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生了二胎後,16歲的她被確診抑鬱症!

近日,一則#16歲女孩在父母二胎後確診抑鬱症#的話題衝上熱搜,引發眾人關注。



總結一下就是:一位43歲的媽媽因為生了二胎,2020年大女兒被確診為抑鬱症,之後轉為「雙相情感障礙」。


只看標題,或許就被誤導了是二胎的原因,實際上並不是的。


父親家暴、母親視而不見、姥姥坐視不理才是導致她抑鬱的真正根源。


在過往的歲月里,孩子已經是滿身傷痕,在二胎前她就已經有了抑鬱的傾向,她暴躁、自殘、胳膊上的傷痕一道接著一道。


但父母卻從未在乎。



最令人唏噓的是,她的父母都是老師,卻沒有正確的教育好孩子。


女孩病了之後,媽媽在網上寫了八萬字的日記。


她的本意是記錄下與女兒相處的點滴,也正是這篇日記,更讓我們看到了他們教育的失敗和對女孩造成的創傷。


1. 爸爸家暴女兒,媽媽冷眼旁觀。



根據媽媽的描述,爸爸是個情緒極度不穩定的人,並且多次對孩子使用暴力。


而在爸爸對女兒拳打腳踢的時候,媽媽只是看著,從未插手,這給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爸爸不僅是打女兒,更會打老婆,而媽媽卻一直不肯離婚,讓爸爸對孩子造成的影響一直持續。


最終使孩子變得敏感、脆弱,給孩子留下了籠罩一生的陰影。


2. 有了老二之後無視老大。



家裡有兩個寶貝,本該是雙份的甜蜜,但前提是要做到平衡。


也就是所謂的「不患寡而患不均」。


而女孩的媽媽卻說,給了她手足,卻沒給她情深。


夫妻二人總是讓老大讓著老二,在老大委屈的時候,媽媽甚至只覺得好笑。


所謂的平衡在這個家庭里是個笑話,他們從沒有平均的分配精力,也沒有平等的滿足倆孩子的要求。


他們一心撲向老二,狠狠忽視了老大。


他們從未在意女兒的委屈和傷痛,直到孩子病了才如夢方醒自己錯的多離譜,可是已經為時已晚。


3. 父母的期望扭曲了孩子。



雖然沒有說類似「必須考第一」、「必須得優秀」的話。


但從字裡行間不難看出,父母對女孩的期望是很高的。


她說,周圍孩子很優秀。

她說,不會說什麼經營一家店或者打工,而是直接默認孩子會考上大學。

她說,沒有好的成績,沒有回報就想死,沒門。



我們都知道,父母對孩子的評價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這些評價雖然不會帶來身體上的傷痛,但無形的壓力對於幼小的孩子而言也是難以承受的。


而媽媽在孩子病前卻從未覺得這樣說有什麼問題,甚至不斷施壓,變本加厲。


所以孩子出現問題是必然的。



不是生理上當了父母,就是合格的父母。


只生養而不教育,不重視,孩子如何能成才?如何能幸福?


我們都說,正確的家庭教育能引領孩子走向成功,而錯誤的家庭教育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一生難以磨滅的傷害,讓孩子邁入深淵。


所以,「父母」是一項終身的事業,需要終身學習,這不僅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孩子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