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滿300-50」你是否買過一些原本不需要的東西?買過500一雙的鞋子後,你的消費是不是很難降級?家宴上給丈母娘付下廚的餐費,為何她會不開心?情緒激動時所做的決定,為何事後有時會後悔?
無論是減肥、買車、談戀愛等等,我們的決策總是帶著各種非理性,跟著丹.艾瑞里的《怪誕行為學1:可預測的非理性》,我們一起了解那些不易發覺的秘密。
丹.艾瑞里
一、相對論攀比怪圈-「不患寡而患不勻」
我們喜歡比較和攀比,我們總是靠觀察周圍的事物來確定彼此的關係。
旅行社有巴黎、羅馬兩個旅遊路線,你都想去卻很難抉擇,如果旅行社又推出了-羅馬(不含早餐的服務),你會突然覺著羅馬比巴黎更有選擇優勢。
25美元一支的鋼筆,你會多跑15公里到另一家店買18美元的同款么?455美元一套的西服,你會多跑15公里到另一家店買488美元的同款么?很多人會跑遠路買鋼筆卻不願意買西服,這就是對比的魔力。
同樣參加聚會,如果你和閨蜜長相、身高差不多,但你更健談,你往往會更容易獲得青睞。
有了Boxster還會想著保時捷911,我們一直在對比中生活,永遠不會滿足。
中間的黑色圓圈其實一樣大
二、羊群效應與-「從眾心理」
有些店隊伍排得越來越長、有些卻門可羅雀。我們根據他人的行為來判斷事物的好壞,確定自己是否效仿,儘管我們本來想吃火鍋,看到炒菜館排隊的人多反而去吃炒菜。
當你第一次買500一雙的鞋子後,你可能咬牙接受了,當你再次買鞋子時,想起了第一次的經歷以及購物體驗,你又排在了自己的羊群後邊,接著消費就降不回來了。
羊群效應
三、贈品的代價
免費的東西讓我們感覺好,卻也帶來了好多麻煩,我們會為「買二送一」的「送一」買單,也會為了贈品激情購物。買書免運費、買車免購置稅、買車送保養、免費試吃等等。
四、社會規範與市場規範
市場規範拿錢(即使不是現金)說事,社會規範諸如:約會、免費幫忙等等。
如果和女朋友共度良宵後提起開銷,豈不是讓感情告吹。請朋友幫忙搬個小東西可以,但要幫忙搬很多東西就不可以,因為你的朋友會感到你在利用他。
五、冷靜與激情
在冷靜與激情狀態下,人對同一件事的選擇可能是不一樣的。
六、選擇太多卻生困境
我們有必要退出一些浪費時間的委員會,有必要確定是否有時間即打籃球、又能打高爾夫球、又能和家人在一起。我們不可能萬事萬備,該放棄時要放棄。
七、安慰療法-價格魔力
100美元的阿司匹林比5美元的阿司匹林好用,儘管是售價不同但規格一致的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