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的銀行人,已瀕臨崩潰

一年當中,銀行人最難熬的時光,當屬年初到春節前的這段日子。

「旺季營銷」的鑼鼓敲得震天響,營業網點裝扮得喜氣洋洋。

銀行人滿腦子都是業績指標,一刻也不敢鬆懈,生怕錯過了這場資金盛宴。

年年開門紅,年年不一樣,銀行人總是安慰自己,「明年會更好,忍一忍就過去了。」

可實際情況卻是,一年比一年難熬,每個員工身上的擔子,都重得讓人瀕臨崩潰。

業績指標突破天際

銀行有個最顯著的特色,業績指標只會增加,不會減少,而且每一個指標都是「重點工程」。

傳統的存、貸款任務就不提了,雖然壓力一直很大,但好歹銀行人還能提前有預期。

從信用卡到保險,從ETC到養老金,銀行人拿到的KPI表格越來越大,到賬的工資數字卻越來越小。

各板塊聯動打通後,不論在銀行哪個崗位,各項指標都是樣樣要完成,還得不斷超越。

可市場環境每況愈下,同業競爭白熱化,想要追上之前的規模,又談何容易。

管理層可不管三七二十一,任務數突破天際,完不成就天天督導,扣罰績效,不讓員工過一天「好日子」。

好不容易剛完成第一階段的目標,還沒來得及喘口氣,第二階段便緊隨其後,員工永遠在為了一個數字疲於奔波。

營銷客戶不擇手段

利率持續走低,客戶都奔著高收益的產品去了,生意不好做,有實力的客戶也不敢多貸款了。

金融市場早已飽和,剩下的都是有瑕疵的客戶,做下來有風險,不做又沒有業績,進退兩難。

為了營銷客戶,銀行人無所不用其極。

利率拼不過就拼禮品,產品不適用就賣人情,竭盡全力滿足客戶的各種需求。

親朋好友都來幫忙,有錢出錢,沒錢就弄些小指標,能混一天算一天。

甚至有些銀行,把保險偽裝成定期,誘導中老年人購買,再指導客戶進行風評及雙錄,規避可能發生的糾紛。

銀行人內心的想法都一樣,管不了以後會怎麼樣,先讓春節前的日子好過一些就行。

管理層不是不知道情況,可顯然報表裡的數字更重要,沒出問題之前,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鬥志熱情消磨殆盡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經歷了這麼多年的開門紅,老員工早已看穿一切。

攻堅之前,領導把餅畫得特別圓,巴不得員工使出渾身解數。

攻堅之後,又總以各種理由不兌現,業績的功勞都是領導管理有方。

比起剛入行的青年員工,老員工的鬥志和熱情被消磨殆盡,能敷衍和應付就行,絕不自我施壓。

也不是銀行人都不想幹了,而是心裡明白,這樣的市場環境,怎麼干都差不多。

領導布置了任務,員工都點頭稱是,但轉過身後就當成了耳旁風。

即使後面追問起來,也不算不聽從指揮,規定動作都完成了,而是自身的能力不足。

當彈簧真的突破了極限,總分行依舊可以不斷加壓,可在銀行人眼中,那就是一串數字,提不起絲毫幹勁了。

一級追著一級要業績,一月份沒有休息日,沒有節假日,生活里全是工作。

全體的銀行人,可能離發瘋只差一根導火索,都處在崩潰的邊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