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王新陸:論治血濁

2022年11月26日23:02:14 健康 1881
國醫大師王新陸:論治血濁 - 天天要聞國醫大師王新陸:論治血濁 - 天天要聞

王新陸 國醫大師(1949.10-)

王新陸,第四屆國醫大師,博士生導師,全國名中醫。曾任山東中醫藥大學校長、名譽校長,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長期從事中醫內科學的臨床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有著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現將王新陸論治血濁經驗介紹如下,以饗同仁。

血濁是指血液受體內外各種致病因素影響,失卻其清純狀態,或喪失其循行規律,影響其生理功能,因而擾亂臟腑氣機的病理現象。血濁理論是早期預測現代無癥狀疾病,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關鍵。血濁證的基本治法是清化血濁,化濁行血湯為治療血濁證的基本方。

王新陸提出了血濁概念,這一概念是對血的運行與功能異常的高度概括。血濁不僅是各種現代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礎,形成之後又能作為繼發性致病因素,加重其病理變化,與現代疾病的發生、發展及預後有著密切關係。明確血濁的辨證與治療,有利於深入研究血濁證的本質,尋求治療現代複雜病的新途徑,從而提高臨床防治效果。

國醫大師王新陸:論治血濁 - 天天要聞

血濁定義

「血濁」二字首見於《靈樞·逆順肥瘦》,曰:「刺壯士真骨,堅肉緩節監監然,此人重則氣澀血濁。」張志聰註:「其人重濁,則氣澀血濁。」此處「血濁」有血液渾而不清之義。後世醫家多有將「痰濁」「濕濁」「穢濁」「濁毒」等並稱者,對「血濁」的論述則較少。王新陸將「血濁」概念重新提出,並賦予了新的內涵。

血濁是血的渾濁或者混亂,渾濁是血的物質構成發生了變化,混亂是血的循行發生了紊亂。總的來說,血濁是指血液受體內外各種致病因素影響,失卻其清純狀態,或喪失其循行規律,影響其生理功能,因而擾亂臟腑氣機的病理現象。換言之,血液流變學異常、血液中滯留有害代謝產物以及循行障礙等皆可稱之為血濁。從其定義可以看出,血濁是一個全新的中醫病理學概念,其病位在血,主要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血的構成物質發生了質或量的改變,二是血的正常循行狀態發生了改變。

在傳統中醫理論中,血是一種基本物質,關於血的辨證如血虛、血瘀、血熱以及血證,都是基於血作為整體的基本物質這一認識基礎之上,其辨證內涵並沒有涉及到營氣和津液。王新陸認為血作為一種基本物質,不但可以再分為營氣和津液,而且這些構成物質也可以發生改變,包括血液中已存在的物質超出正常範圍及出現新的異常物質,這種改變達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影響血的生理功能,成為新的致病因素——血濁,並進一步導致機體產生一系列疾病。另外,血液的循行規律如果發生改變,比如由層流變為湍流,也可以導致一系列疾病。因此,將這部分內容也納入血濁的範疇之中。可以看出,血濁是建立在血液微觀層面上的全新的病理學概念,它的提出豐富了中醫學基本理論關於血的生理、病理以及辨證治療內容。

國醫大師王新陸:論治血濁 - 天天要聞

血濁的病理機制

根據《內經》中「濁」的生理學含義,可以對血濁的病理學機製作出解釋:血的質地之所以會過於稠厚,是因為脈道中的飲食精微——濁陰、濁氣蓄積過量所致。導致濁陰、濁氣蓄積過量的原因可以簡單歸結為三類:產生過多、輸布障礙以及消耗不足。隨著時間的發展,濁陰、濁氣從無形之氣逐漸積聚成介於有形無形之間的狀態,似霧露氤氳而瀰漫於脈道之中。此時這些飲食精微由適量轉化為過量,由機體必需的營養物質轉化為對機體造成損害的致病物質。相對或絕對過盛的濁陰、濁氣積聚於脈道之中,成為一種病理狀態,又可以作為繼發的病因,變生他病。

