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子:福建艦正式下水
2022年6月17日,上海的江南造船廠里人聲鼎沸,中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的下水命名儀式在這裡正式拉開帷幕。儀式還沒開始時,現場已經布置得井井有條,巨大的船塢旁停放著這艘即將揭開面紗的龐然大物,船體上塗裝還未完全顯露,但那流線型的設計和龐大的體積已經足夠吸引眼球。
上午10點多,參加儀式的人員陸續到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許其亮的身影出現在會場。到了11點左右,下水命名儀式的鐘聲敲響,全場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站得筆直,齊聲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歌聲嘹亮中,五星紅旗在旗杆上緩緩升起,鮮艷的紅色在陽光下格外醒目。國歌唱完後,儀式進入下一個環節,領導走到接艦部隊主官面前,鄭重其事地遞交了一份命名證書。那證書上寫著「福建艦」三個大字,軍地領導們拿起剪刀,站在剪綵台前,隨著一聲清脆的「咔嚓」聲,彩帶被剪斷。
就在這一刻,福建艦的名字被全世界知曉。船塢邊的水面上,工作人員早已準備好香檳,按照傳統,一瓶香檳被摔碎在艦首,水花四濺,寓意著順利啟航,整個過程流暢而莊重。
福建艦滿載排水量超過8萬噸的它,體型龐大到讓人咋舌。要知道,航母按噸位分了好幾類:4萬噸以下的叫輕型航母,4萬噸到6萬噸是中型航母,6萬噸到8萬噸屬於重型航母,而一旦超過8萬噸,那就是超級航母的級別了。
福建艦的排水量穩穩地站在8萬噸以上,直接邁進了超級航母的門檻,跟那些國際上的「大塊頭」站在了同一梯隊。它的船體長約300多米,寬度也達到了幾十米,站在旁邊看,簡直像一座移動的海上堡壘。航母甲板上可以清晰看到起降跑道的設計,雖然當天還沒安裝電磁彈射器等設備,但從整體布局來看,已經能想像出未來艦載機起飛的震撼場面。
不過,福建艦走的是常規動力路線。常規動力靠的是燃油驅動,雖然不像核動力那樣續航幾乎無限,但它的維護成本相對低一些,而且技術成熟,適合中國當前的需求。別看是常規動力,福建艦的動力系統一點不含糊,內部搭載了多台大功率燃氣輪機和鍋爐,保證它能在海上跑出不俗的速度。
它的武器系統和雷達配置雖然下水當天這些細節還沒完全公開,但從船體結構和噸位推測,搭載的武器肯定包括防空導彈、近防炮,甚至可能有反艦導彈,戰鬥力絕對不容小覷。
從系泊到海試,步子穩穩的
福建艦下水只是它邁向服役的第一步,下水之後,這艘超級航母並沒有馬上就能出海執行任務,而是需要經過一系列嚴格的測試和調整,才能真正發揮它的威力。到了2023年1月28日,有消息傳出來,福建艦已經完成了系泊試驗,接下來就要準備進入海試階段了。
系泊試驗的過程中,艦上的各種系統挨個兒測一遍。動力系統得啟動試運行,鍋爐和燃氣輪機轟隆隆地運轉,檢查有沒有漏氣或者故障;電力系統也得通電測試,確保雷達、通信設備這些關鍵部件都能正常工作。碼頭上擺滿了各種儀器,技術人員拿著平板電腦記錄數據。
系泊試驗的每一步都得穩紮穩打,比如測試推進器的時候,福建艦的螺旋槳會在水下慢慢轉起來,攪得碼頭邊的水面泛起一圈圈波紋。工作人員會用專業設備監測噪音和震動,確保這些指標都在安全範圍內。船上的管道系統也得挨個檢查,水密性、氣密性一樣不能馬虎,畢竟這艘航母以後要在海上跑,任何一個小漏洞都可能釀成大麻煩。
整個過程持續了好幾個月,從2022年下水後沒多久就開始了,一直干到2023年初才算告一段落。碼頭邊上時不時能看到拖船待命,準備隨時調整福建艦的位置,方便測試不同的角度。等到系泊試驗全部過關,技術人員才會拍板說,這艘船可以鬆開纜繩,出海試試看了。
2023年1月底的消息一出來,大家就知道,這艘航母馬上要面對真實的海況了。首先是航行能力,福建艦得在海上跑起來,測試它的最高速度、轉向靈活性和穩定性。想像一下,這麼一個8萬多噸的大傢伙,在海面上乘風破浪,尾部噴出白色的浪花,遠遠看去就像一座移動的小島。
