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東北虎豹回東北,RELX悅刻用心了

2021年09月16日21:23:21 資訊 1969

大約30米,那是李洋和老虎距離最近的一次。

7月下旬,正是吉林琿春的炎夏,原始山林里,稠密的草叢、叢生的灌木,遮擋住了人和虎的視線——李洋沒看到那隻東北虎

東北虎可能也沒看到李洋——他穿著一身草綠色的巡護服,淹沒於周遭或深或淺的綠植之中。

但顯然,人和虎,都靠嗅覺或者聽覺,確認了對方的存在——森林裡一片靜謐,腳踩在落葉上,嘩啦啦的聲音異常清晰。

首先發出警告的是老虎,那兩聲壓抑的低吼聲,比李洋想像中更低沉,也更威嚴,「就像人憤怒了想使橫」。

但李洋沒一絲兒恐懼,「老虎怕人,沒有動物不怕人」,他確信。老虎主動「示威」背後,其實夾雜著恐懼和不安——貓科動物的領地意識很強。

無需過度反應,李洋站在原地,然後聽到一陣悉悉簌簌的聲音——老虎走了,它並不知道,眼前這位散發著陌生氣味的「異類」,正是保護它和同類的「悅刻巡護隊」隊長。

這場不期之遇,讓李洋暗喜——在日常巡護中,他和東北虎的近距離接觸,通常僅限於深淺不一的腳印,或者是糞便和毛髮。

越來越多的人虎相逢,則意味著東北虎數量在增多——這正是他工作的目標所在。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里,李洋並沒有沒和隊員談起這場意外的「相逢」,「怕他們發怵」。

相比起李洋的近距離接觸,馮利民和東北虎的緣分實在是太淺——身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副主任、東北虎豹生物多樣性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副站長,他研究東北虎十幾年,只在視頻里見過它們,一次也沒在現實里打過照面。

汪瑩也沒見過東北虎,她只見過東北虎腳印。挽起褲腳,穿過冰涼的齊膝河水,或者穿過大豆田,就能找到兩枚梅花狀的老虎腳印,如同優美清晰的印章。

讓東北虎豹回東北,RELX悅刻用心了 - 天天要聞

身為悅刻創始人兼CEO,她習慣用數字去做決策標尺——2014年的統計顯示,彼時,中國境內僅有區區27隻野生東北虎,42隻野生東北豹,這個數字讓她難以置信,也很揪心,這是悅刻發起「東北虎豹回東北」項目的緣起。

9月初,農民李洋、學者馮利民、企業家汪瑩齊聚鎮安嶺村——這個位居中俄朝三國邊界的小村子,一聲虎嘯三國耳聞,只有區區97戶人家,卻是中國東北虎保護者的「麥加」,它恰好位於中國東北虎活動範圍的圓心,自然成為了中國東北虎保護行動的「前哨」。

他們都為虎而來。

今年28歲的李洋從小就知道,村子周圍有東北虎出沒。

但小時候,李洋很少聽聞到老虎出沒的消息。

他出生於上世紀90年代初,恰恰也是東北虎數量逐漸跌至低點之時——1999年,一次針對東北虎數量的調查顯示,中國境內可能僅存5-7隻東北虎。

棲息地遭破壞、食物短缺、人獸衝突等,是東北虎減少的主要原因。

維持一隻成年老虎,需要守護好少至450平方公里、甚至高達上千平方千米的原始森林植被,而維持一個東北虎種群,至少需要8100平方公里的適宜環境。

每頭成年東北虎,年均需要200-300頭有蹄類獵物,這是維持生存的最小食物量——包括愛吃玉米的野豬,愛吃大豆的梅花鹿等,它們一年需要食用2萬公斤大豆、玉米等農作物。

野豬、梅花鹿既是老虎的食物,也是農作物的天敵——農民忙活大半年,正待收穫之際,野獸們一頓霍霍,收成大減。對於這些口部留情的「入侵者」,農民多少都有點怨言。

最近幾年,隨著生態向好,野豬、梅花鹿等數量日漸增多,他們光顧農田的次數越來越頻繁——據央視新聞報道,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範圍內,梅花鹿相對豐富度指數增長了3.5倍,野豬增長了1.9倍,狍子增長了1倍以上。

