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犯罪心理(三十六)

我是未城朝雨,用文字表達我對生活的態度。


當事發時,這些罪犯會想: "這次我在某些地方失策了,下回一定要幹得乾淨利落點! 」假如這些罪犯成了漏網之魚,他們會覺得自己已經達到了目標,洋洋得意,並接受同伴的祝賀和讚賞。


我們必須打破罪犯對其勇氣和機智的評價方法。但是,如何去打破呢?我們可以在家庭、學校或感化院里做到這一點。


之後,我們會再描述罪犯自我評價的要害所在;現在,讓我們先進一步來討論可能造成合作失敗的環境。有的時候,這個責任必須由父母來承擔。


也許母親的方法不對,不能讓孩子和她合作。母親或許認為沒有人能夠幫助她,或許是自怨自艾,自己都不能和自己合作。



在不愉快的婚姻或破裂的婚姻中,很容易發現合作精神的缺失。嬰兒最先是和母親合作,而這位母親很可能不希望讓孩子的社會興趣擴展到他父親、其他孩子或成人身上。此外,這個孩子可能認為白己是家庭中的大王。


三四歲的時候,另一個孩子出生了,這個孩子便被從王位上趕了下來。這些都是必須考慮的因素。假加追潮罪犯的生活,大概會發現,罪犯的問題在他早年的家庭生活中便已經出現了。影響最大的並不是環境本身,而是孩子對其地位的誤解,也沒有人去糾正孩子的這種誤解。


在家庭中,假如有一個孩子特別傑出或天賦特別高,這對其他的孩子來說是一件難堪的事情。有天賦的孩子獲得了最多的注意,其他人會因此覺得氣憤而憤憤不平。他們拒絕合作,他們想奮力競爭,卻又沒有足夠的信心。這些孩子被失敗者的光芒所遮蔽,沒有機會表現自己才能。



在這些孩子身上,我們常常能看到這種不愉快的人格發展。在他們中間我們可能發現有神經患者。對於缺乏合作精神的孩子來說。在上學的第一天我們就能夠從他的行為中看出這一點。


缺乏合作精神的孩子無法和其他的孩子交朋友,也不喜歡老師,上課時也不聽講。如果老師不了解他,他可能會遭受新的打擊。更會受盡冷嘲熱諷,而不是諄諄教導和鼓勵,教師也不會向他傳授合作之道。


毫無疑問,他會覺得學業很乏味!假如孩子的勇氣和自信時時受到新的打擊,他自然不可能對學校生活感興趣。你常常會發現很多罪犯在13歲時仍然在讀四年級,而且經常因為自己的愚笨受到責備。


罪犯對別人的興趣逐漸喪失,他的目標也漸漸轉移到沒有用的東西上面。然而也很容易使人產生對生活的錯誤解釋。出身貧寒的兒童在家庭之外可能會遭到社會的敵視。



他的家庭可能缺衣少食,艱難地和生活搏鬥。貧苦人家的孩子自己也可能得早點需要賺錢貼補家用。當孩子看到許多有錢人過著奢侈的生活,並能隨心所欲地買東西時,也會覺得這些人享受的利益不應該比他多。


這就是在貧富懸殊的大都市裡犯罪案件特別多的原因。妒忌絕不會產生有價值的目標。在這種環境中的兒童很容易產生誤解,以為得到優越感的方法就是對金錢的不勞而獲。自卑感也可能集中在人身體的缺陷上,這是阿德勒的發現之一。


也因為這一點,阿德勒神經學和精神病學中的遺傳理論做了開路先鋒。但是,最初阿德勒在寫由身體引起的自感和其心靈上的互補作用時,他便已經預感到這種危險了。


這種自卑感的產生不應歸我於身體,而應歸於教育的方法。如果我們的教育方法正確,身體有缺陷的兒童對別人,對自己都會感興趣。



假如沒有人在旁邊幫助也們發展對於別人的興理,他們便只關心自己。當然有許多人患有內分泌功能的缺陷,但是阿德勒卻很樂于澄清這樣一個事實:人們其實無法說出某種內分泌的正面作用應該是什麼樣子。


人類內分泌線的作用可能會產生相當大的變化,但卻不會損及人格。因此,我們可以撇開這個因素不予考慮。


如果我們的目的是找出正確的方法,從而使這些孩子成長為良好的公民,並且有和其他人合作的興趣的時候,更應如此在罪犯中有相當大的比例是孤兒,按照阿德勒的看法,如果人類不能在這些孤兒之間建立起合作精神,簡直是人類文明的奇恥大辱。


私生子的情況也是如此,沒有人願意接受他們的情感,並將之轉移到全體人類身上。被拋棄的孩子可能會走上犯罪之路,尤其是當他們知道沒人要他們的時候。



在罪犯中間,經常能夠發現容貌醜陋的人,而這點曾經被用來證明遺傳的重要性;但是,如果設身處地地想一下,容貌醜陋的人會有什麼感覺?這類人是非常不幸的。


也許他是不同種族的混血兒,沒有吸引人的外貌,遭受著社會的偏見。如果這一類孩子長得丑,整個人生都承受著重壓,他甚至沒有我們每個人歡樂而美好的兒童時代。


但是,微如我們用正確的方法來善待這些孩子,們也會發展出社會興題。還有一件有趣的事實,在罪犯中,有時候也會發現英俊瀟洒的男孩或男人。


假若前面提到容貌醜陋的人被視作不良的犧牲品,天生就帶有身體上的缺陷等,我們又該怎麼理解呢?


其實,他們也是生長在一個很難發展出社會興趣的情境里,他們是被寵壞的孩子。


本文作者: 未城朝雨,一個步履不停的寫字人,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