血濁作為一種病理狀態,具體而言,多指飲食精微過剩(或因飲食過於肥甘厚味,或因脾氣虧虛不能散精),蓄積脈道(如糖濁、脂濁、蛋白濁、微量元素濁)。血濁又可作為繼發性致病因素,進一步生成和演化為血瘀、痰飲和濁毒。濁邪堆積超越了機體的自凈能力,則發為疾病。如糖濁堆積可導致糖尿病,脂濁蓄積導致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尿酸濁可以導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風。

總之,血濁是血液超過自清、自潔、自穩能力後所形成的一種病理狀態。血濁一旦形成,濁邪內阻,又擾亂臟腑氣機,百病叢生。

由於醫學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界風、寒、暑、濕、燥、火六淫致病漸退其次,而精神因素、環境污染、不良生活習慣等成為現代人致病的主要因素,這些致病因素均可作用於血,導致血濁的產生,影響血的濡養和化神的功能。

國醫大師王新陸:論治血濁 - 天天要聞

血是人體不可缺少的一種基本精微物質之一,其循行內而臟腑,外而肢節,無處不到。濁存於血中,亦隨之而上,隨之而下,隨之而內,隨之而外,致病極為廣泛。如血濁失榮,污腦濁神,則致頭腦昏沉,記憶衰退,精神渙散,思維遲鈍;濁血污心,則致心悸胸痹,怔忡眩暈;濁血污肺,則致息微氣弱,咳嗽痰喘;濁血污肝,則致煩躁易怒,脹痛積瘕;濁血污脾,則致胃脹嘔逆,納呆泄瀉;濁血污腎,則致陽痿遺泄,耳鳴頭空;污濁凝澀關節,則致關節僵直,疼痛不適;血中積濁,則致血脂高黏,流變失常;污濁停著皮膚,則致面色晦滯,易生斑點;濁血凝澀,久則化生痰瘀毒,四者膠結,生積生瘕,或為癌腫,等等。

不僅如此,血濁還將導致痰、瘀、毒等病理產物的產生,相兼為病,加重病情。痰,是體內外各種因素致人體津液循行失常停聚而形成的一種病理產物;血濁日久可以阻滯津液的正常循行,使津液停聚生痰;痰邪又可加重濁邪的沉積,並可釀生濁邪,加重血濁。血瘀,是體內外各種因素,致人體血液流行不暢或不行的一種病理狀態或產物。《靈樞·陰陽清濁》曰:「濁者其氣澀。」血濁可致氣澀,氣澀則血澀,血澀則血瘀。血瘀亦可加重濁邪沉積,瘀滯過久又可釀生濁邪,加重血濁。毒,是多種因素所致之病理產物,其性烈而善變,易化熱耗傷陰津,壅腐氣血。血濁致病和緩,常傷人體之正氣於無形。血濁日久,可化生毒邪;毒邪又可加重血濁。血濁、痰、瘀、毒,四者常相兼為病,相互增益,致使疾病複雜,交織雜糅,纏綿難愈。

綜上所述,現代疾病的主要病因為精神因素、環境污染和不良生活習慣等,而這些因素均可導致血濁產生,血濁既成,必將導致血液的濡養、化神功能失常,並進一步加劇氣機失常,且可與痰、瘀、毒膠結相兼,對疾病的發生、發展、預後產生重要影響。血濁不僅是各種現代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礎,形成之後又能作為繼發性致病因素,加重其病理變化,所以說血濁是現代疾病的病理樞紐。

國醫大師王新陸:論治血濁 - 天天要聞

血濁的辨證論治

血濁證臨床表現特點

血濁致病導致的臨床徵象有如下特點:

1、頭昏沉,首如裹。血濁致病,常導致頭腦昏沉,頭重如裹的癥狀。2、口氣或呼氣穢濁。血濁致病,常出現口氣穢濁、口臭、口中黏膩等癥狀。3、面色粗黃晦暗、油膩。血濁上蒸頭面,可見面部皮膚油膩,粗黃晦暗,毛孔粗大,有痤瘡等癥狀。4、舌苔黏膩。舌苔由胃氣上蒸所生,若濁邪內蘊,隨之上泛,導致舌苔黏膩。5、形體肥胖。水谷精微不化,沉積體內,是為血濁,而導致形體肥胖。6、分泌物或排泄物穢濁不清。血濁存於體內,可隨大小便、汗液及其他分泌物排出體外,若濁邪內蘊,則大小便、汗液及其他分泌物穢濁不清,導致小便混濁、大便黏滯不爽、汗液黏膩等癥狀。7、相應化驗指標異常。血濁的最初階段,可能無明顯癥狀或外在體征,如果血液化驗指標異常,亦是血濁的重要徵象。

此外,血濁影響到臟腑、組織、經絡、官竅的功能,會出現相應的癥狀或體征。

化濁行血湯是辨治血濁基本方

血濁證的基本治法是清化血濁。清,使之純凈、潔凈之意,唯有清,才能使血液清純,恢復其應有的功能狀態;化,使其性質或狀態改變之意,唯有化,才能使血液中的污濁之物、有害物質祛除。但考慮到血濁既成,不僅影響血液的清純狀態,亦必將影響血液的循行狀態,導致血液循行遲滯等病理改變,故而擬方化濁行血湯針對血濁證的基本證候進行治療。亦即在清化血濁的基礎上,本著「先安未受邪之地」原則,適當選用行血之葯以起到「見血之濁,當知血之滯,故先行其血」的目的。

化濁行血湯組成:荷葉15g,焦山楂30g,決明子30g,赤芍15g,制水蛭9g,酒大黃6g,路路通15g,虎杖30g,菊苣9g。

方中荷葉、決明子、焦山楂三葯,其功均善清化濁邪而為君。荷葉味苦、澀而平,入脾、胃經,能昇陽利濕化濁,通利小便。清陽得升則濁陰自降,濕邪得利則血濁可清。決明子味甘、苦,微寒,入肝、腎、大腸經,能清肝明目,通便祛濁。《藥性論》曰「利五臟,除肝家熱」。《醫林纂要》謂之「瀉邪濁」。兩葯合用,通利二便,前後分消,共奏化濁之功。山楂味酸、甘,微溫,入脾、胃、肝經,入血分而活血散瘀,化濁消積。《本草綱目》謂之「化飲食,消肉積,癥瘕痰飲,痞滿吞酸,滯血痛脹」。三葯均為平和之品,化血濁,行血脈,而又無耗陰傷血之虞,共為君葯。

國醫大師王新陸:論治血濁 - 天天要聞

制水蛭

制水蛭、酒大黃、赤芍三葯為臣葯。水蛭味咸、苦,性平,入肝經。咸入血走血,苦泄結,咸苦並行,故能助山楂行血通脈,又能破濁血惡血。而其性亦緩,如《神農本草經百種錄》言:「水蛭最善食人之血,而性又遲緩善入,遲緩則生血不傷,善入則堅積易破,借其力以攻積久之滯,自有力而無害也。」同時,《本經》謂其「利水道」,又有利於瀉濁邪。酒大黃味苦、性寒,入脾、胃、大腸、肝經,功善入血,瀉下攻積,清熱解毒,活血祛濁。《藥品化義》謂之「氣味重濁,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有斬關奪門之功」。《本草綱目》雲「大黃……瀉脾胃血分之邪,而降其濁氣」。赤芍味苦,性微寒,入肝經,功善清熱涼血,散瘀止痛。《別錄》謂其「通順血脈」,《藥性論》言其「治肺邪氣……血氣積聚,通宣臟腑擁氣……強五臟,補腎氣,治心腹堅脹,婦人血閉不通,消瘀血」。三葯同用為臣葯,共行化濁活血之功,以助君葯之效。

