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上班、低落失眠……專家支招應對節後綜合征

今天是十一假期的最後一天,這個假期,親友聚餐、外出遊玩、熬夜追劇……開心了將近七天,有些人到假期結束時則會感到失落。有些上班族直言「不想上班」,還有人出現了失眠的現象。

所謂的節後綜合征,就是指因為平時繁忙的工作和學習的節奏,大家在遇到節假日的休閑和放鬆之後,往往在節後容易出現各種不適。那麼如何應對呢?記者就此採訪了靜安區愛商心理事務所的心理教師、實戰派家庭心理專家張華。

圖為心理專家張華

出現節後綜合征,輕者表現為節後兩三天甚至一星期很難收心,心情很失落,很厭煩工作,還在回憶著節假日里的各種愉悅場景,上班的工作效率會很低;重者則表現為情緒異常低落,非常抑鬱,煩躁不安,甚至會出現很多軀體的癥狀,比如有的人會失眠、噁心、嘔吐、眩暈,甚至會出現一些皮膚性過敏等癥狀。張華說:「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平時,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都綳得過緊,假期又玩兒得過嗨,這樣一種不規律的失衡導致。」

為了預防這種徵狀的出現,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即便是節假日里,作息時間相對規律地去遊玩,而不要太過於打破生物鐘,比如過度熬夜和勞累,以至於難以修復。

第二,在假期即將結束的前兩到三天,提前恢復到上班或者上學的節奏,也就是提前收心。

第三,在節後上班之初或上學之初,可以專門組織討論假期里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留出專門的時間來給假期的結束做一個類似儀式感的暢聊,為假期畫一個圓滿的句號。

第四,當我們出現心情上或者軀體上的不適,比如焦慮、胸悶、呼吸急促等的時候,可以用深呼吸或者其他的一些放鬆手段來緊急應對。

張華說,以上是一些應對節後綜合征的自我調節方法,如果遇到無法自行調節的嚴重節後綜合征,建議及時諮詢醫生尋求專業指導。

【閱讀延伸】

「綜合征」亦稱「症候群」,是指同時在一個病人身上出現了一系列的癥狀,代表一些相互關聯的器官病變或功能紊亂,但還不能確實。「綜合症」的定義相對狹窄,特指某種具體疾病情況下出現的一組癥狀或病理改變。

「症」是「癥狀」,如頭痛,咳嗽,嘔吐等,是病人能感知的疼痛;「征」是「體征」特指醫生檢查時發現的異常變化,如眼底出血,心臟雜音,脈象變化等。

通俗的講,綜合征是多重疾病混合在一起,很難分清是哪一種疾病所導致。而綜合症,就是由於多種疾病共同作用而導致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