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是10月份了,今年的秋天已經過去了一半,早秋殘餘的暑氣已經完全消散,秋意漸濃。隨著天氣變涼,秋天特有的「乾燥」特徵,也是愈發明顯。
老話常言,「深秋不補,入冬受苦」,說的是進入深秋後,要重視從飲食上進補,順應時節調整飲食,才能給即將到來的冬天打好基礎。
「深秋不補,入冬受苦」,建議:秋天常吃「深秋3寶」,安穩過秋,別不當回事。
深秋1寶:山藥
動物界有個規律,許多高級哺乳動物在冬眠之前,都會大量進食,為的是囤夠脂肪,來應對漫長的冬天。這個規律如果放在人身上,有個很通俗的說法,叫「貼秋膘」。
貼秋膘,不是指盲目進食各種大魚大肉,而是說要吃對食物,多吃一些營養應季的天然食物,給身體打好基礎,這樣整個秋冬季節會過得更舒服一些。在眾多秋季食材里,山藥是最不可或缺的其中之一。
【推薦食譜:山藥玉米豬骨湯】
食材準備:山藥1根、玉米1根、豬骨500克、料酒1勺、食鹽適量
1、豬骨斬小塊,涼水下鍋,加1勺料酒,將水煮開後,撇去浮沫,將豬骨撈出來洗凈;山藥削皮,洗凈後切成小段狀,記得戴手套處理,不然手部容易因為接觸到山藥表面的粘液而發癢;玉米掰掉外殼,切成小段;
2、將焯燙過的豬骨倒入湯鍋中,加入適量熱水,大火煮10分鐘,放入山藥和玉米,再轉中小火燉60分鐘,出鍋前根據口味加適量食鹽調味。
深秋2寶:百合
秋天多風少雨,氣候乾燥,人常常覺得渾身發燥、口乾舌燥。如果大家有留意觀察,就會發現,在很多秋季降燥湯水裡,時不時能看到百合的身影。
百合是民間公認的「滋陰潤肺」和「潤燥生津」食物,深秋時節吃正合適。
【推薦食譜:百合綠豆粥】
食材準備:鮮百合1小把、綠豆1小把、大米1小把、冰糖適量
1、鮮百合掰成小片,放入清水中浸泡10分鐘,泡出表面的雜質和髒東西,撈出來沖洗乾淨;綠豆提前放入清水中浸泡2個小時,這樣更容易煮軟爛;大米淘洗乾淨;
2、將鮮百合、綠豆、大米一起放入鍋中,倒入足量熱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燉1個小時,再放入冰糖,繼續煮5分鐘即可。這是我入秋後非常喜歡吃的粥品,一碗下肚,渾身都覺得特別舒服。
深秋3寶:梨子
秋天,是各種果實豐收的季節,有大量的水果上市,剛好可以幫助我們緩解秋燥引起的不適。
作為秋果代表的梨子,當中含有豐富的水分,咬一口酸甜多汁,是預防秋燥的佳果。梨子可以生吃,也可以用來煮甜湯,都非常合適。
【推薦食譜:冰糖枸杞梨水】
食材準備:梨子2個、枸杞10多粒、黃冰糖適量
1、梨子削皮洗凈,去掉中間的果核,切成小塊,若有條件,建議用雪梨;枸杞洗乾淨備用;
2、將切好的梨子放入湯鍋中,加入適量清水,水量要沒過梨子,喜歡喝湯的,可以多放些水,大火開煮,煮至水開後,轉小火煮20分鐘,然後放入枸杞和黃冰糖,再煮5分鐘,即可出鍋。
用大白話聊美食,我是懶喵,喜歡美食的朋友,隨手點個關注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