路路通、虎杖、菊苣三味為佐葯。濁邪客於血脈,隨脈道通行全身,十二經脈無處不到。因此,方中選用路路通「通行十二經穴」(《本草綱目拾遺》),通引君臣葯直達病所,用以為佐助葯,且路路通味苦,性平,本身即有利水除濁之功。虎杖味苦,性寒,入肝、膽經,功能活血化濁,清熱利濕解毒。《名醫別錄》雲「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癥結」。《藥性論》謂之「治大熱煩躁,止渴,利小便,壓一切熱毒」,尤善用於血濁郁而化熱者。菊苣味微苦,性涼,入脾、肝、膀胱經,功能清肝利膽,健胃消食,利尿消腫。《中華本草》介紹其功能主治是:「主濕熱黃疸,腎炎水腫,胃脘脹痛,食欲不振。」《新疆中草藥手冊》講:「清肝利膽。治黃疸型肝炎。以菊苣三錢水煎服,並用適量煎水洗身。」以上三味,以通為用,利水泄熱化濁,共助君臣而為佐葯。

化濁行血湯九味相伍,效專力宏,靶向明確,共收清化血濁、行血暢血之效。

加減:兼有氣滯者,在化濁行血的基礎上加入既入血分又入氣分的鬱金香附,可助行氣散滯之功;兼有熱毒者,在化濁行血的基礎上加入藥性偏寒,而又偏入血分的玄參、紫草以行清熱之效;兼有寒凝者,在化濁行血的基礎上加入味辛而性溫熱,善走臟腑或入血分而溫里祛寒的雞血藤澤蘭吳茱萸、炮姜以行溫里散寒之效;兼有痰濕者,在化濁行血的基礎上加入化痰祛濕之厚朴、草果;兼有正虛者,在化濁行血的基礎上加入絞股藍紅景天,具有扶助正氣、補益精微的作用。

國醫大師王新陸:論治血濁 - 天天要聞

絞股藍

血濁理論臨床價值

血濁理論是現代疾病譜系變化的產物,是中醫基礎理論的深化和發展,血濁理論應用於臨床,有其明顯優勢。

早期預測無癥狀疾病之要法

無癥狀性疾病是指化驗檢查或特異性檢查發現異常,能夠確診疾病,但患者無明顯自覺癥狀或體征的一類疾病。如無癥狀腦梗死患者可能完全沒有臨床癥狀,只在頭顱CT或MRI檢查時意外發現;早期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可以沒有關節炎、痛風等臨床癥狀,而僅表現為血尿酸增高;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的心電圖出現缺血性ST-T改變,但臨床無心絞痛發作;腎病綜合征患者除有尿蛋白、血脂等實驗室指標異常外,無任何臨床癥狀;臨床所見的無癥狀性糖尿病、高血壓病等,更是比比皆是。

無癥狀疾病因癥狀缺乏而有別於其他疾病,因此以癥狀為中心的問診受到限制,但通過仔細的望診、聞診、切診等可以彌補問診缺乏的不足,而對疾病進行辨治。也就是說,中醫對疾病的診治具有前瞻性、推測性,例如,中醫可從脈弦細、頭暈目眩、煩躁易怒等肝腎陰虛之證中推測患者有中風的可能;另外,根據「腎主骨」的理論,還可以推測具有腎虛表現的人易患頸椎病等骨質增生類疾病;也可以根據患者素食肥甘厚味、體態肥胖、舌苔厚膩、脈弦滑等推測患者可能患有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症等。

血濁理論充分體現了中醫學辨證論治特色,又與現代科技成果緊密結合,把實驗室檢測、影像學表現等現代診斷技術作為中醫四診的延伸,對無癥狀性疾病的診斷極具重要意義。

國醫大師王新陸:論治血濁 - 天天要聞

未病先防、既病防變之關鍵

從對血濁理論的內涵闡釋可以看出,血濁是現代疾病的病理樞紐,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方面,血濁是現代致病因素作用的結果。由於醫學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界風、寒、暑、濕、燥、火六淫致病漸退其次,而精神因素、環境污染、不良生活習慣等成為現代人致病的主要因素,這些致病因素均可作用於血,導致血濁的產生。另一方面,血濁是現代疾病產生和發展的關鍵。諸多現代致病因素均可導致血濁的產生,影響血的濡養和化神功能。血濁還導致痰、瘀、毒等病理產物的產生,相兼為病,加重病情。血濁、痰、瘀、毒,四者常相兼為病,相互增益,致使疾病複雜,纏綿難愈。

