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個月里,你和不常見面的朋友進行了多少次社交或商務會面(一起喝咖啡這樣短暫會面也算)。
你能想起最近一次和誰討論過你的生命中重要的事情嗎?
比如一個重大的決定,得到或給予的幫助,又或者一個與你的工作沒有直接關係的計劃或項目。
這些人在年齡、性別、種族、宗教、社會、教育程度、職業群體、政治觀點、工作場所和興趣愛好等方面是否與你有很大不同?
我測試過以上問題,結論是我的網路是封閉和內向的,因為我只和親密的朋友討論重要的事情,也因此我會錯過很多新的信息。
這是我最近看的《破圈》這本書里的一個測試,這本書介紹了社交與溝通的弱連接法則。
我們身處的世界存在著一個網路化的底層結構,它包括三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強連接、弱連接和樞紐,其中弱連接通常是生活中那些我們不熟悉的人,但他們能給我們帶來知識、機會和意想不到的驚喜,它是當今精英圈層的社交奧秘。
我們會看到各式各樣的人如何利用弱連接改變生活、成就事業、突破人生困局;也會看到企業如何因弱連接而轉危為安,發展壯大;還會看到弱連接的力量如何改變歷史進程。
我們不需要具備超凡的魅力,也不需要變成社交小能手,就能利用弱連接的力量,擴大朋友圈,超越現有圈層,成為超級破圈者,從而提升影響力,持續成大事,見識更廣闊的世界,認識更有趣的人。
《破圈》的作者是理查德·科克,他是重新定義80/20法則的管理學人氣導師,同時也是一位知名的「連續創業家」。他很早就開始了成功的商業實踐活動,曾是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的高級諮詢師,也是貝恩管理諮詢公司的合伙人,以及英國著名的艾意凱(LEK)公司的聯合創始人。
另一位作者是格雷格·洛克伍德,他是著名投資人,專註於互聯網企業。先後就職於IBM和埃森哲兩家國際諮詢公司,從事人力資源諮詢工作。
根據前面測試,何謂「網路」,網路又有哪三個重要部分組成呢?
「弱連接」其重要性,如何挖掘你的「弱連接」?
01
何謂「網路」
本書也給了明確的定義:網路是一組相互連接的人或物,它們可以相互通信、共享信息,實現只有網路才能實現的結果。網路每個部分(每個成員)都彼此相連,它給成員帶來利益,也帶來成本和義務。同時,將非成員排除在外。
寶石項鏈上的珠寶是節點(相互連接的人或物),串成珠寶的線則是連接。電話網路中的單個電話是節點,而電話線或光纖電纜是連接。
系統中節點之間的連接可以是通信技術方面的,也可以是社會關係方面的。例如,一群互相認識的朋友組成了一個網路,擁有共同的價值觀或共同的身份。
網路包括三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強連接、弱連接和樞紐。
1、「強連接」是我們與周圍的人的牢固關係,他們通常是我們經常見面的朋友、家人和同事。
社會學家已經證明,那些完全或主要依賴強連接的人容易被孤立,被剝奪很多有價值的信息,並且難以改善生活。世界各地的貧困群體比富裕或中等收入群體更依賴連接。
2、「弱連接」是我們與點頭之交的人的連接,這些人的數量比親朋好友多。雖然只是相識的關係,我們也要與之友好相處以維繫這種關係。
我們偶爾或很少見到這些人,他們是朋友的朋友,是離我們較遠或不常見面的鄰居,是那些我們曾經的強連接,但現在幾乎完全失去聯繫的人,以及我們每天碰巧遇見的陌生人和認識的人。
3、「樞紐」,我們可以把一個樞紐想像成許多弱連接和強連接的匯合點。人類樞紐由擁有共同目的、一同協作的人組成,包括家庭、企業、社交圈子、學校、教堂、俱樂部和國家。
除了從父母、兄弟姐妹和其他親戚那裡承襲的家庭圈子,我們還可以自主選擇想要培養和影響的群體。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生活中留下的痕迹和成就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選擇的樞紐,以及是否擅長在一個又一個的樞紐之間轉換。
那「弱連接」又怎麼讓生活中那些我們不熟悉的人給我們帶來知識、機會和意想不到的驚喜呢?
