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農夫是一個貪得無厭的人。他問自己,為什麼我的鵝只下一枚金蛋呢?他也迫切地想知道,這個動物是如何下出金蛋來的。他想著搞清了原理嘛,就可以想辦法每天整上一堆蛋。
但每天還是只有一個蛋!他變得越來越急躁。最終他走進鵝舍,用一把40米的大砍刀,將鵝砍成了兩半。但他看見到的所有東西,僅僅是一堆鵝肉,和一個尚未成形的金蛋。
於是,喝完了老鵝湯後,農夫再也沒有金蛋撿了,成了悲慘故事的主角。小優覺得,狂燥的他,甚至可能會因為承受不了巨大的貧富差距,罹患抑鬱,最後找個隱秘的角落,了卻餘生。
這個故事教育我們:找到一隻屬於你自己的金蛋鵝,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不要殺死你的鵝。
關於鵝從哪找?「錢錢」畢竟是條狗,不是萬能的上帝、釋迦、瑪利婭,安排不上。一棵樹,落不下相同的2片葉子,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小優想來,也沒法回答。
但它還是條很負責任的狗。它提到幾個方法來尋找並孵化屬於你的鵝。
首先,記錄夢想相冊:將夢想圖像化。
簡單講,就是把你夢想擁有的心愿、物品、生活場景,變成實物、實景照片,存到手機與電腦里,甚至設置成屏保。每次看到自己的相冊,就無形中強化了自己的行動力。這有點像「萬有引力「法則裡面提到的:你強烈的渴求,會吸引你的目標和你相互靠近並實現。
小優還聽心理學大咖說過另一招:假裝自己掛了,靈魂飄在追悼會的花花草草上等待告別時,希望愛人、子女、父母、親朋、同事怎麼評論自己,才會覺得此生很幸福,沒白來,以此調整修正現實與夢想的誤差。這招更狠些,但和夢想相冊其實是異曲同工,一回事兒。
然後,寫一本成功日記:記錄自己當下的點滴成功。哪怕很小的事情。比如今天賺了300,今天成功減肥2斤之類的,藉此,來強大自己,增強信心。在被現實打臉或者自己特別恐懼無助時,翻開看看。
最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來創造收入,50%拿來養鵝,40%存入夢想儲錢罐,10%用來吃喝玩樂,零花。當然,孩子的比例與成人可能不同,自行優化。
啥?不夠花?想調比例,喝鵝湯?請向上翻10段,重溫一下農夫的故事。
「不能殺鵝,我們需要的是鵝下的金蛋。」這其實已超出了童話的範疇,是作者捶足頓胸,撕心裂肺的用生命在吶喊。
結局是很童話的:吉姆就是這樣,讓目標牽引,不懈努力,逐步達成目標,改變了父母的思想,解決了財務危機,從此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當然,也很有可能,現實無常,吉姆沒有達成目標,生活還是困苦潦倒。但是,只要有相冊、日記和本金,肯定沒有過不去的坎。如果有,就換個姿勢,再多攢點本金。
現在社會上都在講躺平,將「不上學、不工作、不進修」的三不生活,稱為「躺平」,並作為一種時尚。要小優說,這樣的人生,的確很詩意,很夢幻,很增肥。
但是,鵝沒找到,蛋沒撿到,上無房子擋雨,下無一技傍身,豈不是連條狗都不如?
畢竟,人家「錢錢」作為一條實現了精神與肉體雙向自由的狗,都還在努力為了報答主人的骨頭之恩,努力奔跑在日常服務與知識分享的道路上。
更要命的是,現實的童話里,柴米油鹽衣住行,個個面目猙獰,隨時會拎著40米砍刀來,把你劈成兩半,或者,剁成渣渣。那個時候,躺是躺不平了,混進姜蔥蒜酒,放在鍋底里鋪平,倒是可以。
莎士比亞說:生或死,這是個問題。但一生大約能有30000天,所以,生死是個偽命題。
小優說:不躺平,找自己的鵝,撿自己的金蛋;或者慢慢等著被燉成別人的鵝湯,這是個問題,是成長中最真實的煩惱。
好了,不聊了,我撿蛋去了。
喜歡本期福利的,記得【轉發】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