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退伍進工廠,後逢選調幹警不願去,科長找到我,人生就此轉變

2025年03月28日01:03:09 軍事 1720

【本故事部分情節虛構,請師友們理性閱讀,切勿對號入座,感謝閱讀,您的支持就是我繼續創作的動力!】

"再見了,老李!外面的世界等著你呢!"三班長拍著我的肩膀,眼裡帶著羨慕。我站在連隊大門口,回頭看了一眼住了三年的營房,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這是1979年的秋天,我的退伍令下來了。三年的軍旅生涯就這麼結束了,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收拾行李時,戰友們都來幫忙,七嘴八舌地聊著我回去後的打算。

79年退伍進工廠,後逢選調幹警不願去,科長找到我,人生就此轉變 - 天天要聞

"聽說你們縣裡的紡織廠在招工,待遇還不錯。"老鄉小劉邊幫我疊衣服邊說,他還得再服役一年才能回家。

"是啊,我爸託了關係,說是能安排進去。"我笑著回答,心裡卻有點沒底。雖然當兵鍛煉了我不少,但對工廠的工作還是一片茫然。

臨走那天,指導員把我叫到辦公室,遞給我一封介紹信和複員證明。"小李啊,部隊這幾年你表現不錯,回去好好乾。記住,越是平凡的崗位,越能考驗一個人。"他拍拍我的肩膀,"以後回家探親,別忘了來看看我們。"

坐了整整兩天的硬座,車廂里擠滿了人,我的屁股都坐麻了。終於回到了家鄉,媽媽早已在站台等候,看到我的第一眼就紅了眼圈。回家後,她做了一大桌子菜,鄰居們都來看我,問這問那。

"當兵回來了,人也精神了!"三叔摸著我的胳膊誇道,"看這肌肉,比出去時結實多了!"我只是笑笑,沒多說什麼。其實在部隊,我們班的湯娃比我壯多了,那小子單杠能做三十個引體向上

休息了一周後,我拿著介紹信去了縣裡的紡織廠。人事科的王科長是我爸的老同學,見了我很熱情。"小夥子不錯啊,複員軍人,還是黨員,還有三等功,安排到生產二車間當機修工,怎麼樣?"他看著我的材料,滿意地點點頭。

我點點頭,心裡鬆了口氣。那時候,能進國營廠子已經很不錯了,更何況還是技術崗位。"王叔,那我什麼時候開始上班?"

"明天就去報到吧,我已經跟車間主任打過招呼了。"王科長拍拍我的肩膀,"好好乾,別辜負你爸的期望。"

剛進廠的那段日子不太適應。部隊里雷厲風行的作風在這兒行不通,大家幹活都是"慢慢來"。早上七點半上班,有人七點四十才姍姍來遲,跟我在部隊習慣的五點半起床完全不同。車間里的師傅們聽說我是退伍軍人,總愛開玩笑。

"小李啊,這不是站崗,不用那麼認真!"老王是我的師傅,看我擦拭機器的樣子忍不住笑道,"你這樣干,遲早把我們的工作量都提上去。"

"在部隊養成的習慣,改不了。"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在連隊,內務整理可是大事,被子要疊成"豆腐塊",就連擦槍都有嚴格標準。這些習慣帶到工廠里,讓我在同事眼中顯得有些另類。

我不服氣,每天早到晚走,把分到的活兒幹得乾乾淨淨。午休時間,別人都在睡覺,我卻在研究機器構造。慢慢地,連班長都開始另眼相看了。

"小李的機器從來不出故障,手藝真不錯!"這話傳到了車間主任耳朵里。他特意來看我工作,連連點頭。

就這樣過了半年,我從學徒工轉正了,還評上了先進工作者。廠里發了一條毛巾和一本《工人日報》合訂本作為獎品。黨支部書記找我談話,說準備推薦我當班組長。我心裡挺高興,覺得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過下去也不錯。

79年退伍進工廠,後逢選調幹警不願去,科長找到我,人生就此轉變 - 天天要聞

晚上回到宿舍,我跟幾個同事圍在一起聽廣播,《新聞聯播》後是《今日歌聲》節目,放著那時很流行的《鄉戀》。想起部隊里的戰友們,不知道他們現在怎麼樣了。在連隊時,我們經常擠在一起聽《解放軍之歌》,偶爾指導員心情好,還會放一些《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這樣的歌。