對這些「入侵者」,當地村民老孟見怪不怪。

9月初,我穿過雜草叢生的小路,來到老孟的莊稼地,已經抽穗的玉米一人多高,長得鬱鬱蔥蔥,結滿豆莢的黃豆低垂枝頭,乍眼一掃,看不出什麼異樣。

但在無人機的航拍鏡頭裡,玉米地的中央地帶,禿了好幾大片——那是野豬的傑作。

讓東北虎豹回東北,RELX悅刻用心了 - 天天要聞

然而,老孟看起來一點不著急,「野豬啃食毀壞的莊稼,不心疼,有人賠償」,他笑得很輕鬆——野生動物啃食多少,悅刻都會照價賠償。

附近這片總面積達225畝的農田,是悅刻特意為梅花鹿、野豬等食草野生動物「承包」的「食堂」,餵飽了它們,才能養育更多的東北虎、東北豹。

人與野豬、梅花鹿的利益衝突,就此迎刃而解。

這一舉措,最終也也惠及了東北虎。緊挨玉米田的大豆地里,東北虎也許曾在此潛伏、伺機圍獵野豬,一枚清晰的梅花狀東北虎腳印,如同浮雕,赫然印在豆田裡。

讓東北虎豹回東北,RELX悅刻用心了 - 天天要聞

老虎不吃莊稼,但偶爾,會吃家養的牲畜。

村裡一位朝鮮族大姐過去20年間,斷斷續續見到過幾次東北虎豹。去年冬天,一隻東北虎闖進院子,吃掉了家裡的兩頭牛,院前院後鄰居家裡的狗,也沒能倖免。

與此同時,當周邊山林都被劃歸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範圍後,不少養殖戶的收入銳減,他們不能再進山放牧。

因此,在東北虎豹的保護過程中,必須構建「人與虎豹」、「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這一設想,如今已經初步落地。除了被毀壞的莊稼,悅刻會照價賠償外,當地村民還得到額外的就業機會——參加悅刻巡護隊。

今年4月成立的這支巡護隊,隊長由李洋擔任,老孟也是隊員之一,其他20多位隊員,年齡多在五十歲上下。

讓東北虎豹回東北,RELX悅刻用心了 - 天天要聞

成為巡護隊員之前,李洋和村裡的其他年輕人一樣,在外打工。漂泊在外的日子,李洋並不享受,「離家太遠,沒法照顧父母,而且,工作太不自由」。

今年年初,聽說悅刻要成立巡護隊,李洋沒猶豫,趕緊報了名。

這份工作並不算很輕鬆——每月巡邏十來天,穿梭著山林里,一次耗時六七個小時,跋涉十來公里,忍受蚊蟲叮咬,撥開灌木荊棘,解除獵套、採集糞便等。

但他很享受爬山穿林的自在,也沒覺得辛苦,「時間長了,這些動物就跟咱家人一樣,巡護山林,就等於走親串友了,能不開心嗎?!」——當然,遇見東北虎,算是這份工作額外饋贈的驚喜。

父母也很高興,村裡的年輕人大多出門打工,很少有人家能過上全家團圓的日子。

老孟也很知足——成為巡護員後,每月收入增加了幾千塊,甚至超過了他務農的純收入。

老鄉與老虎,終於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和諧相處。

馮利民一進村,就十分熱絡地和村民嘮起了嗑——首要共同話題當然是如何保護老虎。

哪怕你是第一次見到馮教授,你也絲毫不會懷疑他對大型貓科動物的熱愛——介紹東北虎、東北豹時,他兩眼放光,像是一位驕傲的父親,人前炫耀出人頭地的兒女。

但大眾對東北虎豹所知其實相當有限。比如我,在受邀探訪時,我設想自己有機會上手擼擼東北虎,甚至抱著虎崽合影一張——顯然,對於東北虎的瀕危狀況,我一無所知。

讓東北虎豹回東北,RELX悅刻用心了 - 天天要聞

其實,東北虎豹比大熊貓更稀少、更瀕危:全球九個老虎亞種群,已經滅絕了3個,包括中國的華南虎

而且,儘管中國人工繁育了數千隻東北虎,但並無一隻成功野化。這也意味著,野生東北虎豹棲息地生態,是保護虎豹的絕對主場——2016年12月,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了《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次年1月,試點工作正式啟動實施。

