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黑龍江消防救援總隊組織開展全省石油化工火災跨區域滅火救援實戰演練暨觀摩教學活動。綏化市消防救援支隊按照總隊方案要求,全面落實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和國務院安委會危險化學品安全專項整治內容要求,以加快破解石油化工滅火救援難題,提升隊伍處置石油化工火災能力為基調,圍繞隊伍實際,圓滿完成此次實戰演練暨觀摩教學活動。
▲模擬開展化工裝置聯合滅火
▲模擬開展化工裝置聯合滅火
▲模擬開展浮頂罐登頂滅火
「練」與「戰」相結合,錘鍊隊伍實戰化水平。災情設置11月13日8時,大慶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號外浮頂儲罐由於雷擊造成密封圈起火,熱輻射導致毗鄰的浮頂罐起火,同時造成液化烴全壓力球罐頂安全閥發生泄漏燃燒,綏化支隊接到總隊指揮中心命令後迅速調集救援力量,跨區域進行增援滅火。科目設置模擬實戰角度出發,氣體泄漏、裝置損壞、儲罐爆燃、泄漏燃燒等四類險情,以無預案,隨機設情等形式開展。支隊參演救援力量按照「貼近實戰、固強補弱、錘鍊本領」的原則,充分設想在遂行任務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力求最大限度貼近實戰。演練中,重點突出各滅火作戰單元在滅火行動中的綜合配合,突出班組滅火戰鬥、火場緊急避險、戰法研究等訓練,加強新老指戰員協同配合作戰能力,培養指戰員不懼苦累的意志品質,從而不斷提升隊伍實戰化水平。
▲現場教學
▲無人機畫面展示登頂滅火戰術流程
「學」與「教」相結合,提升隊伍攻堅克難能力。此次演練活動,支隊按照總隊演練方案內容要求,將演練與操法觀摩相結合,以現場教學的模式展示了外浮頂罐密封圈火災—登罐滅火滅火戰法演示。安達大隊指揮員范振南結合密封圈火災環境的不同,圍繞戰法演示的操作流程,分階段、分步驟對滿液位登罐滅火和半液位登罐滅火的戰法進行全程講解。通過現場教學、講解示範,進一步加深了指戰員對石油化工類的火災撲救的認識,不斷提升指戰員認知高度,更好的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將戰術戰法更宏觀的進行了展示,將書本知識「形象化」,全面提升了隊伍處置災害事故的攻堅克難能力。
▲成立戰時臨時黨支部
▲成立黨員先鋒隊,充分發揮組織的引領作用
▲開展「一分鐘黨課」活動,靈活開展「一兩分鐘宣誓、三五句話動員、六七個人談心」活動
「思」與「行」相結合,遂行政治工作效果明顯。支隊始終堅持政治工作「生命線」作用,秉承組織的力量是隊伍敢打必勝的根本。演練期間,支隊成立戰時臨時黨支部,讓黨員衝鋒在一線,充分發揮組織的引領作用。戰時政治工作小組開展「一分鐘黨課」活動,靈活運用「一兩分鐘宣誓、三五句話動員、六七個人談心」等形式,在模擬重大災害救援任務政治工作開展的同時,更有效緩解參演指戰員精神壓力,進一步強化指戰員敢於忘我衝鋒的戰鬥精神,敢於奉獻的作風,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讓黨旗始終在「作戰」一線飄揚。
▲聚焦實戰,提升餐飲保障能力
▲強化器材裝備建設
「人」與「裝」相結合,新裝備戰勤保障的新效能。無人機高空偵察,滅火機器人深入火場,4G通訊信號全面覆蓋。大量高精尖的消防救援裝備的廣泛運用是此次實戰演練的顯著特點。支隊充分發揮近年來裝備建設的成果,始終堅持裝備保障是戰鬥力生成的基礎這一根本理念,強化裝備建設,突出戰勤保障能力,將戰勤裝備保障貫穿於整個實戰演練之中。演練期間,支隊圍繞石油化工火災處置災情特點,聚焦「新時期、新科技新戰法」,第一時間調集器材維修車、餐飲保障車等各類車輛器材裝備200餘件、指戰員個人生活、防護保障物資600餘套。同時,支隊不斷強化餐飲保障能力,餐飲車一次性可提供50人的飲食保障,全面發揮新時期新裝備戰勤保障的新效能。
文字 | 趙 野
編輯 | 陳 浩
審核 | 汪 洋
來源 | 滅火救援指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