誰知道,意外發生在1980年夏天。那天,王科長突然來到車間找我。車間里悶熱得很,風扇吹出來的都是熱風,衣服早就被汗水浸透了。

"小李,有個事跟你商量。"王科長把我叫到一邊,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縣裡公安局要從退伍軍人中選調幾個當幹警,廠里推薦了你。"

我愣住了,手上的扳手差點掉到地上。"王叔,我...我剛在廠里站穩腳跟,不想再換地方了。"我實話實說,"再說,修機器我還算有點經驗,當警察我可一點都不懂。"

王科長看著我,語重心長地說:"小李,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是你想啊,廠里這些年不景氣,說不準哪天就要減員。公安局不一樣,那是鐵飯碗,而且還是國家幹部編製,前途大不相同啊!"

我搖搖頭:"我對機修這行挺感興趣的,再說了,當幹警要訓練、要學法律,我怕自己不行。"

"你在部隊表現那麼好,這點事算什麼?"王科長笑了笑,"行吧,你再考慮考慮,明天給我答覆。"

當晚,我翻來覆地睡不著。宿舍里其他三個人呼嚕震天響,更讓我心煩。想起在部隊時,我們八個人擠在一個宿舍,晚上誰打呼嚕太響,準會被砸枕頭。指導員教育我們要珍惜每一個鍛煉的機會。可轉行去當幹警,真的適合我嗎?

第二天一早,王科長又來了,這次是直接來我家裡。我爸媽都在,聽說這事都很興奮。

"小李啊,昨晚我專門打電話問了公安局的老楊,他說你這條件最合適,而且軍人出身,吃苦耐勞,做事認真,正是他們要的人才!"王科長語氣誠懇,還看了看我媽,"嫂子,你看,當幹部多好啊,以後小李結婚了,分房子也方便。"

我爸也幫腔:"兒子,這麼好的機會,可不能錯過啊!當幹部多好,比在工廠里修機器有出息多了!你看隔壁老張家兒子,現在在鄉政府上班,家裡人多神氣啊!"

我媽則擔心:"那警察不是挺危險的嗎?會不會有危險?"她拉著我的手,眼裡滿是擔憂。在她眼裡,我永遠是那個需要保護的小孩。

王科長笑著解釋:"嫂子,基層幹警大部分時間是做群眾工作,不會有太大危險。再說了,小李在部隊三年,這點危險算什麼?"他轉向我,"小李,你在部隊不是經常站崗放哨嗎?當幹警也差不多,主要是維護治安,幫老百姓解決問題。"

我被他們說得心動了,但還是有顧慮:"王叔,我連法律知識都不懂,怎麼當幹警啊?"

"這你別擔心,選上後有培訓,邊學邊干就行。最重要的是人品和態度,這兩點你都沒問題!"王科長信心滿滿地說,"你想啊,廠里工資才四五十,公安局能有七八十,而且福利待遇也好。"

就這樣,在王科長和父母的"協力攻勢"下,我勉強答應去面試。面試前一晚,我甚至做夢夢到自己穿著警服抓小偷,把自己驚醒了。

面試那天,我穿著借來的西裝,緊張得手心冒汗。沒想到,評委對我的軍旅經歷特別感興趣,問了很多部隊管理和紀律方面的問題。

79年退伍進工廠,後逢選調幹警不願去,科長找到我,人生就此轉變 - 天天要聞

"你在部隊擔任過什麼職務?"一位評委問道。

"我是班裡的文書,負責整理資料和日常記錄。"我如實回答。

"遇到過什麼緊急情況嗎?如何處理的?"另一位評委繼續問。

我想了想,說起了一次山火撲救經歷:"那是我服役第二年的夏天,附近山上起了火,我們連緊急出動滅火。當時情況很危急,但大家在連長指揮下,分工明確,最終控制了火勢。"

評委們點點頭,似乎對我的回答還算滿意。最後,我居然成了五個被選中的人之一。

1980年9月,我正式成為一名基層民警,被分到縣城派出所。剛開始的工作確實不適應,天天寫材料、接待群眾、處理糾紛,跟我想像的警察工作大不相同。沒有電視劇里那種驚心動魄的追捕場面,更多的是瑣碎的群眾工作。

