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9是在原運8運輸機的基礎上改進而研製的一款中型戰術運輸機,它採用國產渦-6C(WJ-6C)發動機,換裝六葉複合材料螺旋槳,發動機效率得到提高,同時飛機的油耗和噪音也得到降低 。運9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77噸,載荷25噸,航程5000公里。用運9飛機平台,中國目前已研製了空警-500預警機,反潛及電子偵察機型。
運-9換裝先進航電系統,其機頭下面配備有光電吊艙,可以探測地面目標,具備在24小時全天候低空飛行的能力,這讓讓運-9具備與美軍MC-130H類似的特種作戰能力。為了能適應在中國草地、雪地和沙土地等簡易跑道起降的要求,運9的改進了前起落架和主起落架的液壓剎車裝置,並使用了低壓輪胎。
現代戰爭交戰地域日益廣闊,戰爭的節奏進展也極快。因此,為了加強軍隊的快速反應和遠程投送能力,以便能夠迅速將兵力、武器裝備投送到前線或熱點地區,為戰爭爭取主動,以給對手突然、致命的打擊。世界各國都極為重視戰略運輸能力的提升。中國空軍目前擁有各型運輸機約180架,這一直是空軍的短板。
很久以來,中國空軍只有不到30架伊爾-76大型運輸機,這是中國軍隊的戰略機動能力與美、俄差距很大。目前,中國空降兵部隊所裝備的步兵戰車、自行迫擊炮等裝備,還包括大口徑的空降自行火炮,這些都需要大規模擴大戰略運輸機的數量及性能。正是因為有現實而迫切的需求,中國才開始運20的研製和生產。
運-20最大起飛重量220噸,載重量超過60噸,總體性能超過俄羅斯的伊爾-76。目前,運20正式進入空軍服役,證明中國在飛機研製與生產技術水平已有相當程度的進步。一旦戰事發生,運-20能把裝甲車、坦克、直升機迅速部署到「一線戰場」。不過,既然已有了運-20、運-9,可為何又要研製載重量30噸的運-30?
在運-9實現列裝後,中國又投入研製運-30,是為了讓其成為替代運-9的下一代戰術運輸機。運30與運-20搭配,有助於中國空軍形成完整的戰略運輸體系。運-30還處於概念設計階段,預計將於2020年首飛,它與美軍的C-130J最大起飛重量相似,但載重量比C-130J增加50%。中國要打造強大的戰略空軍,運30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