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旅成立時,為何空降陳賡當旅長,而不是蕭克或者王樹聲?

1937年8月25日,八路軍129師在陝北成立,大體由紅四方面軍主力第4軍和第31軍組成,此外還包括紅15軍團騎兵團,以及成立較晚的陝北紅29軍和紅30軍。紅29軍和紅30軍都是由陝北地方部隊改編而來,雖說是一個軍,但是人數僅有1000多人,跟一個團的規模差不多。

其中,紅31軍改編為129師386旅,下轄第771團(原紅31軍第91師改編而成)和第772團(原紅31軍第93師改編而成),總兵力約5700人。由此可見,386旅是完全由紅四方面軍的主力部隊改編而來的,不過旅長卻由中央紅軍將領空降,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陳賡。

紅31軍成立於1933年7月,首任軍長是王樹聲,第二任軍長是孫玉清(1937年5月犧牲),第三任軍長是余天雲(1936年4月犧牲),第三任軍長是蕭克。蕭克調任紅31軍軍長是在1936年10月,這個任命是張國燾下的,這時他擔任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剛好三個月。

有人會問,王樹聲和蕭克都擔任過紅31軍軍長,難道不比陳賡更合適當386旅旅長嗎?

首先說說蕭克。蕭克是空降到紅31軍當軍長,此時他還掛著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的頭銜。不過,蕭克擔任紅31軍軍長的時間並不久,還不到一年,對這支部隊並不熟悉。

八路軍120師成立後,原紅二方面軍總指揮賀龍擔任師長,副總指揮蕭克順理成章成為120師副師長。在120師副師長這個位置上,沒有人比蕭克更合適,畢竟是回到自己的老部隊。

再說說王樹聲。王樹聲的資格很老,不僅是紅31軍的第一任軍長,而且曾任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一職。這個資歷,當一個旅長完全夠格,如果老蔣能多給一個師的編製,副師長都沒問題。

不過,王樹聲參加了西路軍,直到1937年8月才一路乞討,孤身一人艱難返回延安。像這種情況,一般先會被安排進入抗大學習,後面再安排工作,自然錯過了紅軍的改編。因此,王樹聲沒有成為386旅旅長,他於1938年4月被任命為晉冀豫軍區副司令員,這個軍區隸屬於129師,也算是回到了老部隊。

紅31軍是陳賡的「娘家」

其實,陳賡跟紅四方面軍頗有淵源。1931年9月,陳賡被中央軍委派往鄂豫皖蘇區工作,擔任紅四軍第13師第318團團長。紅四方面軍成立後,陳賡改任紅四軍第12師師長,徐海東、許世友當時都在紅12師當團長。

紅12師是紅四方面軍的絕對主力,後來改編為紅二十五軍第73師,並隨主力部隊撤離鄂豫皖,於1933年7月在川陝蘇區擴編為紅31軍。

因此,陳賡去386旅當旅長,就相當於回了「娘家」一樣,彼此並不陌生。

陳賡的資歷和能力

陳賡入黨是1922年12月,幾乎是最早一批入黨的黨員。在所有開國將軍中,陳賡的入黨時間只比朱老總晚1個月,比傅鐘上將晚一年,與開國大將蕭勁光並列。

此外,陳賡還是黃埔一期的高材生,在軍校時期名氣便很大,與蔣先雲、賀衷寒並稱「黃埔三傑」。他性格活潑,多才多藝,在同學中有很好的人緣,就連蔣校長都對其十分器重,說:「五個胡宗南都抵不上一個陳賡。」

從黃埔軍校畢業後,陳賡參加了東征和北伐等一系列戰鬥,屢建戰功,後來在上海乾了三年的地下工作,成為中央特科名將。這又是陳賡的一個重要標籤,所以說陳賡是一個多面手。

1932年9月,陳賡由紅12師師長調任紅四方面軍參謀長,不過他因為在戰鬥中受傷,僅一個月後便奉命潛往上海治療腿傷,沒有隨紅四方面軍主力轉移至川陝,否則就沒有後來大名鼎鼎的幹部團團長了。

長征路上,陳賡率幹部團為中央軍委縱隊擔當前衛和沿途警戒、掩護任務,並作為戰時預備使用。

這個幹部團相當厲害,雖說只有1400人,但是領導班子陣容豪華,武器裝備精良,除了配有繳獲的鋼盔帽外,還裝備不少花機關和少量迫擊炮,頗有點特種部隊的意思,堪稱中央紅軍的「御林軍」。

幹部團除了團長陳賡外,宋任窮任政委,韋國清任特科營營長,蕭勁光任上級幹部隊隊長,周士第任上級幹部隊指揮科科長,這幾位建國後不是上將就是大將,就連普通戰士都是連排級別的幹部學員。所以說,幹部團的領導班子陣容足以用豪華二字形容,陳賡這個幹部團團長的級別絲毫不遜色于軍長。

綜合履歷、資歷、能力和威望,陳賡最後被任命為386旅旅長,連陳再道、許世友都只能給他當副旅長。因為許世友當團長的時候,陳賡是他的師長,而陳再道還是個營長。

386旅在陳賡的帶領下,屢建戰功,最後上了日軍的「勁敵」榜單,日軍在「掃蕩」時曾在裝甲車外面貼上「專打386旅」的標語,以泄憤怒。抗戰時任美國駐華武官埃文斯·卡爾遜上校也對這支部隊讚不絕口,說:「386旅為全中國最好的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