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有心理問題的親人?

Fran Simon一名專註於家庭相關問題的心理學博士。她的兒子患有躁鬱症, 25 年來她一直努力地想恢復他。與患有躁鬱症的人朝夕相處,並非一件容易的事。25年間,她兒子停葯,一再複發。他辱罵、打架、行竊、住院、流浪…。

2021年,她讀到一本名為《與愛分離》的書(Detaching with Love,作者:Carolyn W.)很受啟發。

這本書的中心思想是:

如果我們過分關心別人的問題,我們誰都無法正確地承擔自己的責任。為了保持對自己的適當關注,我們需要與愛分離。這會使我們在面對愛人的問題所帶來的挑戰時,還可以過上平靜的生活。

Fran總結出了5點與有心理問題的親人的相處之道:

  1. 你不需要在情感上過多地參與所愛的人的問題。
  2. 如果對方辱罵,你可以離開或結束與他的對話。
  3. 你不需要因為你愛的人在掙扎而過得很糟糕。
  4. 接受你提供支持後的結果,無論好壞。你可能期望每個付出都能得到正面積極的結果,當事實並非如此時,同樣接受那個結果。
  5. 不用為自己不能控制的情況擔憂。你的時間太寶貴了,不能浪費在過去或未來的生活中,並且擔心您無法控制的情況。

Fran意識到」與愛分離」是一種工具,而不是一種生活方式。這個工具或許對她與兒子之間的相處會帶來益處。

當你面對一個有心理問題的親人時,不妨先適當地關注一下自己內心的需要。先學著保持自己內心健康、平靜與快樂,才能再去幫助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