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活檢後出現血尿,究竟與哪些併發症相關,怎麼處置較好?這個病例告訴您

2022年10月09日00:17:36 健康 1687
腎活檢後出現血尿,究竟與哪些併發症相關,怎麼處置較好?這個病例告訴您 - 天天要聞

腎活檢在腎病的診斷和管理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腎活檢是一種有創性檢查,不可避免地會導致出血、腎周血腫,甚至會出現腎靜脈血栓。上述併發症都有可能導致同樣的臨床反應——血尿。那麼,如果腎活檢患者出現血尿,該如何進行鑒別呢?

2022年9月9日,BMC Nephrology發表了一篇病例,該病例的患者在接受腎活檢後出現了血尿,經鑒別後發現患者的病因是腎周血腫合併腎靜脈血栓。與單一併發症不同的是,多重併發症不僅有可能延誤診斷,還可能對患者的治療產生較大影響。例如,患者的抗凝治療的起始時機不僅需要考慮腎周血腫,還應考慮到腎靜脈血栓,以及外周血栓的風險。

病例詳情

患者,男,23歲,系統性紅斑狼瘡(SLE)關節炎和皮膚受累2年,因足部水腫、尿液泡沫等原因在1個月前就診。

輔助檢查:24h蛋白尿為3.34g,24h尿量2500ml。

生物標誌物包括:血鈉138mmol/L、血鉀4.5mmol/L,尿素3.3mmol/L,肌酐72umol/L,血清蛋白34g/L,總膽固醇8.4mmol/L。結締組織標誌物ANA陽性,抗dsDNA抗體87.69IU/ml,C3 0.76g/L,C4 0.4g/L。

診斷為活動性狼瘡腎炎(LN)伴腎病綜合征

患者口服潑尼松龍(1mg/kg),2周後,接受經皮腎活檢,但術後1天後,出現左腿左腿深靜脈血栓形成(DVT)。此時,患者臨床表現依然是腎病綜合征,血清白蛋白26g/L,24h蛋白尿6.93g/L。因DVT,患者接受抗凝治療。

患者的首次腎活檢標本欠佳,僅包含1個腎小球,因此不適合解讀。鑒於此,醫生決定先行治療,再根據臨床反饋情況,決定是否再次進行腎活檢。根據患者臨床表現,醫生將其暫定為LN III級或IV級,並開始給予嗎替麥考酚酯口服誘導,每日2次,每次1500mg。12個月後,患者依然有持續、大量的蛋白尿和反覆發作腎病綜合征。在連續6個月的大劑量口服潑尼松龍治療過程中,患者還出現面部腫脹、「激素紋」和體重增加等典型糖皮質激素副作用。此外,多普勒超聲提示左腿有持續性DVT,且24h尿蛋白惡化至12.61g/L。綜上,醫生建議患者再次接受腎活檢。

介入放射學團隊使用18G半自動活檢針進行腎活檢,共穿刺4次。醫生在術後立即發現右腎上極周圍區域和沿3.4cm×5.1cm的針道發現血腫。半小時後複查,血腫未見擴大。患者無不適,血壓137/75mmHg,心率94次/min。在病房觀察時,發現血尿。計算機斷層掃描血管造影(CTA)顯示無活動性動脈出血、假性動脈瘤、瘺或右腎血管造影劑聚集的證據。重複凝血特徵正常。重複抗磷脂抗體篩查結果為陰性。即便如此,患者血尿明顯惡化,並導致急性尿瀦留,患者需要膀胱沖洗。由於上述事件,醫生並未在術後開始任何抗凝治療。

術後3周,患者有明顯血尿和隱痛。雖然,患者持續有血尿,但是其血紅蛋白水平仍在正常範圍內,並且血流動力學穩定。腎臟超聲檢查顯示非擴張性腎周血腫後,CTA複查。CTA再次顯示右腎周血腫,且出現雙側靜脈血栓。鑒於這一發現,儘管患者持續存在血腫與血尿,醫生還是決定對其進行抗凝治療,口服5mg華法林和皮下注射依諾肝素鈉(1mg/kg,每日2次)。重新開始抗凝治療2日後,患者血尿完全消退。1個月後,複查超聲血腫,腎靜脈血栓和右腿DVT消退。第二次腎活檢病理學分析表明,患者符合IV型LN。他開始接受環磷醯胺治療,並部分緩解。

討論

腎活檢後發生雙重併發症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學習機會。腎活檢後出現血尿是一種常見的癥狀,即與腎周血腫相關,也與腎靜脈血栓相關。兩種併發症的臨床表現重疊,特別是靜脈血栓出現較晚,可能會延誤診斷與治療。該患者有長期、明顯的血尿和同側腰痛,儘管放射學證據顯示血腫穩定,且沒有可見的血管損傷,因此需要繼續尋找造成血尿的「罪魁禍首」。

值得強調的是,該患者有增加血栓栓塞發生的風險事件,如持續DVT、持續性腎病綜合征,並且由於膀胱沖洗而長期卧床。SLE伴抗磷脂綜合征患者有可能發生急性血栓,但抗磷脂抗體陰性,因此,血栓的病因不太可能與SLE相關。

目前,醫學界對於腎活檢後何時開始抗凝治療沒有廣泛共識,但是,通常情況下,等待6周後再次開始抗凝治療是可以接受的。然而,也有病例顯示,在接受抗凝治療的患者中,出現自發性腎周出血。因此,對該類患者何時重新開始抗凝治療,應持有謹慎態度。對於腎外血腫,如顱內血腫,美國心臟學會(AHA)和美國卒中學會(ASA)則建議等待4周後開始抗凝治療,儘管證據僅為IIb級。因此,大多數醫生認為,對於合併腎周血腫的患者,4~6周後再開始抗凝治療是合適的時間。在本病例中,醫生認為其腎周血腫已經穩定,而持續性血尿與腎靜脈血栓相關,因此,在腎活檢3周後便重新開始了抗凝治療。