"小李,別著急,慢慢來。"所長老馬是個老警察,頭髮早已花白,經常教我怎麼做群眾工作。"咱們乾的是瑣碎活,但都是關係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一點都馬虎不得。"

記得第一次獨立處理糾紛時,我緊張得嘴都幹了。兩家鄰居因為排水溝吵起來了,雙方都不讓步,吵得面紅耳赤。我想起王科長的話,先是耐心聽雙方訴說,然後實地查看,最後提出解決方案。雖然過程曲折,但最終雙方握手言和。

"小李,幹得不錯。"老馬拍拍我的肩膀,"群眾工作就是這樣,要有耐心,要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慮問題。"

工作雖然忙碌,但比起部隊的生活要輕鬆多了。在連隊,冬天早操要在零下十幾度的操場跑步,夏天訓練時汗水浸透軍裝。相比之下,現在的工作雖然瑣碎,但至少不用起早貪黑、風吹日晒。

所長看到我的工作態度,漸漸放手讓我做更多事情。半年後,我開始跟著老乾警出警,處理一些簡單的治安案件。每次回來,我都要寫詳細的報告,所長總會指出我的不足之處。

"小李,寫報告不是寫流水賬,要抓住要點,把事實和分析分開。"老馬的教導讓我受益匪淺。在部隊當文書的經驗在這時派上了用場,讓我的文書工作比其他新人上手更快。

有時候周末值班,所里人少,我和老劉兩個人守著整個派出所。老劉是個老民警,愛喝酒,下班後總要小酌兩杯。他經常跟我講以前的案子,有的驚心動魄,有的啼笑皆非。

"小李,你小子運氣好,趕上了好時候。我當年進來時,連件像樣的制服都沒有,自行車還是集體一輛輪著騎。"老劉喝了口茶,感慨道,"現在條件好多了,你看,連辦公室都有電扇了。"

轉眼到了1982年,我已經能獨立辦案了。那年冬天,我負責破獲了一起自行車盜竊案,抓獲了一個小偷團伙。這個案子被縣局評為優秀案例,我也被評為先進個人。所里發了一本《公安民警手冊》和一條毛巾作為獎勵,我還把這本手冊帶回家給父母看,他們臉上的自豪感讓我覺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所長對我越來越器重,開始讓我參與一些重要案件的偵辦。老同事們也漸漸接納了我這個"新人",不再叫我"兵娃子",而是尊稱一聲"小李警官"。1983年,我通過了司法考試,被提拔為派出所的副所長。

回想當初王科長來找我的那一幕,我心中充滿感激。如果當時我固執己見,可能現在還在工廠里修機器呢!工作之餘,我偶爾會去紡織廠看看,那些曾經的同事大多還在原來的崗位上,日子過得平平淡淡。

79年退伍進工廠,後逢選調幹警不願去,科長找到我,人生就此轉變 - 天天要聞

有時候,人生的轉折點就在不經意間。如果沒有王科長的那次談話,我可能永遠不會踏入公安工作。現在想想,那次看似平常的對話,卻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那天晚上值班,電視里正播著《西遊記》,我和小王一邊吃盒飯一邊看。突然想起在部隊時,連隊好不容易弄來一台14寸黑白電視,我們全連擠在會議室看《霍元甲》,那場面熱鬧得很。

"小李,下個月準備提你當所長,縣局已經研究過了。"1985年的一天,局長把我叫到辦公室,語氣平常得像是在談論天氣。

我愣在那裡,不知道該說什麼好。想起六年前還在工廠修機器的自己,再看看現在,真是恍如隔世。

回家路上,我特意繞道去了紡織廠,想找王科長聊聊。科長辦公室的門開著,他正在低頭寫東西,桌上擺著一杯濃茶,茶色都已經深得發黑。

"王叔。"我站在門口喊了一聲。

他抬起頭,看到是我,立刻笑了:"小李啊,聽說你要當所長了?"

"是啊,多虧了您當年的一番話。"我由衷地感謝道,"要不是您當初一再勸我,我可能到現在還在修機器呢。"

王科長擺擺手:"這都是你自己的本事。當初我去找你,也是看中了你在部隊練就的那股韌勁和責任心。說實話,我還真擔心你不願意去呢!"

