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無植入」新理念,呵護冠心病患者「心」健康

2022年10月14日18:15:15 健康 1195


新華衛視網湖南訊(通訊員 鄭雯)10月9日,邵陽縣人民醫院為一名冠狀動脈狹窄患者成功植入一枚生物可吸收支架。術後患者胸痛癥狀消失,治療效果良好。

9月29日,43歲的楊先生因「突發胸痛、大汗淋漓1小時」緊急送入該院急診科,診斷為「急性心機梗死」。完善冠狀動脈造影提示迴旋支近端完全閉塞,右冠脈中段95%嚴重狹窄。告知患者家屬需緊急開通迴旋支閉塞病變,擇期處理右冠脈狹窄病變,經家屬同意後成功為其開通閉塞血管,但因血管較小,不能植入支架,遂予以藥物球囊擴張成型,術後患者胸痛癥狀緩解。

「介入無植入」新理念,呵護冠心病患者「心」健康 - 天天要聞

該院心血管內科李能信主任查房組織討論後指出,患者右冠脈有擇期手術指針,考慮患者年級較輕、血管病變較簡單、鈣化不重等特點,有可吸收支架植入指征。在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後,2022年10月9日,心血管內科陸中義副主任帶領介入醫師團隊成功在患者右冠脈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血管完全重建,達到理想水平。

冠心病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一直以來,醫學界對冠心病的治療技術和理念一直在不斷探索的道路上。當前,介入治療是冠心病治療的有效方式之一,而近年來,介入治療領域「介入無植入」創新理念高速發展,一種可以降解的心臟支架植入術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邵陽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陸中義介紹,不同於植入後永久存留在體內的金屬支架,可吸收支架在人體置入後2-3年內可完全降解,恢復血管的功能和彈性,不會永久存留,很好的解決了非可吸收支架帶來的支架內血栓形成及再狹窄風險。特別是對於年輕冠心病患者,可減少其再次患心肌梗死的風險和減少口服藥物的使用,並且不影響其同一血管同一部位再次支架手術的操作。更多的冠心病患者通過「介入無植入」產品,獲得了更優質和豐富的治療,進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邵陽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介入團隊從2018年創建以來,已成功開展心臟介入手術3000餘台。從既往的藥物塗層支架到如今的生物可吸入支架,標誌著該院完美契合了心血管介入史上的第四次革命,也為廣大邵陽地區冠心病患者帶來了更多的福音。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熬夜、過度勞累、吸煙等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原本是老年人中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近年來中青年中的發病率卻日趨上升,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等這些因素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出現,慢性病的預防工作刻不容緩。

心血管科專家提醒,支架植入並不是冠心病「一勞永逸」的治療方式。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控制飲食、適當鍛煉、按時服藥,避免熬夜、過度勞累等不良生活習慣。如出現胸痛等身體不適,應及時就近去正規醫院檢查就診,切勿耽誤治療。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你以為正常,實際可能是缺覺的8種表現!不是打呵欠 - 天天要聞

你以為正常,實際可能是缺覺的8種表現!不是打呵欠

很多人知道「睡不夠會打呵欠」,但你可能不知道,除了「呵欠連天」外,睡眠不足還有很多其他的表現。有些表現,看似和睡眠無關,但其實可能是缺覺的表現。尤其是長期如此,一定要重視。你沒察覺的8種缺覺信號有專家曾發文提醒,這些可能是睡眠不足的癥狀與表現:1、情緒波動大,易怒或焦慮一點小事就能讓你炸毛,情緒像過山...
堅持這四點:能安穩睡個好覺,讓「失眠焦慮」不見蹤影? - 天天要聞

堅持這四點:能安穩睡個好覺,讓「失眠焦慮」不見蹤影?

深夜輾轉反側時,你是否發現自己的大腦成了永不停機的放映機?白天被忽略的煩惱、未完成的計劃、突如其來的焦慮,在黑暗中輪番上演。全球超3億人正在經歷失眠困擾,這個數字背後藏著現代人共同的生存困境——當生活節奏超越生理極限,我們該如何馴服這匹脫韁
低估了「放縱餐後補鉀」,瘦了26.6斤,掉秤真爽 - 天天要聞

低估了「放縱餐後補鉀」,瘦了26.6斤,掉秤真爽

上個月有個客戶找我訴苦,說連續三周嚴格管理飲食,結果周末陪孩子吃了頓烤肉自助,第二天體重回到原點。她氣得想放棄:「我連烤肉醬都不敢多蘸,只吃了五片牛肉,憑什麼?」翻了她三天的飲食記錄,發現她吃完烤肉後正常吃飯。問題就出在這兒——放縱餐後沒及
體重從129減到95,發現一個掉秤更快的方法:早晚餐倒置 - 天天要聞

體重從129減到95,發現一個掉秤更快的方法:早晚餐倒置

上個月接待了一位35歲的客戶林女士,她每天早晨啃兩口麵包就趕地鐵,晚上回家總想「犒勞自己」,紅燒肉配兩碗米飯吃到撐。白天忙得沒空吃夠,晚上卻總控制不住量,半年下來褲腰越來越緊。我讓她試著把早餐和晚餐的吃法倒過來,兩周後她告訴我:「現在早上能
73歲食管癌患者時隔3個月重獲「吃飯自由」,機器人精雕細琢創造生命奇蹟 - 天天要聞

73歲食管癌患者時隔3個月重獲「吃飯自由」,機器人精雕細琢創造生命奇蹟

極目新聞通訊員 張曉美 丁燕飛「家父當時病情複雜且危急,在您精湛的醫術、果斷的判斷和團隊默契的配合下,歷經11個小時,手術順利完成,術後恢復遠超預期!」5月22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胡衛東的辦公桌上,一份紅紙列印的感謝信與定製水晶獎盃並置而立。這是73歲的食管癌患者陶先生(化姓)在手術後一個多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