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分享」抑鬱症合併有進食障礙的致病原因和治療方法?

案例

15歲的曉琳(女孩)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走進了精神科,進門後醫生就注意到曉琳一直緊緊地抓著自己的衣服角,一說話就淚流滿面甚至哭的上不來氣,而且幾乎沒有什麼眼神接觸,說話非常少回答問題也只是用幾個簡單的詞語,而且聲音也很小。


根據孩子母親的描述,曉琳一直以來都是在家裡由爺爺奶奶照顧,自己和孩子的父親一直在外地上班,平時只能語音視頻聯繫。但最近老師聯繫自己孩子的精神狀態不好,不太適合在校學習,建議家長及時帶孩子就醫。


經過進一步和孩子父母溝通得知,曉琳目前不僅有明顯的抑鬱情緒癥狀,而且還伴隨有嚴重的進食障礙,有些時候一天只吃一個麵包。

從行為上能感覺到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並不是很親密,而且還很拘謹害怕,因而在徵求曉琳意見,醫生慢慢取得孩子的信任之後,與曉琳單獨談了很久。


原來,曉琳性格非常自卑,因為爺爺奶奶一直想要孫子,所以平時對曉琳的言語中處處充滿了嫌棄,每次學校要繳納什麼費用或者是自己想要學習其他的興趣班時,爺爺奶奶的回答總是「女孩子學那麼多有什麼用,長大了還是要嫁給別人家,不要白白花那麼多錢!」

而之所以與父母關係不好,是因為一年時間見不了兩三面,而且即使打電話也只不過就說幾分鐘,而且每次打電話父母總是會責怪曉琳不聽話,惹爺爺奶奶生氣。而母親更是每每都會說曉琳長得胖,像個牛犢,現在就這麼胖以後都不好找對象等。


所以曉琳從內心裡就很痛恨這個家,恨自己為什麼會生在這樣的家庭,恨自己為什麼不能有好看的容貌和身材,她覺得如果自己有一天能變瘦變好看是不是爸媽就會多喜歡自己,爺爺奶奶也會減輕一點對自己不是個男孩的抱怨。


所以她開始變得極端,減少吃東西,而且有時候當著爺爺奶奶面吃了很多之後自己跑到廁所扣吐。



從上述的案例可見,抑鬱情緒和進食異常,都有可能與心理創傷有關聯,而且從臨床上來分析60%以上的抑鬱症合併有進食障礙的患者都遭遇過創傷性的事件。


因此,基於此特點,在對這種類型的患者進行治療時,單純的藥物治療很難達到預期效果,輔助心理治療幫助患者跨越創傷也許才是更合適的治療方案,也才能達到更理想的治療效果。


抑鬱障礙


抑鬱障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抑鬱症,它是一類以情緒、心境低落為主要表現的精神類疾病,有關調查顯示他的終身患病率在3.1%左右,而且還經常合併有焦慮障礙、強迫障礙以及進食障礙等問題。


抑鬱症的發病原因:遺傳基因、孕期感染、大腦結構異常、免疫因素、性格、後天環境、成長經歷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抑鬱症的主要癥狀:情緒持續低落、自我價值感降低、興趣減退或者喪失、情感淡漠、思維語言以及行為障礙、睡眠障礙、還會伴隨有頭暈頭痛胸背難受呼吸困難等軀體癥狀。

進食障礙

進食障礙主要是指以進食行為異常、對食物和體型過度關注為主要特徵的疾病。


進食障礙包括,神經性厭食、神經性貪食及暴食障礙等。


進食障礙的主要發病原因:遺傳基因、神經生物學因素、個體心理因素、成長經歷、社會環境等因素。

神經性厭食:主要表現為患者會刻意限制飲食、過度運用、濫用減肥藥藥物利用摳吐催吐等減少身體能量的攝入,從而減輕體重,即使身體明明已經非常瘦,但還是覺得自己很胖想要減肥。


神經性貪食:主要表現為不可控制的衝動性暴飲暴食,進食量會明顯大於正常人很多而且進食速度非常快,而後又會通過催吐過度運動和藥物等方式避免體重的增加,在臨床上有30%-80%的貪食症患者曾經患有厭食症。


抑鬱症合併有進食障礙的問題,在青少年以及年輕女性中比較多見,而且多與曾遭遇的容貌、身材等創傷性事件有很大關係。


一方面,當出現此問題時應該積極就醫接受治療,而且多應採用藥物輔助心理治療的方案,單純藥物治療很難達到效果,有些情況可能也不需要介入藥物治療單一的心理治療就可以達到效果,但還是要結合患者的情況。


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加強社會心理建設,不要對人有那麼大惡意,尤其應該注意減少對他人的評頭論足,每個人都應該是獨一無二的要允許不同美的存在。個體也要努力提升自我心理承受能力,從內心裡接受自己好好愛自己,這樣即使外在環境多麼惡劣我們也能保護好自己!

來恩恩心理APP了解更多精神心理健康知識,自助測評,在線傾訴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