目前,整個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總面積為149.26萬公頃,比美國黃石公園大了60%,而鎮安嶺村恰恰處於核心地帶。

四五年過去,保護工作已見成效: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試點至今,新繁殖的東北虎幼崽 12 只以上,東北豹幼崽 11 只以上;森林蓄積量由 2.12 億立方米增加到 2.23 億立方米;生態修復總面積近 4.3 萬公頃,巡護里程增長 24 倍,獵套遇見率下降 94.55%,絕跡多年的獐子、斑羚等重現身影。

但對於東北虎豹的保護,不單單止於物種數量的增加,還要考量生物多樣性、老虎與自然的關係,老虎與人的關係、自然與人的關係。

現在,人獸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和諧——損壞的農田能得到補償,持續的巡護收入算是額外驚喜。

不少村民把馮利民當成了「金主」,但他開玩笑說,「村民不知道,實際出錢的是悅刻」。

第一步,解決「食物短缺」。

225畝生態農田,是悅刻為野豬、梅花鹿等「承包下來」的食堂,也間接惠及了以它們為食的東北虎豹。

讓東北虎豹回東北,RELX悅刻用心了 - 天天要聞

東北虎進村吃牛吃狗,大多發生在冬季——而怕人的老虎,之所以如此冒險,就是因為冬季野生動物太少,老虎獵不到吃不飽,才無奈進村果腹。

其次,悅刻計劃在村子周邊布設全方位的觀測網路,可以實時監控所有野生動物的數據,為東北虎豹加註了更高科技含量。

常態化的專業巡護隊也得以成立。

此前,當地村民就自發組織過義務巡護隊,但參與者專業知識有限,人員不固定,也缺乏保護措施。

如今,李洋等隊員參加過系統的專業培養,身著統一服裝,配戴智能終端,方便收集信息,還有用於防身的煙霧彈等,人身安全有所保障,而且還能獲得額外收入。

培訓結業後,李洋看一眼腳印,就能大致分辨出雌雄以及是否未成年——正方形腳印是雄虎,長方形腳印是雌虎,腳印長度在9.5CM以下則是幼虎。

不僅巡護隊員,也有越來越多的村民,頻繁走進設置在村委會的悅刻科普教室,開始主動了解這位「鄰居」。

而在悅刻每年100萬的捐贈基金中,還有一部分用於「共同富裕」,比如幫助村民學習養蜂,提升農民收入等。

「東北虎豹回東北」,如同一個由無數齒輪組成的複雜系統,任一環節出問題,都會導致系統性崩塌,在這場上呼下應的總動員中,政府、學界、居民,企業,缺一不可。

護虎行動中,參與其中的悅刻,像個不合時宜的異類——一個電子煙企業,為什麼和東北虎豹扯上了關係?

看似不務正業,但卻是悅刻的有心為之,履行社會責任、回報社會一直是悅刻的主旋律。

「回頭望來路,於我而言感受最深、最沒有遺憾的事情之一,就是我們企業一直在履行社會責任」,汪瑩頗有感觸。

讓東北虎豹回東北,RELX悅刻用心了 - 天天要聞

如何界定悅刻的企業社會責任範圍?汪瑩打了個比方,「有點像奧運會比賽里的跳水、體操等,分為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

所謂規定動作,就是由國家法律法規、公序良俗要求和期待企業必做的,比如市場責任(特別是未成年人保護)、產品責任、員工責任、環境責任、治理合規責任等。

「對於規定動作,悅刻對自己的要求是做全,而且要前置、加碼,以更嚴的標準執行。」汪瑩界定。

以此為標尺,規定動作包括防患未成年人購買電子煙的向陽花系統,以及「空彈回收」計劃。

今年6月1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首次以全國性法律形式,明確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

而在未成年人保護上,悅刻已是先行者。

2019年12月就已上線的向陽花系統,如今歷經3次升級,已幫助門店進行了上億次年齡核驗。同時,向陽花系統設置的電子圍欄,也將中小學、青少年宮等未成年人密集區域精確圈定,確保線下新店避開上述敏感區域,目前,電子圍欄數量已超過30萬個。

