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造原子彈,金庸發文反駁:我們要褲子,不要核子

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

原子彈爆炸

原子彈是上個世紀最新型最有威脅的武器,二戰中,美國在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促使日本很快就投降了,哪個國家手中掌握了核武器,在世界上就有了話語權。

1949年新中國成立了,但是中國此時還是受到國際上的軍事力量的威脅,抗美援朝期間,美國總統杜魯門關於原子彈問題曾經發表過講話,他表示原子彈的使用問題還在考慮中。

杜魯門針對中國發表核威脅言論

美國的核威脅,逼迫著中國決定要研發自己的原子彈,研發原子彈絕非易事,但是中國第一代領導集體一致認為,原子彈這個東西一定要擁有,沒有這個東西,中國在世界步履維艱。抗美援朝結束後,核武器的研發工作正式提上日程,當時這個項目被稱為596項目。

蘇聯援華專家

當年我們國家當時很窮,條件實在是太差了,國內人民生活溫飽還沒解決,自然災難頻發。要搞原子彈困難重重,一窮二白。一是沒錢,二是沒人才,三是沒技術。還有國外各種勢力的破壞,種種原因,舉步維艱。蘇聯撤走援助專家,美國技術經濟封鎖。

50年社會生活照片

但是,我們如果坐以待斃,自己不強大,就會在國際上生存寸步難行。中國人民一直是一個勤勞的民族,一旦決定要做的事情,就一定會去實現,不畏艱難險阻,沒困難要上,有困難克服萬難也要上。

戈壁沙漠實驗

很多滯留海外的愛國科學家們,也在各方人士的幫助下,陸續排除阻撓回到祖國的懷抱,踴躍參加祖國的軍事國防建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錢學森,歷經千辛萬苦才回到祖國。

海外華裔科學家

當時的工作條件也是很差,沒有計算機,就用算盤計算數據,無數的大學生投入到這場戰鬥,在沒有硝煙的戰場奉獻,艱苦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很多人甚至連姓名都沒有留下,都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錢學森

當時陳毅老總負責596項目,甚至說出了就是「當褲子也要搞原子彈」的口號。在國內激勵了我們的人民群眾的鬥志,一片團結戰鬥的號角吹起。國內外各種意見都有,有贊成的,也有希望緩緩的,當然也有反對的意見。

陳毅元帥向毛主席彙報原子彈研究計劃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有人站出來反對搞原子彈項目,也是正常的,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著名的報人金庸先生。他發表了一篇《寧要褲子,不要核彈》一文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當年明報主編輯j金庸先生

金庸先生認為大陸人民的溫飽問題還沒有解決,經濟問題還沒有改善,這種窮兵黷武的態度,並不能獲得政治上的勝利。他的出發點,是當政者應當重視人民生活,改善經濟,才是政治的成功。

他對「當褲子也要搞原子彈」的觀點不認同,他主張「強國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這個觀點也代表了當時一批人的想法,得到海內外很多華人的支持,這些文人將「褲子」笑話掛在嘴邊。

當時的社會經濟水平落後百廢待興

金庸先生的這一政治觀點在今天看來是偏頗的,而在當年的觀點也有道理,作為一個報人,他的觀點是從人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政治家考慮的角度是不同的,人民沒有安居樂業,沒有吃飽穿暖,怎麼去擁戴這個政權。

從更高的政治策略方面去分析問題,做任何事情都會高瞻遠矚,雖然當時大部分人不能理解,但是事後卻發現這個是必須要做的。國家層面的問題,不是普通人的角度可以思考的。

在當時的國際形勢下,首先要有一個生存條件,別國不會整日核訛詐,新中國才有生存和發展的可能性,這個也是國家戰略層面的考慮。

美國軍事霸權主義

陳老總回應金庸先生的觀點,也顯示出了寬闊的政治胸襟,他說查先生的觀點有一半是對的,我們的觀點也是片面的,兩個結合在一起,就是完整的。

但是我們既要褲子,也要核子,兩條腿走路。當時的褲子只是一個比喻,我們希望的是人民豐衣足食,也要有核彈。我們歡迎不同的批評意見,只要說得對,我們就會虛心接受。

陳毅元帥很欣賞金庸先生的文章,也欣賞他的為人,認為這樣說實話的人,是我黨的真朋友。我們對各種觀點,是能夠從容的接受,我黨也需要這樣的朋友隨時發表意見。

陳毅元帥

1964年羅布泊的上空升起了蘑菇雲,「邱小姐」發射成功,這一刻全國人民沸騰了,感受到了中國的力量,

中國成為了擁有第五個核武器的國家,在隨後的三年里,1967年我們的氫彈也爆炸成功了,擁有核武器,整個國家的民族精神士氣也提升了。

中國在60年代有了核彈、氫彈,火箭上天,發展現代化軍事科學技術,有了強大的國家軍備力量,國際社會有了話語權,不再被帝國主義威脅和核訛詐之後,撐起了國家政治經濟發展的國防保護傘。

先重點解決主要問題,然後解決次要問題,我黨在特定的歷史階段,選擇先解決了國家的生存問題,然後有了條件,再去解決人民的生活問題。

我們今天的生活也是用先輩的血淚換來的,他們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搞出的成果,也為今天的國家經濟快速發展打下了良好的穩固基礎。

盛世如斯,前人功偉!

三軍儀仗隊

中國現代國防力量


航空母艦

坦克兵團

洲際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