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末期日本的兩座城市廣島和長崎分別遭到了原子彈襲擊,這也是目前人類歷史上唯二的兩次核彈攻擊事件。而日本原本是有機會避免遭遇核打擊的,但是自明治維新時期開始流行的賭國運思想最終鑄就了原子彈襲擊下的數十萬亡魂。
1941年末舊日本帝國海軍聯合艦隊突襲美國太平洋艦隊重要基地珍珠港,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正式開始。美國海軍開始暴兵,自1941年開始美國共建成各類航母(包括護航航母)147艘,其他各類戰艦數千艘,而日本同期只建造了6艘航母,另外建造過時的超級戰列艦大和號佔用了日本大量資源。
國力的巨大差距使得太平洋戰場在經過中途島海戰後形勢徹底扭轉,至1945年4月美國海軍已經逼近日本本土,美軍太平洋戰爭中最慘烈的沖繩戰役開始,在戰役持續的82天時間裡,美軍全殲10萬沖繩守軍但自身也傷亡了超過8萬人,要知道,著名瓜島戰役和硫磺島戰役,美軍一共陣亡了才不到 2 萬人。
沖繩戰役的慘重損失讓美國開始重新評估進攻日本本土的性價比,國防部預計如果進攻日本本土可能會造成美軍100萬以上的傷亡。不過就在1個月後的7月16日,美國傾全國之力展開的「曼哈頓計劃」取得了跨時代的成果,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原子彈在新墨西哥的沙漠試爆成功。
十天後波茲坦公告頒布,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接受公告是當時日本避免核爆的最後機會,但是日本拒絕了,他們發動了傳統技能賭國運,賭蘇聯出面干涉投降條件,以其最大可能的維護日本的戰後利益,當時原子彈剛剛問世大多數人不並了解其作用,日本當局也並未將其考慮在內。直到1945年8月6日,3架B-29重型轟炸機飛臨廣島上空投下了世界著名的第一枚原子彈「小男孩」。爆炸後的慘狀舉世震驚,這次轟炸是美國的一次賭博,美國賭日本在看到原子彈的威力後迅速接受投降以避免蘇聯對投降事務的干涉。
然而美國人畢竟無法理解這個狂熱的「東亞帝國」思維,日本當局在看到核爆威力後又開啟了新一輪也是最後一輪的賭國運計劃,他們賭美國只有一顆原子彈,只要現在挺住等到蘇聯介入調停即可。於是他們向日本民眾給出了一個夢幻的解釋:「廣島的爆炸是因為被一顆大隕石擊中了!」號召國民繼續全民皆兵「一億玉碎」。
打臉來的很快,3天後的8月9日又一顆原子彈在長崎被投下,日本當局徹底絕望沒有勇氣再賭美國是否還有第三顆原子彈,之後一周日本即宣布接受波茲坦公告無條件投降。當然並不能說日本是因為這兩枚原子彈而投降的,原子彈只是加速了投降這一結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