而最新升級的向陽花3.0版本,則通過三重核驗顧客的「姓名+身份證號+人臉」,實現100%的強制售前年齡驗齡,將於10月1日覆蓋全部悅刻專賣店。

不止於獨善其身,悅刻還在試圖達濟行業,普惠社會——這套系統悅刻正打算開放給全行業、全社會使用。

「於情、於理、於法,保護未成年人都值得我們付出最大努力。」汪瑩說。

而剛剛啟動的空彈回收,則通過將廢棄霧化彈,資源化處理成水泥熟料,並投入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最終實現空彈的資源化、無害化循環再利用,同時助力鄉村振興。

讓東北虎豹回東北,RELX悅刻用心了 - 天天要聞

這也是業內首個全鏈路的空彈回收解決方案,總計投入2000萬元,預計2022年年底在全國專賣店推廣,回收範圍將針對所有品牌霧化彈。

規定動作之外,保護東北虎豹則是「自選動作」,「自選動作包括的範圍很廣,項目有千千萬,悅刻對自己的要求是做精。」汪瑩透露。

參與保護東北虎豹的自選動作,看似跨界,但其實也是「延續」。

延續了悅刻一直重視社會責任、踐行綠色環保的路線。

在之前的規定動作中,悅刻就對環境保護分外上心——2020年,悅刻設立了節能減排目標,到了2021年,悅刻整體產能雖然提升三成,但單位產品能耗卻降低了20%,生產性廢棄物總量也較去年大幅減少了76%。

歸根結底,悅刻入場保護東北虎豹,看似出人意料,其實也在情理之中——隨著悅刻能力在提升,在社會責任布局上,悅刻也在一次次破界,先是獨善其身,隨後達濟行業,進而普惠社會。

采寫/陳紀英

資訊分類資訊推薦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 天天要聞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陳建州風波牽連多位明星#近期,台灣省藝人陳建州性騷擾事件越演越烈,已經有三位女藝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澀會美眉妖嬌出來指控陳建州對她們的性騷擾行為。陳建州妻子范瑋琪則發文力挺老公。范瑋琪發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帶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赴歐勞工上船前消毒洗澡,發放印有編號的外衣、褲子、腰帶及內衣、草帽及鞋襪等,還統一配置毛毯、鋪蓋、水杯和鐵飯碗的工具包,並在離國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軍訓。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 天天要聞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頭條創作挑戰賽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記#​#電視劇向風而來行徵文#​最近我右側的眼睛好難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覺看東西不太清楚,視力下降很明顯,頭也暈暈的,悶悶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陽後有沒有這個癥狀。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 天天要聞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我有一個姓於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於。老於今年五七多歲,北大畢業,清華讀的碩士,北師大讀的博士,妥妥的學霸。他現在是一家廳級單位的副總工,待遇也不錯。在我們這些人眼裡,那可是人中龍鳳,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有一次幾個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後,大家照例吹捧這位學霸朋友。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 天天要聞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街上有那種賣字畫的店鋪,這種店鋪非常的少,因為懂畫的人也少。店鋪的老闆是個愛畫之人,不是名家的畫,只要是畫的好,價格合適,他也會收下,或者幫忙寄賣。王立是一名沒有任何名氣的畫家,經常會拿一些畫到店裡寄賣,幾百到幾千的價格都有。這一天,王立又拿來一幅畫,說是要寄賣。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 天天要聞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節目被網友們重新翻出來,比如《今日說法》,網友們甚至還列出了必看節目單。說到必看的「電子榨菜」,網友們紛紛調侃起了一檔節目,它十分喜歡以農村口耳相傳的驚悚故事為開頭,經過不斷的探索,最終以科學的手段解釋靈異現象,它就是《走近科學》。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 天天要聞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作者:朱鈞賢 攝影:竹葉青「老闆,還有什麼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時止步,愕然的轉過身來。徐文琪將手中的鋼筆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視了她們一眼,道:「還有幾個問題要對你講一講,我們飯店是食品服務性質的,首先必須要求清潔和衛生,還有的是要注意服務態度必須熱情周到,使客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