動力系統得全力開動,燃氣輪機和鍋爐得保證長時間運行不出岔子,技術人員會全程盯著油耗和溫度數據,確保一切正常。海試期間,福建艦還得在不同的海況下跑一跑,比如風平浪靜的時候測試巡航能力,遇到大風大浪的時候看看抗風浪性能怎麼樣。
除了跑得怎麼樣,海試還得看看福建艦的武器裝備能不能頂住實戰的考驗。海試的時候,這些系統可能會進行模擬測試,比如雷達鎖定目標,導彈發射器調整角度,甚至可能打幾發空包彈試試火力。
甲板上的起降跑道也得檢查,雖然這時候艦載機還沒正式上艦,但跑道表面得反覆測試摩擦係數,確保將來戰機起飛和降落時不會打滑。海試不是一兩天就能搞定的,通常要好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福建艦會沿著預定航線來回跑,中間可能還得回碼頭修修補補。
甲板裂痕?謠言來搗亂
福建艦在2023年初準備海試的時候,一切本來都在按部就班地推進,可就在這節骨眼上,網上突然蹦出了一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消息。有人爆料說,美國的衛星拍到了福建艦的照片,照片里甲板上竟然出現了裂痕。這消息一傳開,立馬就有了後續發展,一個自稱是澳洲的「專家」跳出來放話,說如果中美真的打起來,福建艦就是個活靶子,連一周都撐不過去。
沒過多久,所謂的照片也在網路上流傳開,有人放大一看,甲板上還真有兩條黑乎乎的影子,看著挺像是裂縫。消息傳得飛快,各種評論和轉發鋪天蓋地,有些人開始質疑福建艦的質量,甚至還有人拿這事兒大做文章,說中國航母不過如此。
不過,航母甲板可不是隨便什麼東西都能弄壞的。福建艦的甲板用的是高強度特種合金鋼,這種材料專門為航母設計,硬度高得驚人,能扛住艦載機起降時的巨大衝擊力。光有鋼板還不夠,甲板上還鋪了好幾層特殊塗層,每一層都有自己的任務。
第一層是防滑塗層,保證戰機輪胎抓得牢;第二層是耐高溫的隔熱層,因為艦載機降落時尾焰溫度能達到上千度,沒這層保護,甲板早燒壞了;還有防鏽漆,確保海上的鹽分和潮氣不會腐蝕鋼板。這些塗層加起來厚度和強度都經過精確計算,根本不是隨便晒晒太陽或者跑幾趟就能裂開的。
網上那張照片里的黑影,後來有專業人士分析,很可能是甲板上鋼索的影子。航母甲板上經常會放一些固定用的鋼索,太陽光一照,影子投在塗層上,再被衛星拍下來,就成了所謂的「裂痕」。這事兒越挖越深,發現照片的拍攝角度和光線條件都挺講究,硬說那是裂縫,未免太牽強了。
真相大白,回擊抹黑
福建艦甲板「裂痕」的事兒傳得越來越離譜,有人開始懷疑這背後是不是有推手在搞鬼。謠言剛出來的時候,美國官方始終沒吭聲,既不承認照片是真的,也不否認那澳洲專家的說法,這讓整件事顯得更撲朔迷離。
有人分析,這可能是美國故意放出來的風,通過第三方的嘴散布消息,製造一種中國航母不可靠的假象。那位澳洲「專家」的話被反覆炒作,網上還有人把福建艦跟美國自己的福特號航母拿來比,說什麼中國技術不行,造出來的就是個「紙老虎」。可事實擺在那兒,福建艦的建造過程從頭到尾都經得起推敲,謠言再怎麼傳,也掩蓋不了中國航母發展的硬實力。
福建艦在系泊試驗時,所有系統都跑了好幾輪,甲板要是真有問題,早就修好了,哪會等到海試前被人拿來說事。中國造船工業也不是吃素的,從第一艘遼寧艦開始,到第二艘山東艦,再到現在的福建艦,每一步都走得紮實。遼寧艦是改裝蘇聯老船,山東艦是國產第一步,福建艦更是直接上了8萬噸級,電磁彈射技術也用上了,技術進步肉眼可見。
謠言的傳播雖然一時掀起了波瀾,但真相從來不怕查。福建艦在2023年按計划進入海試階段,測試數據一項項傳回來,航行能力、動力系統、武器裝備全都沒落下。海試期間,福建艦在大海上跑了好幾圈,風浪大的時候照樣穩得住,甲板上一點問題都沒出。
相比之下,那些拿「裂痕」說事兒的人反倒沒聲了。那張衛星照片後來也沒人再提,澳洲「專家」的說法也被晾在一邊。
參考資料:[1]無.海軍福建艦 順利完成首次航行試驗[J].軍工文化,2024(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