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搭載新狀態WS15試飛:推力矢量成為累贅,我們已經不需要了


推力矢量裝置是作為發動機的「套件」,旨在提升戰機空戰時「搶先佔位」需求而提出的一項技術。而所謂的「機動性能提高」,其實僅僅只是該裝置的附加優勢而已,它的主旨向來都是讓戰機在空中獲得更好的佔位。因為戰機和地面裝備不同,可以靈活作戰,很多時候戰機與戰艦一樣,武器射擊時需要考慮到發射角度,位置,環境等諸多因素。戰艦的解決方案是垂直發射,告別了傳統的傾斜發射方式。而戰機則不同,尤其是早期空空導彈還要計算各種繁雜的發射諸元,增加了飛行員的工作負擔。

推力矢量裝置的黃金時期是在80年代~本世紀10年代,這時期誕生的先進戰機,都對推力矢量套件感到了興趣,殲20也不例外。但令中美都沒有想到的是,2010年之後,中國空空導彈的發展技術開始「井噴」,射程已經從150千米,擴大到了200千米乃至400千米。在這樣的射程優勢下,戰機對推力矢量套件的需求驟減。2023年的一場座談會上,殲20總師楊偉院士透露,殲20不計劃使用推力矢量套件,其實就已經表達的很清楚了。在空空導彈技術井噴的當下,戰機機動性已經不再是取勝的關鍵,而且搭載推力矢量套件,對戰機空重和發動機能量都有影響,放棄反而是最佳選項。

以這次搭載新狀態WS15試飛的殲20戰機為例,它就沒有裝上這樣的套件,因為推力矢量已經成為累贅,我們不再需要了。我們需要的是什麼?是高度的指揮-控制體系,繼續完善人工智慧與「忠誠僚機」之間的協作,充分發揮殲20雙座型的后座「空中任務指揮官」的功能,指揮無人機對敵方展開獵殺。那麼,我們現在都準備了哪些無人機呢?無偵8臨近空間無人戰略偵察機,無人攻擊「忠誠僚機」,使用智能蒙皮共形貼片雷達的無偵9無人預警機以及正在開發的無人電子戰飛機。這些戰機在殲20的指揮下,形成的作戰體系和擔負的戰場功能,已經超越過去的傳統戰機了。

至於中國為什麼還在大力發展推力矢量套件,其實原因就是在外貿時,能給本國戰機增加一個噱頭。並不是每個國家都有中國這樣的技術實力和發展高度,我們雖然嫌推力矢量套件是累贅,那是建立在我們可以發起在200千米,400千米的超遠程距離上對敵機發起打擊的能力。機動能力再強,也強不過導彈,所以外軍對空戰佔位還是有需求的。以巴基斯坦空軍為例,是中國戰機的重要客戶,但我們短期內不會對其輸出整套打擊鏈,它在與印度空軍對抗時,也需要通過佔位,優先對方發射導彈。而且,越是技術落後的國家,越對廣受吹捧的推力矢量套件更為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