02
當今精英圈層的社交奧秘
書中有一例子,斯坦福大學教授格蘭諾維特研究了幾乎所有人都會感興趣的事情——如何找到工作。
他找到最近剛換過工作的經理、技術人員和其他專業人士,詢問他們是如何得知自己新職位消息的。結果證明,個人人脈在尋找工作中至關重要。通過這種方式找到工作的人比直接申請職位的人更多,而最好的工作(那些高薪和位高權重的工作)通常是通過個人人脈得到的。
使用弱連接找工作的求職者更容易在兩份工作之間經歷職業空檔期。
尤其讓格蘭諾維特教授感到震驚的是,超過1/4的人的工作是通過那些幾乎沒見過的人獲得的。
這也體現了弱連接的力量,好關係是麻煩出來的。要突破圈層,實現躍遷,泛泛之交往往比至交好友更有用。。
弱連接是當今精英圈層的社交奧秘,而我們又該如何利用弱連接改變生活、成就事業、突破人生困局?
04
挖掘你的弱連接
先回到文章開頭的測試,如果你回憶的人是一群不同的人,彼此不認識,那麼你的社交網路很可能是開放的、多樣的。
反之,你的網路和我一樣是封閉和內向的,但是沒有關係,我們越是缺乏一個龐大、開放、多樣的弱連接網路,機會也就越多。
我們建立和維護一個優秀的弱連接儲備庫的主要方法是保持一個廣泛的朋友圈,對新認識的人或新接觸的領域保持開放的態度,同時不斷耐心、潛心地思考他們與我們的願望要如何關聯起來。
當然,除了開放性和機緣巧合,我們還有三個策略。
1、有意識地把某個新領域作為目標,並參與其中。例如打高爾夫球、加入自行車俱樂部、做瑜伽、找一份新工作或參與志願者服務,當然一年一項新活動比較合理。
2、我們可以讓自己置身於各種各樣的場景,那裡有很多與陌生人或泛泛之交進行隨機接觸的機會。比如坐在公園的長椅上閱讀或只是看看人來人往,在熱鬧的場所遛狗,帶著或不帶筆記本電腦光顧一個特定的咖啡店,經常去俱樂部、酒吧、餐館、書店、市場或其他人們聚集的地方。
3、為了滿足迫切的需要而採取的特別行動。例如,如果你迫切地想換工作,就應該利用起一切現有人脈,恢復舊聯繫,建立新連接。比如朋友的朋友,他們可能和你的目標職位有關聯。
最後,我們不要忽視將認識的人聯繫起來,因為他們相互認識以後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更好的結果。
弱連接有趣實用,充滿可預見的驚喜。
當然,就針對測試,像我一樣網路封閉內向的家庭主婦,也可以參考以上策略,挖掘我的弱連接。
1、我可以在公園陪娃玩的時候,隨機和其他長椅子休息的人聊天;
2、娃睡覺的時候,可以看書或者上網參加社群學習,擴大不同領域的知識面和人脈;
3、一個月見面一位舊的強連接,除了見面的樂趣之外,順其自然不求回報;
4、每次見面都多問一句,他們想見什麼樣的人,然後我盡量找到一個潛在的相關人士,並給他們互相介紹。這也是做一個小小的超級連接者的第一步。
寫在最後
這本《破圈》是前作《80/20法則》暢銷100萬冊的「連續創業家」 理查德•科克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弱連接,是決定一個人人脈廣度和成功與否的關鍵。
書中除了介紹弱連接,還講訴了人脈關係另一方面——樞紐,即我們加入的群體。
這本書告訴你不需要魅力十足,也不需要有眼色、會來事兒、高情商發言,只需要挖掘弱連接,找准社交樞紐,一樣可以拓展朋友圈,讓不熟悉的人幫你成事。
具體就是我們不需要具備超凡的魅力,也不需要變成社交小能手,就能利用弱連接的力量,擴大朋友圈,超越現有圈層,成為超級破圈者,從而提升影響力,持續成大事,見識更廣闊的世界,認識更有趣的人。
通過《破圈》這本書,希望你能挖掘出適合你自己的弱連接,找到合適的樞紐,幫你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