血濁是諸多現代疾病的病理樞紐。因而,清化血濁對現代疾病的防治有非常重要意義,此乃治本之法,且有利於其他病理因素的祛除,以達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目的。

許多現代疾病,諸如代謝綜合征、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蛋白血症、痛風等,均具有血濁證的特徵。清化血濁可以達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預防醫學意義。討論血濁與現代疾病的關係以及清化血濁法在現代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有助於深入研究中醫學「治未病」的學術思想,尋求防治現代疾病的新途徑,為探求更有效的方葯開拓思路,從而提高臨床防治現代疾病的效果。

鄭重申明:

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葯和劑量僅適用於本案病人當時的病情。未經中醫辨證診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處方和劑量。廣大讀者如有需要,應前往正規醫院診治,以免貽誤病情。■

【內容整理自:《中國中醫藥報》2022年9月22日第四版,作者:王棟先 山東中醫藥大學】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無錫市人民醫院  即將有變! - 天天要聞

無錫市人民醫院 即將有變!

最新消息無錫市人民醫院即將有變!!其中 急診中心一、二層將進行維修改造急診二層原血液凈化中心改造為急診病房急診一層綠區診室、二層輸液室和觀察室進行翻新在急診區建設單管標本氣動運輸系統等這將大大增強實驗室外標本傳輸的高效性、自動化和可靠性!總投資預算1580萬元詳細內容如下:近日無錫市人民醫院急診區域改...
戰勝癲癇共病 這家醫院設立救助基金幫助困難癲癇患者 - 天天要聞

戰勝癲癇共病 這家醫院設立救助基金幫助困難癲癇患者

活動現場。紅網時刻新聞6月29日訊(通訊員 李振光)2024年6月28日,值第十八個「國際癲癇關愛日」之際,為響應中國抗癲癇協會的號召,提高公眾對癲癇疾病的認知,增進社會對癲癇患者的理解和關愛,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癲癇中心聯
中國衛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促進會醫院黨建研究分會成立 - 天天要聞

中國衛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促進會醫院黨建研究分會成立

28日,中國衛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促進會醫院黨建研究分會在京正式成立,並召開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該學會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牽頭,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黨校、國家衛生健康委醫院管理研究所、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人文學院、 人民日報社健康客戶端、...
Cancer Cell|任勝祥/周彩存/李飛/張喆/蔣濤合作提供KRAS G12D突變靶向治療新策略 - 天天要聞

Cancer Cell|任勝祥/周彩存/李飛/張喆/蔣濤合作提供KRAS G12D突變靶向治療新策略

引言KRAS G12D是實體瘤中最常見KRAS突變亞型,在胰腺癌(PDAC)和結直腸癌(CRC)中排第1,在肺腺癌(LUAD)中排第2【1】。與KRAS G12C癌蛋白不同,KRAS G12D缺乏靠近switch-Ⅱ結合口袋的活性殘基,使得開發共價抑製劑極具挑戰性【1-3】。目前,一些研究團隊基於不同策略研發了數個KRAS G12D抑製劑。例如,非共價抑製劑
肝功能三項指標正常,你的肝臟基本無礙 - 天天要聞

肝功能三項指標正常,你的肝臟基本無礙

肝臟,作為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承擔著眾多關鍵的生理功能。而評估肝臟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中,轉氨酶、膽紅素和白蛋白具有重要的意義。當這三項指標處於正常範圍時,通常意味著您的肝臟處於相對良好的狀態。一.轉氨酶:肝臟細胞健康的「晴雨表」轉氨酶主要包括谷丙轉氨酶(ALT)和穀草轉氨酶(AST)。它們存在於肝細胞中,...
夏天高血壓,哪種情況能夠停葯 - 天天要聞

夏天高血壓,哪種情況能夠停葯

夏天高血壓,哪種情況能夠停葯?比如說我吃了一種降壓藥只吃一片,血壓就偏低,高壓也低於90的時候,那麼得立刻停葯觀察,以免低血壓發生。如果我吃了一種降壓藥或者吃了半片降壓藥,那麼高壓已經到100mmHg以下了,接近90mmHg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