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心理學視角分析《華爾街之狼》白領犯罪,並以此深入思考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瑭忱

編輯|瑭忱

引言:

白領犯罪是指那些由職業、技術或知識特長者在其職業活動中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以非法手段獲得個人或集體的利益,並給國家和社會造成損失的行為。

白領犯罪的危害性不亞於其他類型的犯罪,而且具有隱蔽性和複雜性,對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華爾街之狼》是一部以白領犯罪為主題的電影,通過對華爾街股票經紀人喬丹·貝爾福特的生活和事業的描繪,展現了一個充滿貪婪、慾望和道德淪喪的世界。

本文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分析了貝爾福特的人格特質、心理機制和社會環境對其犯罪行為的影響,並探討了如何通過心理學手段防止和治療白領犯罪。

一、貝爾福特的人格特質

  1. 自戀型人格特質

自戀型人格特質是指個體高度自我中心、自我追求、自我放縱、自我誇大和自我中心化的人格特質。

貝爾福特在電影中表現出了極強的自戀型人格特質,他自視甚高,自認為是華爾街的「狼」,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可以征服一切。

他對自己的能力和成就非常自信,對別人的意見和看法漠不關心,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和慾望。這種自戀型人格特質導致了貝爾福特的道德淪喪和犯罪行為。

  1. 內向型人格特質

內向型人格特質是指個體傾向於迴避社交場合、不善於表達自己、缺乏自信和自尊心的人格特質。

然而,貝爾福特在電影中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內向型特質,相反,他非常善於言辭和表達,可以輕易地說服別人相信他的觀點和想法。

這表明內向型人格特質不是白領犯罪的必要條件,而其他人格特質如自戀型、冒險型和利己型等更為重要。

  1. 冒險型人格特質

冒險型人格特質是指個體具有冒險、刺激和尋求刺激的傾向,喜歡挑戰極限和嘗試新事物的人格特質。

貝爾福特在電影中表現出了極強的冒險型人格特質,他不斷地追求新的挑戰和刺激,不斷嘗試新的投資方式和交易策略,甚至不惜冒險違法行為,以獲取更大的利益。

這種冒險型人格特質是白領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1. 利己型人格特質

利己型人格特質是指個體以自我為中心,追求個人利益和滿足的人格特質。

貝爾福特在電影中表現出了極強的利己型人格特質,他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和慾望,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和權益。他不擇手段地獲取財富和權力,甚至不惜傷害他人的利益和生命。

這種利己型人格特質是白領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貝爾福特的心理機制

犯罪意識形態

犯罪意識形態是指個體對犯罪的態度、信念和價值觀念。

貝爾福特在電影中表現出了一種特殊的犯罪意識形態,即「華爾街文化」。他認為在華爾街,只有強者才能生存,只有膽大心細的人才能獲得成功。

他把犯罪視為一種手段,一種合法的行為,可以幫助他實現自己的願望和目標。這種犯罪意識形態是白領犯罪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三、貝爾福特的社會環境

  1. 職業文化

職業文化是指某一職業所具有的特殊文化和價值觀念。

在華爾街,股票經紀人所處的職業文化是充滿競爭、貪婪和道德淪喪的文化。

這種職業文化使得股票經紀人不斷地追求利益和成功,不擇手段地獲取財富和權力,甚至不惜犯罪行為。

貝爾福特在這種職業文化的影響下,逐漸喪失了自己的良知和道德觀念,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1. 社會風氣

社會風氣是指某一社會對於某種行為的普遍態度和價值觀念。

在美國,社會風氣是充滿競爭和功利主義的,成功和財富被奉為最高價值。

這種社會風氣使得人們不斷地追求成功和財富,甚至不擇手段地獲取利益。

貝爾福特在這種社會風氣的影響下,逐漸喪失了自己的道德觀念和良知,變得越來越貪婪和殘忍。

  1. 組織文化

組織文化是指某一組織所具有的特殊文化和價值觀念。

在貝爾福特所在的券商公司,組織文化是充滿競爭和利益驅動的文化。

公司鼓勵員工不斷地追求利益和成功,提供各種獎勵和激勵措施,甚至容忍和縱容員工的犯罪行為。

這種組織文化使得貝爾福特可以在公司內部得到支持和保護,更容易犯罪。

四、防治白領犯罪的心理學手段

  1. 人格特質評估

人格特質評估是指通過心理測量和評估,對個體的人格特質進行分析和評估。

這可以幫助個體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預測個體的行為和適應能力,並為個體提供相關的心理輔導和治療。

對於白領犯罪防治,人格特質評估可以幫助企業和政府對員工和公務員進行篩查和監管,防止潛在的犯罪行為。

  1. 道德教育和職業倫理培訓

道德教育和職業倫理培訓是指通過教育和培訓,對個體的道德觀念和職業倫理進行塑造和提升。

這可以幫助個體了解和認識自己的道德和職業責任,提高個體的道德素質和職業素養,從而減少犯罪行為的發生。

  1. 心理治療和心理輔導

心理治療和心理輔導是指通過心理學的手段,對個體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進行治療和輔導。

這可以幫助個體了解和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和心理壓力,提高個體的心理健康和適應能力,從而減少犯罪行為的發生。

結論:

白領犯罪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犯罪行為,需要通過多種手段進行防治。

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可以對白領犯罪的人格特質、心理機制和社會環境進行分析和評估,探討如何通過心理學手段防止和治療白領犯罪。

人格特質評估、道德教育和職業倫理培訓、心理治療和心理輔導等手段可以幫助個體了解和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和心理壓力,提高個體的心理健康和適應能力,從而減少犯罪行為的發生。

文獻參考:

  • [1] 犯罪心理學視角下的腐敗行為根源探析[J]. 彭琨.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09)
  • [2] 查封「華爾街」何其難[J]. 楊泳.時代消防,2001(08)
  • [3] 犯罪心理學視角的周克華犯罪案例分析與探討[J]. 高紅光;朱榮艷.法制與社會,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