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運用天才的方法,成就你的明天

心理學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科學家羅伯特.普爾經過大量研究後指出:所謂天才,其實並不神秘,其本質是「正確的方法」加上「大量的練習」。——《認知覺醒》周嶺 P162

一、正確的方法。通常具有四個特徵:

第一,有定義明確的目標

這裡所說的目標,不是以練習的時間和數量目標,而是以練習的結果為目標。

比如,今晚我要連續三次、不犯任何錯誤地彈完一首曲子。

而不是我要練習三個小時,或是我要練習20遍。這些都是數量的積累,如果沒有質量做保證,你練了個寂寞,最終感動的只是自己。

第二,練習時極度專註

許多人在做事的時候會分神,一會兒思考問題,一會兒想著周末去哪玩。

在這種狀態下,你不會仔細辨別信息的真偽,而且,還會忽略大腦中某些有效信息。更不會思考信息與信息之間,是否存在更多的聯繫。因而,解決問題的質量和效率都會大打折扣。

專註,甚至極度專註,會讓我們的精神高度集中,對問題的考察更加細緻。大腦對於要處理的信息高度敏感,會迅速收集相關信息、查找準確答案。

第三,能獲得有效的反饋

反饋能讓我們對自己做事的結果有所覺察,是否存在不足?哪些方面還需要改進?

如果沒有反饋,我們就如同摸黑走在衚衕里,看不清前面的路,甚至走彎路、錯路。不僅荒廢寶貴的資源,還會浪費有限的時間。

因此,對於別人反饋的意見,我們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將自己調整到最佳狀態。

當然,如果有老師或教練的指導自然更好。畢竟他們有充足的經驗,能給我們更好地指導,

讓我們及時回到正確的道路上,快速前進。

第四,始終在位伸區練習

對於已經掌握的內容,我們會失去練習的興趣;而難度太大的內容,遠離舒適區,又會讓我們心生恐懼和焦慮,產生逃避心理。因此,在舒適區附近練習,往往效果更佳。

既有一定的難度,充滿挑戰性;而且,經過一定的努力,又能克服困難予以掌握,產生成就感。這個區域就是拉伸區。

持續在位伸區練習,能拓展自己的能力範圍,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對失敗的抗打擊性。

二、大量練習

大量練習的例子,在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中,不勝枚舉。

第一、寫作方面

票房排名第一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的作者斯蒂芬·金,每天要寫2000多字;著作等身的台灣作家林清玄,40年如一日,堅持每天寫3000多字。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每天上午跑10公司,還要寫4000多字。

第二、藝術方面

寫出了書法第一名篇《蘭亭序》的王羲之,因為練習書法,每天洗筆將自家門前的池水洗黑了;練字用壞的筆頭,堆成了小山。

人民藝術家齊白石,從20多歲開始,除了母親去世之日未做畫,到90多歲去世。不管春夏秋冬,風霜雨雪,每日作畫。

這些事例均被美國作家丹尼爾·科伊爾的《一萬小時天才理論》,和馬爾科姆·格拉德韋爾的《異類》中的科學理論所證實,刻意練習的確是促使天才成功的決定因素之一。

正確方法是成為天才的途徑,而大量練習則是成為天才的基礎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