我笑了:"要不是您來家裡做工作,我還真不一定答應。那時候我覺得自己好不容易在廠里站穩腳跟,不想再折騰了。"

"命運就是這樣,有時候需要有人推你一把。"王科長感慨道,推了推老花鏡,"人生的路啊,自己選的未必都是對的,別人指的也未必都是錯的。關鍵是要有勇氣去嘗試,去接受變化。"

離開廠子的時候,我特意繞到了當年工作的車間。機器的轟鳴聲依舊,只是操作的人換了一茬又一茬。老師傅們都已經退休了,機器還在那裡轉動。我站在門口,想起當年師傅教我如何調試機器的場景,恍如昨日。

回家路上,經過一家小飯館,飄來陣陣香味,勾起了我在部隊的回憶。記得在連隊食堂,我們排隊打飯,大鍋菜味道一般,但因為訓練累,總覺得特別香。尤其是每周四的燉肉,那是一周中最期待的一頓。現在條件好了,卻很少有那種單純的滿足感了。

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常常會想起軍營里的那段歲月。正是部隊的嚴格訓練和紀律要求,培養了我吃苦耐勞的品格和責任感,才讓我能在公安工作中得心應手。

有時候我還會夢到自己穿著軍裝站崗,或者在操場上跑步。夢醒後,那段青春歲月雖已遠去,但留下的印記卻深深烙在我的性格和習慣中。每天早晨,我還保持著部隊的習慣,五點半準時起床,疊好被子才出門。妻子常笑我:"你都當所長了,還這麼認真啊?"

79年退伍進工廠,後逢選調幹警不願去,科長找到我,人生就此轉變 - 天天要聞

"這不是認真不認真的問題,而是習慣。"我總這麼回答,"部隊的好習慣一輩子都受用。"

如今回想起來,我無比感謝當年那個看似普通的談話,那次談話改變了我的一生。有時候,命運的轉折就在一念之間,就看你是否有勇氣邁出那一步。而我,幸運地遇到了那個推我一把的人——王科長。

師友們,這個故事最打動你的地方在哪裡?

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舒心小屋」讓官兵展笑顏,靜心之所成了不可或缺的存在 - 天天要聞

「舒心小屋」讓官兵展笑顏,靜心之所成了不可或缺的存在

新疆軍區某邊防團某連為官兵搭建設施助力心理服務——「舒心小屋」:給你一個好心情■王選利 劉欣雨推薦理由工作訓練生活緊張而忙碌,是基層官兵的常態。不過,身處集體之中,總會有那麼一個時刻,想要擁有一個安靜的空間,盛放那些不想外露的情緒,或者不被打擾地獨處一會兒。新疆軍區某邊防團某連緊貼官兵需求,在宿舍樓...
紅場閱兵三大看點  王明志:在當下為結束俄烏衝突營造有利國際政治環境 - 天天要聞

紅場閱兵三大看點 王明志:在當下為結束俄烏衝突營造有利國際政治環境

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將於5月9日在莫斯科紅場舉行,正式開始前的最後一次綵排已於5月7日順利完成。今年的紅場閱兵式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亮點? 新銳武器首亮相當地時間5月3日,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第二次綵排在莫斯科舉行(來源:央視新聞)在5月7日的綵排中,俄方共有超過1萬名軍事人員參加...
美軍測試AR全息戰場模擬系統:頭顯與沙盤共築多兵種協同推演新範式 - 天天要聞

美軍測試AR全息戰場模擬系統:頭顯與沙盤共築多兵種協同推演新範式

據 AXIOS 最新消息,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日前利用 Anduril Industries 研發的 AR 頭顯和一個名為「Sandtable/沙盤」的基物模擬進行了戰場演練。儘管官方對演練細節並未過多披露,但從 AXIOS 的報道中,這似乎是一個全息甲板般的虛擬世界,支持十幾人同時沉浸其中,共同查看戰場模擬態勢。美國陸軍中將、未來與概念中心主任戴...
印軍又搞事情:是想「找回面子」,還是升級戰爭? - 天天要聞

印軍又搞事情:是想「找回面子」,還是升級戰爭?

印度又在邊境搞事情了!據《印度快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說法稱,當地時間5月7日晚9點,印度空軍將在印巴邊境的拉賈斯坦邦舉行大規模空中演習,出動包括「陣風」、蘇-30和幻影-2000在內的所有主力戰機,軍演將持續到9日凌晨3點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