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中的奢侈生活總會讓人羨慕,很多人都想擁有這樣的生活,無奈現實太殘酷,多數人背著負債前行。其實,別羨慕那些『有錢人』,可能日子過得不如你。」
別被有錢人迷惑了
去年上海「名媛群」事件依舊記憶猶新,這些名媛們在朋友圈中總是分享著光彩奪目的生活體驗,不時分享旅遊場景,打卡網紅景點,或坐在豪車上拍照炫耀,住酒店時也不忘對其定位。
實際上,「名媛群」中,這些萬千少男們心目中的女神,卻在討論如何以最少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效益。
如她們40個人擠在一間豪華套房中拍照,五六個姐妹共穿一條絲襪,喝個下午茶也要6個人拼單。
此時大家才恍然大悟,怪不得社交平台上這麼多有錢的小姐姐,原來她們只是名媛版的「拼多多」。
她們每天豪車為伴,背挎著名牌包包,看似很滋潤,實際上這些都是租來的,她們生活中可能也在電商平台購買廉價的日用品,擠著公交吃著外賣。
在大家看來,如今的經濟水平提升,很多人越來越有錢,出門遍地是豪車,那些沒房沒車的人可能會自慚形穢,認為自己能力太差,羨慕其他人過著驕奢富足的生活。
其實,真正了解所謂的「有錢人」後,大家才發現這些人可能連自己都不如。
他們的生活可能不如你
可能有人會說,名媛是包裝出來的,難道身邊的「有錢人」也是假的嗎?這些人開著幾十萬的豪車,又有著不錯的房子,這可是非常成功了。
實際上,他們背後的債務非常之高,每個月還了貸款後根本剩不了多少錢。
如王先生定居在北京,月薪2萬,結婚時女方家裡要求在北京買房。
無奈之下,王先生將父母的積蓄拿了出來,又向親友借了一大筆,這才湊齊首付。
婚後,他和妻子被繁重的房貸壓力折磨得喘不過氣,每天一睜眼就要還房貸,根本不敢大筆消費,連水果都捨不得吃,甚至還要問父母伸手要錢生活,婚後2年連孩子都不敢要。看似王先生是千萬富翁,但他自詡自己為「負翁」。
王先生的工資收入其實還算好的了,其實我國能有1萬以上月薪的佔比並不高,90%的人月薪不足5000元,北京、上海工資中位數也才6000多元。
據悉,2020年全國私營企業的平均工資也才4800多元。
如果是正常的工薪階層,想要憑工資買房買車註定是少數的,因此大家可別被身邊的「有錢人」迷惑了,可能他們的生活質量遠不如你,一旦家裡急用錢就束手無策。
被貸款毀掉的一群人
據央行統計,截止今年6月末,信用卡發卡數量近8億張,逾期半年未還貸款為892.2億元。
可能有人對這個數字沒有太多概念,其實10年前逾期額度才110.31億,如今卻已翻8倍之多。
從信用卡逾期數據就可看出,很多人的高消費生活其實是「消費貸」支撐的,他們每個月的工資水平並不算高,但卻利用貸款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等還款時沒有足夠資金,結果拆東牆補西牆,每個月工資下發就要還貸,徹底成了月光族甚至「月欠族」。
早在18年時,支付寶公布一則數據,18-34歲年齡段的人,每月存款額才不過1339元。而滙豐銀行也曾調查,90後群體人均負債12.79萬元。
可見,很多人痴迷提前消費。
年輕人之所以熱衷花唄、信用卡等金融產品,和攀比、享樂的超前消費理念有關,使得很多人追求潮流,剛上市的新款手機、新款包包、數碼產品都想入手,但手裡沒那麼多錢,只好用上貸款來湊。
享受物質生活並不為錯,但如果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收入水平,盲目提前消費,那隻會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其實央行也多次發文「警示」,希望年輕人樹立科學的價值觀,理性消費、拒絕「精緻」生活。而銀保監會也表示,網貸公司不能向大學生貸款,接下來要繼續加大信貸監管服務。
尾言:
在網路的影響下,「月入過萬」似乎成了必備工資水平,很多人也抱怨自己工資低、收入低,羨慕那些「有錢人」,其實這就是互聯網的「虛假繁榮」。
看似那些人生活愜意,不是「拼」出來的,就是利用貸款貸出來的。
真正的有錢人,不會這麼炫耀自己,他們將更多時間放在如何創造財富上。希望大家都能努力賺錢,爭取逆襲成為富一代。
討論題:你身邊有「組裝」出來的有錢人嗎?
【註:本文圖片均來源於互聯網,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關注我們每天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