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別生活中的精神施虐者?

斷更公眾號近一周,有兩大原因,一是整理心情,二是預留更多時間來思考語言暴力和精神虐待這件事。

想必大家都有和我一樣的經歷,雖然很想努力隔絕來自生活中無關緊要的噪音,但總會被社會集體無意識的精神施虐者pua綁架,彷彿在他們眼裡,每個人從出生起就帶著不可饒恕的原罪。

比如說如果你讀書的時候學習成績不好,可能更多是注意力和學習方法的問題,但在精神施虐者和慣性PUA的人那裡,就衍變成了大量的語言和人格攻擊。諸如你腦子笨,或是你祖墳三代在學習這件事上就沒有冒過青煙;

再比如說,你出生的時候原生家庭是小康以上水平但你在這一代沒有傳承的得很好,他們就會評判你簡直是沒有用的廢物,甚至三言兩語就能直接上升到孝敬你全家,得出一代不如一代一窩不如一窩的荒謬結論。

還有最近我感受比較深的是作為大齡未嫁女青年的指責性困擾。這種困擾從創業、到職場就業一路延伸到日常生活社交。好像不結婚、不戀愛,就觸犯了天條。動輒被打上莫須有的罪名,指責受害者不是生理有問題,就是性格心理上有問題。

也就是說女性如若不成長為社會集體無意識所期待的樣子,不被規訓、不按規矩做事、不走上相夫教子、洗手包羹湯的道路,那就是失敗的。即便你事業再成功、自我再完善,也阻擋不了他們為你準備好的失敗者的標籤。

如若女性想要反抗這類社會集體無意識,就必然會承受如同洪水般席捲而來的挑剔和指責,其中不乏大量的語言暴力和人格攻擊,譬如同男性爭論,無論多麼擺事實講道理,最後對方也只需要輕飄飄的向女性丟一句:「老女人」,就能輕輕鬆鬆的取得徹底性的勝利。

上述情況,若是出現在自我邊界較弱、自我認同和接納度相對較低的人身上,就會被社會集體無意識PUA,從而不向外求而反求諸己。以至於對自我的認同和接納度越來越低。而精神施虐者則通過一步步語言打壓人格攻擊,逐漸摧毀受害者的內心,從而達到心理操控受害者和給受害者洗腦的目的。

為了更好地幫助讀者朋友們辨別生活中的精神施虐者,筆者梳理出了關於「精神虐待」的11種手段,以下請享用。

所有精神施虐者的主要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牢牢掌控受虐者。所以施虐者往往會這麼做(折磨受虐者) :

▍第一拒絕直接溝通

面對直接提問只會閃避。對方每每以退為進,從不直截了當。以至於被虐者要問自己「我哪裡得罪他了?他為什麼討厭我?」

因為他什麼都沒有說,所以任何事都可能是他不滿的原因。這種虐待手法就是拒不承認兩人之間有問題,且不願溝通也不願共同尋求解決之道。如果打開天窗說亮話,衝突就有可能得以討論,或許能找出解決辦法。可惜在施虐者的世界裡,最要緊的說防止受虐者思考、理解和反應。使衝突加劇的有效方式就是不要對話,默默地把過錯加諸對方,而受虐者的發言權往往被剝奪。

▍第二言語歪曲

不希望讓你聽清楚他在說什麼。施虐者故意含糊其辭,製造混淆。事後他可以推諉說「我從來都沒有那麼說過」而逃避責任。

他喜歡用間接方式傳遞信息,不會惹禍上身。他喜歡說話只說一半,比如:受害者問你為什麼這麼做,他回答:你知道的。事實上你壓根不知道,如果再追問,對方就直接說,那你多反省吧,多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從而為自己的各種誤解和誤判留下辯駁空間。

▍第三撒謊

施虐者一般不直接說謊,而是暗中製造誤解,再把誤解轉化為對自己有利的方面。

簡單點說就是施虐者不管說什麼,總有辦法顛倒黑白,證明自己是對的,尤其當受虐者心神不寧又不想爭辯時。施虐者往往通過三種方式來達到混淆視聽的目的。

第一拐彎抹角比如:女人好可怕!當對方提出抗議後,改口:我又不是在說你,你太敏感了!

