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城市的疫情形勢前所未有地嚴峻時,它的官方新媒體賬號會直面群眾的不滿嗎?
有個城市還真做到了。
我說的就是四川省內江市。這個地級市從9月9日開始在部分區域搞起了靜態管理、全員核酸,隨著陽性數字的增加,靜態管理範圍擴大到了全市,措施也在升級。
這兩天,內江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的賬號「最內江」讓我吃了一驚。
它的評論區里,除了加油鼓勁的,還有吐槽的。被「噴」得最猛的,一是買不到菜,二是核酸檢測中出現的問題。
要知道,這些留言,都是編者精選之後才能展現出來的。
我把我的發現分享給一些朋友,他們也吃了一驚。
你能想像你那個城市的「某某發布」會放出一大堆這樣的留言嗎?
這是9月11日中午《告內江市民!城區「蔬菜包」「豬肉包」來了——》一文下面的留言。那篇報道說的是9月10日晚上新聞發布會談到的生活物資保障問題。
靜態管理初期,低風險區的居民是可以憑出入證外出買菜的。但從留言來看,並不是所有社區執行到位了。而線上,就更難買到了。
這篇報道里提到:主城區47家商場超市作為應急保供單位繼續營業。市商務局已為近80家保供企業落實車輛通行證320個,為美團、餓了么兩家外賣平台發放臨時通行證189個。保供企業的蔬菜包和豬肉包銷售9月11日啟動。
從留言來看,有些群眾的買菜難還沒解決。
其他很多文章的評論,也有類似的吐槽。
東興區一家水果店拒絕停業,老闆被警方查處。這條新聞下面,有不同意見的交鋒:
除了物資供應問題,還有人反映基層幹部群眾不配合防疫措施:
做核酸居然是手動錄入資料,也被提了出來:
核酸檢測還有其他一些不規範、不完善的地方:
公交車、網約車都停運了,只有拿到通行證的計程車在保持運營。有人吐槽說,防疫工作人員要靠「11路」(步行)上班。
……
我覺得,這樣的「吐槽大會」不是壞事。它是一種宣洩,也是一種鞭策。
9月11日深夜,內江市的最新通告提到,「經批准的保供企業必須開展配送服務」。這顯然是有的放矢。
服務群眾,相信群眾,讓群眾說話,天塌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