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在今日頭條發布,請勿轉載
在華盛頓緊張籌備美國陸軍建軍250周年盛大閱兵式的當口,一場原本旨在紀念歷史、彰顯軍魂的慶典,正迅速演變為一場政治焦點。因為這一天——6月14日——不僅是國旗日和陸軍紀念日,更恰巧是特朗普總統的79歲生日。而他將站上閱兵觀禮台,迎接萬眾矚目的軍車滾滾、人群歡呼。
被推遲七年的「夢想」
這場閱兵式,實際上是特朗普多年前「許願」未成的遺願。
早在2017年,特朗普首次提出在美國本土舉行巴士底日式閱兵的想法。他在出席法國總統馬克龍為其舉辦的巴士底日慶典後大受震撼,希望複製那樣的儀式。但在第一個任期內,由於成本、形象和地方政府的反對,計劃擱淺。
2019年,他最終以「向美國致敬」之名,在獨立日於國家廣場舉辦了小規模的軍事展示。那一天,有坦克、有飛行表演,也有特朗普站在林肯紀念堂前講話,但規模和排場仍與他心中「帝王式閱兵」相去甚遠。
而如今,第二任期的他再無掣肘。前國防部長馬蒂斯等人已離場,特朗普終於迎來全權操盤的機會。而6月14日這一天,幾乎為他量身定製:既是國慶籌備年的熱身,又是他自己的生日,亦是總統權力與軍隊形象雙雙展示的黃金時刻。
一場被包裝的「軍權秀」
按照美方軍方與白宮的規劃,這次閱兵式將史無前例地動員數千名現役軍人、軍車、坦克、直升機甚至傘兵。陸軍金騎士團將從空中跳傘降落到橢圓形草坪,並親手將美國國旗遞給總統本人。
特朗普將在憲法大道觀禮台上發表講話,而這一切——儘管白宮堅持強調「純屬紀念意義」——仍讓人很難忽略政治味道。
「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導彈、最強大的潛艇、最強大的坦克……我們要為此慶祝。」特朗普在接受採訪時高調宣稱。他還表示,與閱兵傳遞的國家自信和軍力相比,4500萬美元的開銷「微不足道」。
從場面布置、預算規模到總統角色,特朗普無疑把這次慶典當成了一個形象工程。而這引發的爭議,不只在於金錢。
榮耀,還是炫耀?
「這看起來更像是一場『特朗普秀』,而不是慶祝軍隊的榮譽。」一位匿名的國防部官員對媒體私下表示。
美國社會對此早已產生分歧。共和黨人和特朗普的支持者認為,美國長期以來對自己的軍隊缺乏足夠展示,如今應當正大光明地展現軍威、激發國家自豪感。而特朗普政府也宣稱,在其領導下,陸軍提前完成徵兵目標,士氣高漲。
但民主黨人和批評者則指出,這種閱兵模式與民主國家的傳統背道而馳,更容易喚起獨裁聯想。
「你看看朝鮮、俄羅斯。每一個威權國家都在辦閱兵。他們為什麼這麼熱衷?」加州民主党參議員亞當·希夫在社交媒體上警告道,「因為這是他們傳遞控制力的方式。他們通過軍隊來向人民發號施令。」
「誰的軍隊?」
這場風波之所以引人關注,在於其更深層的含義:軍隊是否屬於國家,抑或逐漸淪為某個領導人的形象道具?
民主國家中,軍隊是為國家和憲法服務,而非總統個人。但特朗普對軍事力量的公開迷戀、多次在演講中強調「軍隊屬於我」、在政策上高調清除「覺醒文化」(如禁止跨性別者服役、取消多元平權政策),都讓人擔憂軍隊的政治中立正在被侵蝕。
而此次閱兵式的籌備者也含糊其辭。當媒體追問是誰提出將閱兵納入建軍250周年紀念時,陸軍官員僅回答「最近的決定」,並拒絕透露是否來自白宮建議。
民主的底線在哪裡?
這場「閱兵+生日」的合體盛典,無疑會為特朗普加持形象。但它也將成為一次嚴峻的民主測試:美國人是否會接受軍隊作為政治表演的一部分?民主制度是否有足夠的自我調節機制,避免閱兵演變為威權象徵?
令人憂慮的是,在這場慶典的背後,一種「軍事歸屬」的模糊信號正逐漸傳出:軍隊是國家的柱石,但它的展示權是否已經悄然落入政治強人的掌控中?如果總統可以任意命令軍事資源為其慶生活動站台,那麼下一個邊界又在哪裡?
或許正如一位退役將領私下所說:「軍人最該驕傲的,不是讓總統在生日那天檢閱自己,而是在憲法和人民面前,堅守自己的立場。」
特朗普的政治對手毫不客氣地將這場閱兵解讀為「強人政治」的外衣——一場刻意包裝的、由個人野心驅動的表演。「從坦克到飛機,從軍服到總統講稿,這不是一次國家敘事,而是特朗普個人權力的展示,」眾議員亞歷山德里婭·奧卡西奧-科爾特斯在X平台上發文稱。
儘管白宮一再澄清此次閱兵完全由陸軍主導,特朗普本人「並未參與具體策劃」,但消息人士透露,觀禮台的設計、儀式的流程、總統講話時機等細節,均已由白宮團隊密切把控。總統的媒體團隊也為此提前數周進行劇本編排,預期在社交媒體與電視直播中營造「國家團結」和「軍民一心」的宏大敘事。
本文僅在今日頭條發布,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