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核航母落空?美媒:除關鍵術落後,多重原因讓中國沒必要發展

最近幾年,中國海軍發展勢頭很猛,尤其是航母項目,大家都盯著看下一艘004航母會不會用上核動力

網上傳得沸沸揚揚,有人說衛星圖拍到了造船廠有新船在建,甚至還有人猜這可能是核動力航母的雛形。

不過,美國媒體卻潑了盆冷水,說我國壓根沒必要搞核動力航母,技術上還差點火候,戰略上也沒那麼急迫。

中國海軍的航母路

我國海軍起步晚,過去幾十年主要是近海防禦,頂多算「黃水海軍」。直到上世紀末,海軍才開始憋著一口氣往遠海走,航母成了繞不過去的坎兒。

1998年,我國從烏克蘭買下了「瓦良格」號,當時這艘船連殼子都沒裝完,發動機雷達啥也沒有,就是個空架子。

買回來後,我國花了十幾年時間修修補補,2012年9月25日才正式服役。

這艘船雖然不是全新打造,但意義不小——它是我國海軍第一艘航母。

有了「遼寧艦」的經驗,我國開始自己造航母。

第二艘「山東艦」是完全國產的,2017年4月26日下水,2019年12月17日服役。

這艘船比「遼寧艦」進步不少,艦載機更多,設計也更合理,但還是常規動力,靠燒油跑。

第三艘「福建艦」就更厲害了,2022年6月17日下水,這是我國第一艘帶電磁彈射的航母,能讓艦載機起飛更快、更高效。

技術上跟美國的「福特」級差不多,但動力還是常規的。

這三艘航母的步子邁得挺穩,一步一個腳印,從二手改裝到自主研發,再到電磁彈射,進步看得見。

現在,大家都在猜下一艘004航母會咋樣。

有傳言說,衛星圖拍到某造船廠有大船在建,武漢還出現了一個水泥航母模型,艦島比以前小了不少,有人就猜這可能是核動力航母的信號。

可美國媒體卻說,中國搞核動力航母沒戲。

美媒質疑技術不行,需求也不高

美國媒體對004航母的看法挺直白,核心就兩點:一是中國技術上還差點,二是戰略上沒必要。

咱們一條條拆開說。

核動力航母聽著牛,但真造起來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美國《1945》網站有篇文章說得挺狠,說我國可能永遠造不出核動力航母,這不是簡單把常規動力的鍋爐換成核反應堆就完事兒的事。

核動力航母得從頭設計,艦體的重量、平衡、內部布局都得重新算一遍,還要考慮核反應堆的安全性、維護需求、人員培訓、補給體系,哪一個環節都不能掉鏈子。

美國造核動力航母用了半個多世紀,像「尼米茲」級和「福特」級,都是幾十年的經驗堆出來的。

中國雖然造船能力強,但核動力水面艦艇的經驗幾乎是零。

中國從上世紀70年代就搞出了核潛艇,比如091型「漢」級和093型「商」級,但這些潛艇的核反應堆跟航母需要的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潛艇的反應堆功率小,設計目標是隱蔽性,噪音控制和安全性要求跟航母差太遠。

而且據公開分析,我國核潛艇的技術比美國和俄羅斯落後一代,噪音大、可靠性差,想直接放大用到航母上,難度可想而知。

再者,核動力航母的配套技術也不好弄。

比如輻射防護、核廢料處理、應急系統,這些東西中國都沒怎麼碰過。美國「福特」級航母光研發就花了十幾年,中國想短時間追上,基本不可能。

技術之外,美國媒體還覺得中國沒必要搞核動力航母,因為戰略需求沒那麼高。核動力航母最大的優勢是續航力強,不用頻繁加油,能全球跑。

但我國海軍現在的主要任務在台灣海峽南海東海,最遠也就到印太地區。這些地方離我國不遠,常規動力航母完全夠用。

看看美國,美國有11艘核動力航母,它得全球布兵,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到處跑,基地還得全球鋪開。

我國不一樣,海軍現在的重點是守住家門口,保護海上利益,常規動力航母續航個幾千海里,加上補給船支援,完全沒問題。

核動力航母貴得離譜,以「福特」級為例,一艘造價130多億美元,後期維護、人員訓練、核燃料更換,哪個不得燒錢?

中國現在經濟雖然強,但也沒到隨便扔幾百億造個大玩具的地步。

常規動力航母便宜多了,「福建艦」造價估計也就幾十億美元,性價比高得多。

還有個現實問題,現在海上威脅變了。高超音速導彈無人機蜂群、水下無人潛航器,這些新玩意兒讓航母這種大目標越來越脆弱。

綜合來看,美國媒體的觀點是,中國短期內造不出核動力航母,技術上有差距,戰略上也沒急需。

他們覺得,中國與其費勁搞核動力,不如把錢花在常規航母、驅逐艦或者潛艇上,性價比更高。

中國自己的節奏

我國在核動力技術上沒停步,2017年,有消息說中央政府在甘肅武威投了220億人民幣,搞了兩個熔鹽核反應堆原型,計劃2020年運行。

這種反應堆體積小、效率高,很適合用在艦艇上。

後來我國在四川樂山附近建了個陸基核反應堆原型,專門給大型水面艦艇用,這都被外界看成是核動力航母的前期鋪墊。

2025年有分析說大連造船廠可能在建004航母,衛星圖顯示有早期建設跡象。

武漢的水泥航母模型也讓人浮想聯翩,艦島小了,是在為核動力設計騰空間。

這些信號說明,我國在技術上沒閑著,核動力航母至少在計劃里。

技術之外,戰略上,我國也沒把核動力航母當頭等大事。

現在三艘航母在手,「遼寧艦」訓練用,「山東艦」和「福建艦」能打仗,基本夠用了。

加上055型驅逐艦、093型核潛艇,中國海軍在近海和印太地區的威懾力已經不小。

未來幾年,我國可能會接著造常規動力航母。

我國海軍雖然預算多,但也不是沒底線。核動力航母光造就得幾百億,後期維護更貴,算下來可能拖累其他項目。

我國現在更願意把錢投在無人機、導彈這些新領域,畢竟這些東西便宜、實用,還能剋制航母。

未來十年,中國海軍可能會再造一兩艘常規動力航母,把電磁彈射技術玩熟,再配上殲-35隱身艦載機,戰鬥力還能上一層樓。這樣既能應對眼下的威脅,又不至於把錢燒光。

核動力航母肯定是中國海軍的長遠目標,畢竟要想真成「藍水海軍」,全球跑是遲早的事,常規動力航母續航力有限,補給也麻煩。等到核動力技術成熟,成本能壓下來,中國肯定會試一把。

現在海上競爭越來越激烈,美國、日本印度都在盯著中國海軍。核動力航母雖然貴,但也是個威懾符號,能讓對手掂量掂量。

可反過來,新武器的威脅也讓航母地位下降,我國會把資源分散投在多領域,不全押在核動力上。

美國媒體覺得中國造核動力航母是「落空」,技術不行,需求也不高。但從我國自己的角度看,這事兒沒那麼簡單。

核動力航母不是造不造的問題,而是啥時候造、咋造的問題。

現在技術沒到火候,戰略也沒那麼急,我國就先穩紮穩打,把常規動力航母搞好,順便攢技術。

未來核動力航母肯定是目標,但不是唯一方向。

我國海軍這幾十年的發展證明了一點:不跟別人比速度,只走自己的路。

參考資料

一周軍評:「四號大船」用上核動力? 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