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以色列、伊朗「對戰」中,以軍主要通過空軍空襲和摩薩德內部襲擊來打擊伊朗;而後者則通過導彈+無人機,對以色列本土展開襲擊。
在兩邊的對戰中,以色列的戰果很突出,但伊朗的體量大,僅憑以軍自己之力難以一時打垮伊朗。
而由於以色列的國土面積狹小,幾乎沒有戰略縱深,再加上難以對伊朗導彈實現百分百的攔截;故而儘管伊朗導彈的精度和威力都不是最佳,但仍對以色列的社會運轉造成極大打擊,長此以往亦難承受。
在6月19日的導彈打擊中,便有多枚伊朗導彈突防成功,砸到了以色列城區內的多個點位,其中一枚導彈落到了貝爾謝巴的索羅卡醫療中心,造成該醫院設施嚴重損壞。
所以現在以色列聲淚俱下地控訴伊朗竟然打擊醫院設施,是「恐怖主義行為」。
不過按照以色列在加沙戰爭中的所作所為,它自己就是全世界轟炸醫院數量最多、襲擊醫院經驗和「戰果」最豐富的國家,僅僅是2023年10月到2024年6月,以軍就襲擊了至少27家醫院和12家醫療機構共計136次,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如果一個橫行多年、劫掠無數的強盜自己也被搶劫了一次,就滿大街哭訴搶劫可恥的話,是不太好引發同情的。因為自己干過多少次,那麼這件事兒的迴旋鏢強度就會有多少倍。
比如以軍炸加沙醫院的時候總是稱醫院內在救治哈馬斯的傷員,如果這能成為轟炸理由的話,那麼伊朗還真有理由炸索羅卡醫療中心,因為這裡就是以色列國防軍進攻加沙最重要的醫療基地之一。
(當然,伊朗並不說自己的導彈是來炸醫院的,而是稱襲擊目標為醫院附近的以軍軍情中心,醫院只是被輕微波及到的)
甚至索羅卡醫療中心自己都標榜——它們是以色列的「鐵穹」醫療體系,在戰爭期間收治著大量以軍傷員,並主動將大量細節公布。
請注意,這是以色列自己報道的,下面文章所提到的基礎數據也均來自以方報道。
貝爾謝巴的索羅卡醫療中心距離加沙地區約40公里,是以色列到加沙地帶最近的一座醫院,同時也是以色列南部僅有的一級創傷和三級醫療中心。
在2023年10月7日加沙戰事爆發當天,該醫院就收治了680名轉運而來的傷員,其中多數為重傷員。
而後因為加沙地面戰的爆發,索羅卡醫療中心成為以軍指定的接受作戰傷亡的醫院之一;為了適應戰爭需要,該醫院除將舊病房擴充兩倍外,還新建了新病房。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索羅卡醫療中心距離加沙最近,所以只有情況最危急的傷員才會被轉運到這裡,傷情穩定的傷員則會被轉運到中部醫院。因此該醫院接收的傷員,顯然不是以軍的全部傷員。
我們經常能看到以軍在加沙戰場吃癟後,由直升機空運傷員到醫院,其實經常去的就是這個索羅卡醫療中心。
由於緊急救治的傷員數量多,重傷員比例大,關於索羅卡醫療中心的相關報道也非常多,而且以方並不避諱這一點,這有助於我們了解該醫院的軍事定位。
據以色列媒體報道,截止到2024年1月15日,索羅卡醫療中心已收治2503名傷員,其中平民傷員800人,其餘的1703名傷員均為軍人。
由於以色列的平民傷者多是戰事之初出現的,因此後續的增量傷員絕大部分都是軍人。
2024年1月時,正值以軍地面部隊猛攻加沙之際,並逐步將作戰重心轉向加沙南部,故而這個時間段的傷亡不小。
僅僅一個月之後的2月16日,索羅卡醫療中心收治的傷員就又多了200餘人,達到了2700餘人。
隨著以軍對加沙地帶地面戰的持續,到當年5月下旬,索羅卡醫療中心收治的傷員突破了3000人,月均增量也有至少100人
傷員增量相較此前一月有所下降的原因是當年4月以軍宣布從加沙撤走了大部分部隊,以喘息和休整;真到戰事激烈階段,傷員人數還會上升。
由於2024年6月之後,加沙的戰事依舊沒能停息,因此此後一年時間內,索羅卡醫療中心繼續收治以軍傷員。
據該醫院自己提供的數據,自加沙戰爭以來收治的傷員已有4000多人。
如果扣除戰爭初期的800名平民傷員,以及此後戰事中收治的少量平民傷員,那麼索羅卡醫療中心收治的以軍傷員數估計也有3000餘人。
所以如果按照以軍空襲加沙地帶醫院的理由,那麼它沒辦法解釋這裡不能被打擊。
而且伊朗這次祭出的招數是,它打擊的是軍事目標,醫院只是被波及——這樣的理由甚至以軍都懶得用,因為它炸醫院的次數實在是太多了,反正現在誰也管不了它,所以索性裝都不裝。
可問題以軍為何要將軍事基地建在醫院旁邊呢?按照以色列的說法,這不是將醫院當肉盾嗎?合著自己指責加沙的醫院是哈馬斯軍事堡壘的掩護,原來自己才是真這麼乾的。
所以這次的導彈襲擊事件,都不用我們任何人評價,讓以色列先把自己的迴旋鏢吃完再說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