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22日,南京難民區的大街小巷貼滿了日本憲兵司令部發布的布告
自12月24日起,憲兵司令將簽發平民護照,以利居留工作。凡各平民均須向日軍辦事處親自報到,領取護照,不得代為領取,倘有老弱病人,須家屬伴往報到。無護照者,一概不得居留城內,切切此令。
這是日軍想出的捕殺無辜青壯年的又一花招。日軍認為,在難民區內仍藏有2萬名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這些人必須予以「肅清」,因此,就想出了居民登記的方法。曾參加南京大屠殺的日本士兵岡本健三證實:「日本軍佔領南京之後,對於誰是良民,誰是便衣隊,是分辨不出來的。
因此,日本軍隊就制發一種『良民證』。」
登記地點設在新街口廣場、金陵大學、金陵神學院,上海路、山西路廣場等處。每次登記前,一般先由日軍宣傳:如果當過中國兵的出來自首,就可以保全生命,並獲得工作;不然,查出來「格殺勿論」!結果,一些人被欺騙站了出來,還有一部分手上有老繭、頭上有帽箍的被查出來,全部捆綁而去,或被機槍射殺,或成為日軍刺刀演習的靶子
金陵大學「登記」點,從12月26日開始登記,在金陵大學校園和新圖書館避難的3000餘名男子,被集中在金陵大學史威斯紀念堂前的網球場上,先由一名日本軍官用日語向大家作了簡短的演講,並由翻譯譯成漢語,其大意為:「以前當過兵的或做過夫役的,都走到後面去。你們如自動承認,可以保全生命,可以獲得工作,否認以經發覺,將立遭槍決。
在日軍的恐嚇、欺騙下,有二三百人走出了隊伍,其中有的是放下武器的士兵,也有不少根本沒有穿過軍裝,還有的因為弄不清「夫役」的意思,也跟著站了出來。
這二三百人,被五個、十個不等地用繩子捆綁在一起。他們當中的60人,被押進了一個高大的建築物內,那裡有一個很大的院子,裡面火光熊熊,每進去一隊後,從裡面都傳出了凄慘的呻吟聲和慘叫聲。最後的20人,拼著性命衝破牆壁,狂奔逃命。
另一隊人,經過五台山,被押解到了漢西門外的秦准河邊。那裡早已架好了一挺機關槍,「嗒嗒嗒」的槍聲後,難民們一個個地倒下了,倒在了秦准河內,股股鮮血流入水中。還有一隊青壯年,被用鐵絲縛著手腕,兩人捆在一起,在日軍的押送下,來到了漢中門。他們被驅趕著,渡過秦淮河。四五個膽子較大的青壯年,利用夜色和牆垣掩護,逃脫出去躲藏起來。其餘人則被繼續驅趕著,來到北面的一塊空地里。子夜時分,凄淡的月光下,傳來一聲聲慘叫,兇惡的日本兵將鋒利的刺刀刺進了這些難民的胸膛
岡本健三也證實了日軍利用「良民登記」屠殺青壯年的事實:「我隸屬的部隊每天都在辦理登記,叫他們填寫出生年月、性別、職業等項目。可是,會寫字的中國人很少,對於不會寫字的人,就以口頭說明。由於語言不通,能講得清楚的算他運氣不壞;如果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後語的,就認為他可疑,把他擱在一邊,解決了事。當槍聲響起來的時候,場內哭聲大作,爭先奔逃,可是四面八方都噴出機關槍的火焰,結果都是死路一條。那一次,大概解決了四五百人。」成千上萬的難民,在日軍欺騙下,帶著無限的冤屈,慘死在日軍的槍刀下
勿忘國恥 銘記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