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孩子說自己得了抑鬱症,家長應該如何做?

在我們之前的診療過程中,來過一個高三的女孩子。

在自己的一些壓力狀況下,感覺到自己有抑鬱情緒或者抑鬱傾向了,還猜想自己是不是已經得抑鬱症了,所以給她的母親發了一段話去表述自己的狀況。

這段話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她覺得做的很多事情很有挑戰,當沒有做到的時候就會覺得很無能,很失敗,很痛苦,自己就是個失敗者,一度產生乾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和衝動,在這種壓力下,感覺自己的情緒和狀況都越來越糟糕。

當我跟她媽媽說到這些的時候,媽媽其實是個提問者,她收到這段話的時候她不知道怎麼去面對,怎麼去回應孩子這樣的狀況,也很奇怪,我好好的孩子居然變成這樣了。

其實在我們診療的過程中,這種情況十分普遍,當孩子遇到嚴重情緒問題時,孩子本身會特別難受,父母也跟著擔心。

因為孩子他們很多時候很絕望,也很無奈,尤其當她們在有一些抑鬱情緒,抑鬱傾向或者上升到抑鬱症的的時候,那種絕望感和無價值感是特別大的。

可能原本支撐他們的那些,有信心的事情、有價值的事,在那個狀態下就突然消失了,毫無痕迹。

就突然做什麼都沒有意義沒有價值,不想去做,整個人都感覺很閉塞,甚至不想社交,只待在家裡面。

然而當出現這種情況,家長很多時候其實也不知道該怎麼去面對,可能有些孩子不會像我們臨床遇到的這麼嚴重。

但作為他們的家長,會感覺我的孩子已經出現了情緒上的波動,或者某些實質的不同尋常的行為,其中壓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很多家長在這裡首先都會傾向於不太相信或者覺得這是一個能忍受的事情,你忍一忍就好了。

這種壓力可能會經常發生,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誰都會有啊,你忍一忍就過去了,會覺得不重要或者不太關注。

還有一種就覺得孩子只是在找一個借口,孩子是在逃避,他是不想面對。

但其實家長沒有意識到,當我們是這樣的一個回應在給到孩子的時候,而並沒有給到他一個情感上的支持。

這也就是很多時候,當孩子在情緒上出現狀況,或者說匱乏與挫折的時候,我們所給出的回應並沒有真正幫助到他,最後出現無效溝通的結果,可能看似孩子的需求已經被你解決了或者說壓住了。

實則,這件事情已經無形之中成為一個被埋下的地雷,事情也許會朝著一個不可預料的方向發展,但作為家長的我們卻毫無知覺。

因為當你看似給到一些建議,還是說「你忍一忍就好」的話,又或者是單方面的說教,事實上,如果他真的能忍,真的可以承受,就不會向家長開口。

因為對於孩子而言,家長還是他最主要的一個能夠信任的對象,雖然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會逐漸發展出他的同伴。

但在家庭裡面,他還是會願意選擇相信父母的,當他有勇氣對你說出感覺自己的情緒很糟糕很難受,自己感覺很崩潰,很需要幫助的時候。

或許作為家長不用立馬給出一些建議,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同樣的他也是一個可以獨立思考的個體,更多時候你聽聽他,聽聽你的孩子,到底遇到了什麼樣的一個事情,什麼樣的狀況。

讓他有一個機會,有一個安全的氛圍可以去表達出來,能將自己壓抑的情緒可以無阻礙的表達出來,而不是單純的一句「忍一忍就好了」,「我知道,但這都是你要做的」。

對於孩子而言,可能給他一個表達的機會,一個被聆聽的機會,比單純建議他去做什麼事情來的更重要,很多時候孩子缺乏的是情感上的支持,並不一定是你理智的建議。

我是心理醫生蔣雪琴,擁有四十年精神心理科臨床工作經驗,如果你有抑鬱症、焦慮症、雙向情感障礙等相關問題可以向我諮詢的,歡迎關注我的頭條私信留言,我會抽時間回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