第二答非所問比如:當妻子質疑丈夫忠誠的時,對方卻說:你這麼疑神疑鬼,恐怕自己心裡有鬼吧!

第三對細節的更正比如:妻子指責丈夫帶別的女人去鬼混了8天,對方卻說:你才說謊!明明是去了7天,而且不是女人,是一個同事!

▍第四嘲諷、輕蔑

嘲諷和輕蔑往往可以幫助施虐者佔據一個高地。一般,施虐者在公開場合一先從誇張地描述一 些無傷大雅的、甚至對方私密的事情入手,然後在周圍同伴中找人與他唱和。

自戀的施虐者常把旁觀者騙得團團轉,因為他們渾然不知受虐者的真實經歷,施虐者往往有本事把旁觀者變成他們虐待行為的共犯。

▍第五利用矛盾

以矛盾的方式妨礙溝通,因為不了解情況,所以無法回應。施虐者往往口頭上說一套,行動上又是另一套。在日常中無關緊要的事情上種下疑心,讓受虐者立足的基礎動搖,無法辨別誰對誰錯。


▍第六否定人格

「要是沒有我在你身邊,誰會理你,少了我你只會孤零零的!」一個自我意識脆弱、缺乏自信的人聽到這類貶抑的話,就容易將其吸收內化,以為那是事實。

由於施虐者表示那些都是事實,受虐者無法判斷真偽,自我便會跟著消失。

▍第七離間與征服

施虐者很擅長挑起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激起嫉妒與對立。他們會用下列方式:

迂迴地引起懷疑,你不覺得某某人是這樣的嗎?

2把A對B的話透露給B。你的朋友告訴我,她認為.....

3用謊言煽動他人敵對。

▍第八展現強勢

施虐者喜歡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他懂得比較多,因此握有真理,而且是唯-的真理。他會把自己的主張說成是公認的前提。聽到的人會想「他說的應該不會錯,因為他好像很有把握。」因此,對於較脆弱的同伴,施虐者能給予相當程度的安全感。

▍第九恨意表面化

當受虐者要走,施虐者會很恐慌。

與一般看法相反,這不是由愛生恨,而是因妒成恨。施虐與受虐的關係並沒有愛,只是當事人的欲求罷了,而欲求的對象也不是受虐者,而是對方擁有而施虐者想據為己有的東西,而往往施虐者從受虐者身上無法滿足所有的欲求,因此感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而這些都是恨意的來源。

施虐者合理化恨意的方法,就是怪責受虐者壓迫他,所以他這麼做是正當防衛。施虐者會把最邪惡的意圖安放在對方身.上,因為他擔心對方會有所行動,所以往往會先下手為強。

▍第十虐待行為開始起效

施虐者會確保讓受虐者知道,不遵從自己的意願會有什麼後果。他會通過寄信、打電話、網路等渠道來達

到目的,而這往往被受虐者視為定時炸彈。

如果有目擊者在場,攻擊會化作許多小動作,一旦受虐者掉入「挑撥」的陷阱,開始大聲辯解,就會顯得是受虐者在發脾氣,而施虐者可以假裝自己是受虐者。

▍第十一受虐者被逼得走投無路

施虐者會設法讓受虐者對他不利,以便指責對方為「惡人」,讓對方成為挑起衝突對罪魁禍首。他會利用受虐者的某個弱點,把它過度誇大,讓受虐者也認為自己有問題。施虐者逼迫對方犯錯,然後大肆批評或詆毀對方,藉以強化受虐者的不良形象和罪惡感。這樣施虐者就可以從中獲益,讓自己看起來像無辜受害的一樣。

如果你看完了全文,會發現施虐者的手段是令人瞠目結舌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並非聞所未聞。最後如有受益,請轉發給更多需要的人。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微信公眾號「哲學式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