總之,經皮腎活檢有出現血尿的風險,如有必要,應考慮從其他方式獲取腎組織,如頸靜脈活檢,其血尿風險較低。當腎活檢患者術後出現血尿時,應根據其病史、輔助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結果對患者血尿病因進行鑒定。值得注意的是,對於腎周血腫穩定的長期血尿患者而言,應該鑒別是否有腎靜脈血栓形成。而抗凝治療的開始時機則與患者的病因、腎內以及腎外情況相關,乃至需考慮患者的病史和個體差異。本病例表明,對於腎靜脈血栓形成和腎活檢後腎周血腫的患者,略早於4周重啟抗凝治療或是一種安全的治療行為。

參考文獻:

1. Kamarudin MI, Nadarajan C, Daud MAM. Double trouble - management of perinephric hematoma and renal vein thrombosis post percutaneous renal biopsy. BMC Nephrol. 2022 Sep 9;23(1):310.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黃帝內經》空腹睡覺的智慧:不吃夜宵反而更健康? - 天天要聞

《黃帝內經》空腹睡覺的智慧:不吃夜宵反而更健康?

現代人睡前刷手機、吃夜宵已成習慣,但2300年前的《黃帝內經》卻提出"胃不和則卧不安",主張"空腹而眠"。古人這種反常識的養生法,如今被科學證實:適當飢餓感能讓睡眠質量翻倍!今天我們就來破解這個"餓著睡更香"的千古謎題。 一、《黃帝內經》到
剛睡醒還累?身體在給你發「信號」啦! - 天天要聞

剛睡醒還累?身體在給你發「信號」啦!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晚上早早爬上床,一覺睡到自然醒,可起床後還是感覺渾身疲憊,就像沒睡過一樣。這是咋回事呢?今天咱就來嘮嘮,為啥剛睡醒身體卻還是很累。 在古代,人們就很重視睡眠,中醫經典《黃帝內經》里就提到「起居有常」,強調了合理作息對
帶狀皰疹引發「世界第一痛」,甘肅老人坐飛機來漢接受微創除痛 - 天天要聞

帶狀皰疹引發「世界第一痛」,甘肅老人坐飛機來漢接受微創除痛

極目新聞通訊員 張夢石 譙玲玲 鍾亞春76歲的吳奶奶近日從甘肅蘭州坐飛機來到湖北武漢,接受「世界第一痛」即三叉神經痛的治療。5月6日,在武漢市第一醫院疼痛科病房內,老人術後疼痛大為緩解,即將出院的她拉著醫護的手道別。老人拉著醫護的手表示感謝 通訊員 代雨朦 攝吳奶奶家住甘肅省蘭州市,育有一兒三女。20多天前,其...
手腳一旦出現這4種異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儘早檢查 - 天天要聞

手腳一旦出現這4種異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儘早檢查

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忽視了生活習慣對血管的毀滅性傷害,不知不覺中,血管就悄悄「報廢」了。那麼,哪些習慣會加速血管的「報廢」?出現哪些異常,意味著血管堵了?一起來看 年輕人常做的3件事正加速血管報廢 ■高糖飲食每天奶茶甜點不離口,熬夜還要吃夜宵,這些習慣會不斷腐蝕血管內皮,讓血管壁「坑坑窪窪」。■高...
《中國醫藥指南》:深表歉意,辭退涉事編輯 - 天天要聞

《中國醫藥指南》:深表歉意,辭退涉事編輯

【來源:新聞晨報】此前被媒體報道的 多篇婦科論文及文獻中出現「男性病例」一事中 ,其中兩篇涉及文獻均發表在《中國醫藥指南》期刊,如宮頸癌、高危產婦等論文中出現多個男性病例。
立夏後,每天中午做一件事就能「養心」 - 天天要聞

立夏後,每天中午做一件事就能「養心」

立夏後氣溫逐漸升高,人體代謝變快,負擔加重的心臟更需要保護。中醫五行學說里,夏季對應「火」,而人體五髒的心也屬「火」,因此,傳統醫學提倡夏季「養心」,方法之一就是每天午睡。《生命時報》邀請專家,告訴你立夏要「養心」的原因,並推薦幾個日常方法。受訪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 姚斌彬立夏起,為什麼要「養心...
24款!4月首家過評品種大盤點 - 天天要聞

24款!4月首家過評品種大盤點

醫藥圈的4月,迎來一波首家過評藥品的「小高潮」,這些藥品不僅突破技術壁壘,更有望改寫市場格局。根據摩熵醫藥資料庫,本月倍特葯業、福元醫藥、立方製藥等22家企業的24款藥品(按批文號計)首家過評,共23個品種。
《自然》:吃完抗生素,最好多吃素!科學家發現,修復失衡腸道菌群,比起糞菌移植,多吃膳食纖維或更關鍵丨科學大發現 - 天天要聞

《自然》:吃完抗生素,最好多吃素!科學家發現,修復失衡腸道菌群,比起糞菌移植,多吃膳食纖維或更關鍵丨科學大發現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腸道微生物已經成為我們健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腸菌對各種生理病理過程的參與程度超乎我們想像,因此也有很多針對腸菌的干預療法出現,例如糞菌移植(FMT)。但要知道,想要通過糞菌移植來恢復平衡的腸菌組成,首先需要目標菌群能夠定植,而這又受到飲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近期發表在《自然》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