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需求平衡----心中之火

綜合地滿足四大需要就如同化學物質合成一樣。 當整合作用達到「臨界水平」, 我們就會體驗到自燃——內部增效作用爆發, 從而點燃心中之火, 在生活中產生構想、 激情和冒險精神。

心中之火的關鍵是我們作奉獻的精神需要, 將其他需要轉變成了作奉獻的能力。 食物、 金錢、 健康、 教育和愛成為主動幫助滿足他人未得到滿足的需要的資源。

當我們能夠有效地滿足自己的需要並將其變成做奉獻的能力, 請想一想這對我們利用時間的方式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現代心理學創始人之一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了需求層次論, 他認為「自我實現」是人的最高體驗。 但在其生命的最後歲月里, 他修正了以前的理論, 承認人的最高體驗不是「自我實現」, 而是「自我超越」, 即為了高於自我的目標而活著。

蕭伯納的話說:
「這就是生活的真正樂趣……為自己所認為的偉大目標而奮鬥 ……作為大自然的一分子而存在, 而不是作為有著生老病死痛苦而怨天尤人的一捧狂熱自私的黃土而存在……我認為, 我的生命屬於整個社會, 只要活著, 盡心儘力為社會做貢獻就是我的特權。 我要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我工作越努力, 活得就越有意義。 我因活著而快樂。 對我來說, 生活不是一支短短的蠟燭, 而是一支輝煌照人的火炬, 暫時由我高舉著,我希望儘可能讓它燃燒得最為明亮, 然後將其傳遞給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