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從抑鬱症到重新熱愛生活,你需要這2個方法

前幾天,我的一名來訪者腳步輕快地走進諮詢室,曾經的他很明顯地讓人感覺到低氣壓,沒有活力、對任何事情缺乏興趣,把「我真是太失敗了」這句話掛在嘴邊,而現在的他,遇到問題的時候會停下來思考,然後說:「也許可以找到一種更好的解決辦法。」

在和他展開治療的這半年裡,我再次用到了這兩個方法,雖然這兩個方法的有效性早已被證實了,但是我仍會因為感受到了一個人恢復了對生活的熱愛而欣喜,現在我把這兩個方法分享給你們。

一、「積極心理暗示」的魅力

我們總會感到生活很困苦,我們和別人訴說著現在的困境,例如工作上沒有起色、年老的父母需要照顧、不愛學習的孩子令自己大傷腦筋,同時,我們也在一遍遍地在心裡告訴自己:你現在的情況非常糟糕,你沒有能力去解決。

這些也許成為了我們為之努力的一個看似很完美的理由,但其實,也許我們還有辦法來扭轉這個局面。

和大家分享一個有意思的心理學效應——羅森塔爾效應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告訴了一所普通高中的校長和老師他的團隊在做一項實驗——尋找一批最有潛力的學生,並對他們進行跟蹤調查。然後羅森塔爾和他的助理在幾個班裡觀察學生的行為,最後在學生名單上圈出了十幾個同學的名字,告訴老師和校長說:「這幾名學生的智商很高,很聰明。」

過了幾個月的時間,羅森塔爾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發現那些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這就是「積極心理暗示」的功勞。

當羅森塔爾把這些最有潛力的學生的名單告訴老師以後,首先給予老師們「積極的心理暗示」,他們開始相信這些學生確實是最具有潛力的,於是老師總會在有意無意間多向這些學生提問題,然而這幾名同學感受到了老師的「積極關注」之後,覺得老師對他們有很高的期待和信心,於是他們就開始努力學習,結果成績就逐步提升。

從這個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到,那些被「選出」的孩子們,看似什麼都沒有改變,他們的學習內容、他們所在的學校及班級、他們的生活環境,這些統統沒有改變,但是為什麼他們的學習成績會在僅僅幾個月後就有了提升,成為佼佼者了呢?只是因為他們認為老師對他們很有信心,從而增加了他們對自己的信心,而這種信心可以給予他們強大的力量來面對任何困難。

因此,我們在生活中也是如此,當我們感覺到自己似乎有一段時間停滯不前,我們就可以給自己這樣的「積極心理暗示」,告訴自己:你可以改變現狀,你可以擁有想要的生活,這些「積極暗示」同樣不會帶來現實層面上的改變,但是你卻可以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可以讓自己繼續前行,何不試一試呢?

(強烈建議抑鬱症的朋友去看兩本書,一本是《戰勝抑鬱》,另一本是《情緒自救》)

二、你需要一顆「平等心」

當我們通過「積極心理暗示」讓自己充滿力量之後,我們還需要一顆「平等心」來平衡自己的心態。

很多時候,我們為了目標努力奮鬥,但是到了最後卻迎來了不滿意的結局,我們會沮喪於為何拼盡全力卻還是一事無成。

就像何時艷陽高照、何時會下雨、天上的雲、樹林間的風,這些都是我們無法控制的,我們不會因為連續幾天的陰雨綿綿而失眠,也不會因為突然起了大風而懊惱不已,因為我們知道,即便這些事情與我們的想法相左,但是我們也無力改變,那麼就根本無需糾結。

而涉及到我們自身利益的事情,看起來似乎就沒有那麼淡然了。

我們認真複習了一門功課,會緊張地等待著考試成績;我們付出了一段感情,會患得患失,擔心將有不好的結果,我們糾結於過去做的一個錯誤的決定,我們擔憂著未來的一切不確定性。

我們來思考一下,這些事情是我們可以左右的嗎?還是如同自然規律那樣,我們只需要用「平常心」去對待呢?

與其總是糾結於不可控的因素,不如我們選擇享受過程中的滿足感與成就感,當我們努力過了,我們就可以淡然地面對結局,更不會留有一點遺憾了。

想到《情緒自救》書中講到這一段話:生活中的困境可能一直都會存在,我們要做的是調整自己的心態去面對它們,當我們有了「平常心」,再回過頭來看看這些難題,似乎也並不難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