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死」到底意味著什麼?By Ross Pomeroy

2022年10月11日21:05:56 健康 1314


「老死」到底意味著什麼?By Ross Pomeroy - 天天要聞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最新公布的死亡證明中,她的死因只有兩個奇怪的字——年老。

我們可能會在日常用語中談論死於老年的人。但是,從醫學上來說,在21世紀,誰會真正死於老年呢?

如此模糊的死因不僅會讓人對死亡方式產生疑問,也會給留在身後的家人和愛人帶來痛苦。

人死的方式有很多

英格蘭和威爾士的主要死亡原因是痴呆和阿爾茨海默病;心臟病;腦血管疾病(如中風);癌症。其他顯著的原因包括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流感;和肺炎。

事實上,作為死亡原因之一的「年老」——以及模糊的「虛弱」描述——通常被歸為「癥狀、體征和定義不清的狀況」。

後一類是十大死亡原因之一。但目前這一數字遠遠低於新冠肺炎,而且在5年期間平均低於流感和肺炎。

一個有趣的歷史

老年作為造成死亡的一個範疇,歷史悠久。在19世紀,它和「被發現死亡」的模糊描述一樣,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19世紀中期,隨著1836年《出生和死亡登記法》(英國)的頒布,登記某人的死亡從牧師變成了世俗。

當時,法國統計學家和人口統計學家雅克·貝迪隆出版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貝迪隆死因分類》。

加拿大哲學家伊恩·哈金寫道,死於官方名單之外的任何事情都是「非法的,例如,死於老年」。

我們可能會說這有點誇張。當然,到了19世紀末,死於老年還不算違法吧?

這表明,提供精確的死亡原因很重要,因為它是跟蹤不同人口水平的死亡率趨勢的一個有價值的工具。

最終,「老年」成為了描述一種未知死因的最後手段。或者,當一個人可能死於多種併發症,但下令進行屍檢以找出確切的根本死因既不實際也不符合道德標準時,它就變得有用了。

沒有結束

在20世紀和21世紀,「年老」很少被用作死亡原因的另一個原因是,它沒有為死者的家人提供任何結束。

研究顯示,家屬希望了解親人的死因,不僅因為這有助於處理自己的健康問題,還因為這為親人的死亡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

未知的死亡原因會加劇悲傷和創傷,特別是如果死亡是突然或意外的。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家人在親人去世後會與他們保持持續的關係。確定他們的死因是留下的家庭成員如何處理他們的悲傷和紀念死者的一部分。

善終

我們可能會認為,詢問更多關於女王如何在96歲時去世的信息只是一種恐怖的刺激。我們可能會決定,在女王去世的私密細節方面,王室應該享有隱私。

然而,例如,一個過著優越生活的人的特定死因,以及他在老年時去世,可以告訴我們如何過上健康的生活,如何為美好的死亡做計劃。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中華醫藏》溫病捲髮布,疫病經典名方仍具指導意義 - 天天要聞

《中華醫藏》溫病捲髮布,疫病經典名方仍具指導意義

近日,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主辦的《中華醫藏》(簡稱《醫藏》)溫病捲髮布暨工作推進會在成都召開。中醫藥古籍承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智慧與實踐經驗,是中醫藥學術傳承的根基,也是推動現代中醫藥發展的源頭活水。
上夜班的「代價」:身體在偷偷「拉警報」! - 天天要聞

上夜班的「代價」:身體在偷偷「拉警報」!

在現代社會,夜班工作已經成為許多行業的常態,醫護人員、安保人員、互聯網從業者等眾多崗位都離不開夜班。看似只是工作時間的調整,實則暗藏對身體健康的諸多隱患。長期上夜班打亂人體生物鐘,會對身體多個系統產生負面影響,接下來我們就詳細盤點一下上夜班
《中華醫藏》溫病捲髮布 疫病經典名方仍具指導意義 - 天天要聞

《中華醫藏》溫病捲髮布 疫病經典名方仍具指導意義

近日,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主辦的《中華醫藏》(簡稱《醫藏》)溫病捲髮布暨工作推進會在成都召開。中醫藥古籍承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智慧與實踐經驗,是中醫藥學術傳承的根基,也是推動現代中醫藥發展的源頭活水。《中華醫藏》項目對2289種古籍元典影印出版,目前項目已出版三批成果,整理收錄了194種典籍、成書共20...
抗癌十一年,一碗養生湯的守護 - 天天要聞

抗癌十一年,一碗養生湯的守護

大家好,我是柳荊。不知不覺,我與多發性骨髓瘤三期抗爭已達十一年之久。這十一年,是在病痛深淵中摸爬滾打、與死神一次次擦肩的艱難歲月。每一次治療的劇痛,每一個被病痛折磨得無法入眠的夜晚,都讓我對生命和健康有了更深的渴望。
在生活中,真正屬於你的只有兩樣東西 - 天天要聞

在生活中,真正屬於你的只有兩樣東西

在生活的征程中,我們常常陷入困惑與迷茫。有些人有時能夠理解某些事情,但有時又找不到解決辦法;有些人總是傾向於提前擔憂;還有些人會思考,抑鬱症和焦慮症是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產生。在這些困惑的背後,是對健康與幸福的深切渴望。為什麼健康和幸福如此
免疫力是健康防線!三招教你築牢身體防禦,少生病更精神! - 天天要聞

免疫力是健康防線!三招教你築牢身體防禦,少生病更精神!

這幾年,不少人發現自己特別容易感冒、疲憊,稍微變天就不舒服,其實這些都和免疫力下降有關。中醫常說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裡的正氣就相當於我們的免疫力。今天不講大道理,直接分享三個提升免疫力的實用方法,幫你從根源上增強體質。第一招,補肺氣
用青春詮釋醫者擔當 - 天天要聞

用青春詮釋醫者擔當

青春,是一場奔赴山海的壯麗征程。在祖國西部廣袤的土地上,一群懷揣夢想的西部計劃志願者,用奉獻詮釋著初心,將青春熱血灑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西部計劃志願者龍濤,便是其中的一員,他在醫療崗位上,用精湛醫術和赤誠之心,為職工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