以及腫瘤遠處轉移情況,將腸癌分為4期。
- Ⅰ期
也就是腸癌早期,這個時期的腫瘤局限於粘膜層或粘膜下層,未出現淋巴結轉移及肝、肺等遠處轉移。
- Ⅱ期
這個時期腫瘤侵犯深度較深,但未出現淋巴結轉移,也未出現遠處其他器官轉移。
- Ⅲ期
到了這個時期腫瘤侵犯深度更深,存在局部淋巴結轉移,但未發生遠處轉移。
- Ⅳ期
腫瘤細胞不但出現了局部淋巴結轉移,還發生了肝臟、肺部等器官的遠處轉移。
手術是治療大腸癌的主要方法,一般醫生會根據患者腫瘤的位置、腫瘤的分期類型,以及患者是否有其他疾病等,來決定手術切口和手術方式,以便更好將腫瘤完全切除。
早期的患者一般通過手術就可以實現根治,中晚期患者一般會結合手術以及化療、放療輔助手段等進行治療,發現的越早腫瘤治癒率越高。
二、早期腸癌,內鏡下治療還是手術治療?
腸癌的手術方式,主要有常規的開腹手術和腹腔鏡微創手術(內鏡下)。
相比較傳統的開腹手術,腹腔鏡微創手術(內鏡下治療)有著明顯的優勢。
一方面,是腹腔鏡腹壁的戳孔更小,相比較傳統開腹手術的大切口,對於患者腹壁的損傷更小,術後傷口感染的風險更低,也不會影響美觀。
另一方面,傳統開腹手術需要頻繁的經由腹腔內操作,會增加術後腹腔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腹腔鏡微創手術則能減少對腹腔內臟器的人為牽拉和誤觸,對腹腔內臟器的影響更小一點,術後患者排氣時間更短,恢復起來更快。
而且,腹腔鏡微創手術(內鏡下治療)手術費用也不會比傳統開腹手術更高,因此內鏡下治療越來越受歡迎了。
腹腔鏡微創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不但創傷小、恢復快、併發症少,而且費用也便宜,適合早期未出現淋巴結轉移的患者或者癌前病變患者。
一般對於滿足條件的腸癌患者,醫生會給予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
腸癌患者內鏡下切除或局部切除,要滿足下面這些條件:
- 腫瘤最大徑小於3cm;
- 腫瘤活動,不固定;
- 僅適用於醫生判斷的T1早期腫瘤;
- 切緣距離腫瘤大於3毫米;
- 治療前檢查未出現淋巴結轉移;
- 高-中分化;
因此,對於早期腸癌患者來說,大多數可以採用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不過低位直腸癌患者還是要以傳統開刀手術為主。
一期腸癌惡性程度低且分化程度高的腫瘤、發現早的腫瘤,經過手術切除積極治癒率可達90%以上。
無論是哪個時期的腸癌,一經確診一定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越早發現並積極治療,腸癌患者的治癒率和五年生存率越高。
每個患者的治療方案有所區別,一般醫生會根據患者自身的體質、腫瘤分期等,來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以期達到腫瘤的根治。
除了早發現早治療外,還要做好腸癌的預防。
建議高危人群要定期做好腸癌的篩查,腸鏡就是檢查腸癌的金標準。
飲食上要盡量保證食物多樣性,營養均衡全面,還要適當的進行運動鍛煉,少吃紅肉,戒煙限酒等,遠離腸癌的高危因素。
腸癌患者無論是接受了哪種治療方式,並不代表從此之後就高枕無憂了,還需要做好定期的隨訪複查。
患者可通過影像學檢查、血液腫瘤標誌物水平檢測等,來評估術後的治療效果,並監測腫瘤的複發,進行後續的治療。
因此,早期腸癌患者是進行內鏡下手術還是手術治療,要醫生綜合考慮患者的身體情況、腫瘤位置等來進行確定。
多數情況下,早期腸癌患者是可以通過內鏡下手術進行腫瘤根治的,當然最終還是要遵醫囑來進行治療。
另外,腸癌患者還要根據醫囑進行術後的複查隨訪,以便了解術後治療效果,並監測腫瘤有無複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