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冠病毒的4個真相,或許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一定要重視
01 兒童康復,不代表風險立刻中止
隨著疫情的蔓延,相信很多兒童,已經感染新冠,並得到了康復,但各位家長們,別掉以輕心,兒童康復,並不代表風險的終止。
國外不少機構已經研究發現,兒童通常在從新冠肺炎感染中恢復後的2-6 周,可能會出現兒童多系統炎症綜合症(MIS-C)癥狀,概率約在0.03%。
比率雖然不高,但在出現癥狀後轉化為重症和死亡的過程非常快,請務必警惕。
因此,一旦您的孩子,感染新冠後,2-6周左右,如果出現發燒合併出疹、紅眼、腸胃道不適、淋巴結腫、甚至活力減低、尿量減少等現象。
一定要立刻就醫,千萬不要耽誤了。
02 新冠病毒並不是「一種病毒」
大多數人理解里的病毒,或許是像天花、鼠疫、肺結核類似的存在,但新冠並不是。
新冠它不是一種病毒,而是一個病毒家族,從出現至今,已經進化出了多種同胞兄弟,包括國內流行的BA.5、BF.7之外,國外還有BQ.1 和 XBB 等多種分支。
譬如最近,中國多地就已發現 BQ.1 和 XBB 分支,國家衛健委稱「其傳播優勢會逐漸增加」。
意思就是說,就算已經感染BA.5、BF.7的同學也不要太浪了,新的「毒王」此刻也在靜默傳播中,雖然體內的抗體會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流逝。
重複感染BQ.1 和 XBB分支,也是個說不準的。
另外中國擁有14億人口,在新冠的傳播過程中,是否會變異出什麼「厲害的角色」,現在誰也說不準。
03 死亡已在發生,別過於輕視
隨著感染的進一步增加,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這只是一個「小號感冒」,或者覺得,當作感冒治療就好了,不用想太多了。
但,就在當下,死亡已經在發生,別過於輕視。
譬如近日,賀州的一名小學生,就因為新冠陽性離世。
按照父母的說法是,13號弱陽,14號發燒39.5,15號正常,16號突然身體酸痛,吃布洛芬止痛。
17號早上,就突然翻白眼,打救護車搶救無效死亡。
此外,四川建院的一位32歲博士也是因為新冠獨自隔離,高燒驚厥不幸去世。
這並非個例,大家去看下最近新聞平台的訃告就會發現,最近死亡的社會知名人士不是一般的多。
其實已經證明了,這並非一個「小感冒」,還是要去重視,去認真對待。
否則,萬一真擱自己身上,來個生離死別,我相信,沒人能夠接受。
04.疫苗沒那麼可怕,能打盡量去打
最近網路流傳著一種說法,表示某些公司的某些疫苗存在問題,千萬不能打,如何如何,怎樣怎樣。
對此,我不能直接否定,或者確定。
但是,能肯定的是,打疫苗只有好處,壞處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特別是在目前的大環境下,幾乎所有人都會感染新冠,那更要打了。
畢竟,我們現在打的都是「滅活疫苗」,也就是「死病毒」。
在所有人都會感染「活病毒」的情況下,你說你怕「死病毒」,那似乎有些說不過去了。
因為,肯定是「活病毒」更可怕!!
既然「活病毒」避免不了,整個「滅活疫苗」保護下自己,是不是更好呢?
我相信,這筆賬,大家能算的過來。
而且,根據香港的數據顯示,他們沒有接種新冠疫苗的人群,死亡率高達2.97%,而接種三針新冠疫苗的人,死亡率才0.04%。
也就是說,在接種疫苗的情況下,能夠大大的降低感染新冠的致命率,真的很有用。
現在感染都變成這樣,再說避免,無疑很難。
為了減少親人的風險,建議大家能打疫苗的,還是儘早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