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饅頭餃子靠邊站,多吃粗糧好,加2個雞蛋,簡單營養易消化

2022年10月08日23:57:45 健康 1128

作為一個現代人來說,吃精細糧已經是一種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事情了,雖然精細糧的口感和味道都很不錯,就比如咱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吃的饅頭,麵條,包子,餃子等等。因為精細糧是經過深層次加工的糧食,所以經常吃它對身體會有一定的壞處。前面也說了,精細糧是經過精細加工的,含有大量容易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在加工過程中會流失,經常食用會導致人肥胖,再者說,常吃細糧不利於我們的腸道健康,細糧中的纖維素含量比較少,長期纖維素攝入不足就會導致便秘等癥狀。

秋天,饅頭餃子靠邊站,多吃粗糧好,加2個雞蛋,簡單營養易消化 - 天天要聞

那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其實非常簡單,咱們只需要在吃細糧的同時搭配粗糧就可以了,咱們平常生活中粗糧的種類有很多,作用也不盡相同。要說咱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粗糧是什麼,我想應該就屬玉米面最家常,最常見了,而玉米面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常吃非常有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也非常適合在秋天吃,所以說入秋之後細糧做的饅頭餃子就必須靠邊站了,一碗玉米麵粉,兩個雞蛋,簡單營養易消化。

秋天,饅頭餃子靠邊站,多吃粗糧好,加2個雞蛋,簡單營養易消化 - 天天要聞

那玉米面有什麼營養價值呢?玉米中含有大量營養保健物質,碳水化合物,脂肪,胡蘿蔔素蛋白質等的含量都非常豐富,常吃玉米面可以起到改善便秘,健脾益胃,護眼明目,益智健腦,延緩衰老的作用。玉米面是不是非常棒呢?一起看看接下來要跟大家分享的玉米面新吃法吧。

秋天,饅頭餃子靠邊站,多吃粗糧好,加2個雞蛋,簡單營養易消化 - 天天要聞

用到的食材:玉米面,酵母粉,白糖,雞蛋,麵粉,純牛奶,食用油

具體步驟:

1、首先我們準備一大碗玉米面,在玉米面裡面加上少許白糖,適量的酵母粉,再打上兩顆正經的母雞蛋,用筷子攪拌,使它們快速均勻地混合在一起,一定要多攪拌一會,這樣它們會混合得更加充分。

秋天,饅頭餃子靠邊站,多吃粗糧好,加2個雞蛋,簡單營養易消化 - 天天要聞

2、攪勻後向裡面加入適量的麵粉,先攪拌一下,攪拌好後再向裡面加上適量的純牛奶,接著將它們攪拌成比較大的面絮,面絮攪拌好之後就可以下手啦。

秋天,饅頭餃子靠邊站,多吃粗糧好,加2個雞蛋,簡單營養易消化 - 天天要聞

3、下手揉面,揉成一個軟硬適中且光滑的麵糰,我們把已經揉好的麵糰轉移到案板上,接下來繼續揉圓揉光滑,揉好之後就把它搓成長條,接著我們用刀切成大小均勻的劑子,取出其中一個,放在手心,揉圓。

秋天,饅頭餃子靠邊站,多吃粗糧好,加2個雞蛋,簡單營養易消化 - 天天要聞

4、劑子揉圓之後再將它搓成長條,需要注意的是,長條的形狀要搓成兩頭尖中間寬的樣子哦,搓好之後再按扁,這樣一個生坯就做好了將剩下的劑子都按照這個操作處理一下,處理完之後放到一旁備用。

秋天,饅頭餃子靠邊站,多吃粗糧好,加2個雞蛋,簡單營養易消化 - 天天要聞

5、接下來電餅鐺預熱,在電餅鐺中用刷子刷上一層食用油,接著把我們做好的生坯均勻地擺放到電餅鐺裡面,蓋上蓋子,先把它的底部煎一分鐘,一分鐘之後向鍋中淋入適量的清水,再煎上十分鐘,將裡面的水分燒乾,十分鐘之後就可以出鍋了。

玉米面搭配雞蛋,真的是營養豐富,吃著特別香,玉米面是一種非常不錯的粗糧,常吃對我們的身體非常有好處。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24款!4月首家過評品種大盤點 - 天天要聞

24款!4月首家過評品種大盤點

醫藥圈的4月,迎來一波首家過評藥品的「小高潮」,這些藥品不僅突破技術壁壘,更有望改寫市場格局。根據摩熵醫藥資料庫,本月倍特葯業、福元醫藥、立方製藥等22家企業的24款藥品(按批文號計)首家過評,共23個品種。
《自然》:吃完抗生素,最好多吃素!科學家發現,修復失衡腸道菌群,比起糞菌移植,多吃膳食纖維或更關鍵丨科學大發現 - 天天要聞

《自然》:吃完抗生素,最好多吃素!科學家發現,修復失衡腸道菌群,比起糞菌移植,多吃膳食纖維或更關鍵丨科學大發現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腸道微生物已經成為我們健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腸菌對各種生理病理過程的參與程度超乎我們想像,因此也有很多針對腸菌的干預療法出現,例如糞菌移植(FMT)。但要知道,想要通過糞菌移植來恢復平衡的腸菌組成,首先需要目標菌群能夠定植,而這又受到飲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近期發表在《自然》雜...
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每天拉伸10分鐘,或能收穫4個身體變化 - 天天要聞

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每天拉伸10分鐘,或能收穫4個身體變化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我媽有糖尿病快十年了,
人機對齊:破解AI倫理困境的「鑰匙」 - 天天要聞

人機對齊:破解AI倫理困境的「鑰匙」

近年來,AI(人工智慧)技術飛速發展,在帶來效率革命的同時,也暴露出隱私泄露、歧視偏見、演算法濫用等倫理問題。當AI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日益普及,人類能否對其託付生命健康?
一文讀懂:感冒、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的區分及防治要點 - 天天要聞

一文讀懂:感冒、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的區分及防治要點

感冒、過敏性鼻炎、鼻竇炎都是兒童常見病、多發病,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這三種疾病癥狀相似,許多家長常常難以判斷。今天,我們教您如何分辨它們。5歲的明明早上起床時突然開始頻繁打噴嚏,伴有清水樣鼻涕,輕微發熱至37.8攝氏度。
女生曬照被網友提醒有「瘤」?真的救命了!醫生回應 - 天天要聞

女生曬照被網友提醒有「瘤」?真的救命了!醫生回應

5月5日話題#女生曬照被網友看出血管瘤#衝上熱搜綜合揚子晚報消息今年4月,重慶一位女生在社交平台曬出自己用手電筒照手上血管的照片並配文「光穿過了我的手發現了我另一個小心臟」沒想到照片發布後有眼尖的網友提醒她這可能是血管瘤第二天,她就去醫院檢查確診為血管瘤隨後,該女生髮文「感謝網友救命」消息引發關注後不少...
宮頸癌等論文出現男性病例,《中國醫藥指南》致歉:辭退涉事編輯 - 天天要聞

宮頸癌等論文出現男性病例,《中國醫藥指南》致歉:辭退涉事編輯

澎湃新聞此前報道多篇婦科論文及文獻中出現「男性病例」一事,其中兩篇涉及文獻均發表在《中國醫藥指南》期刊,如宮頸癌、高危產婦等論文中出現多個男性病例。5月6日,《中國醫藥指南》雜誌社在其官網發布《關於學術不端的聲明》,稱對涉事編輯已作出辭退處理,並制定了整改措施。該聲明稱,經調查,該學術不端問題的發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