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再次做出部署,向中東地區增調了第二支航母艦隊,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調動,會造成哪些影響?美軍的戰略失衡,又會引發哪些連鎖反應?
據央視新聞報道,美國將原本於亞太地區活動的「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群,臨時抽調至中東地區,支援正在和胡塞武裝作戰的「哈里·杜魯門」號航母,這同時意味著,美軍在亞太地區的航母力量,或將再次出現「空窗期」。
【美軍抽調第二艘航母對付胡塞】
美軍給自己惹上大麻煩
從美方的調動來看,美軍似乎已經打定了主意,要和胡塞武裝「死磕到底」,這一舉動表面上是為了解決局部衝突,但從戰略層面來看,卻可能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暴露了美國在軍事資源分配和全球戰略布局上的諸多問題。
從客觀角度來看,美國將第二艘航母調往中東,表明其對中東地區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同時也意味著亞太地區的防禦力量相對削弱。
儘管美國海軍擁有全球最多的航母艦隊,但根據「三分之一原則」,美軍一般只有約三分之一的航母處於部署狀態,另外兩部分分別用於訓練和維護。
因此,此次行動導致「卡爾·文森」號離開亞太,其他航母力量如「福特」號和「華盛頓」號都需要時間休整,這使得美軍在亞太地區,暫時缺乏拿得出手的海上威懾力量。
事實上,這種現象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直接讓美國的盟友們感到了不安,認為美國無法完全履行其在亞洲的安全承諾,對於依賴美國保護的國家而言,這種現象可能促使他們重新評估與美國的關係,甚至考慮與其他大國建立更緊密的合作。
此外,在當今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的情況下,美軍的「深度介入」戰略意味著,其需要同時應對來自多個方向的挑戰,而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顯然難以長久維持。
【美軍拆東牆補西牆註定無法長久】
美國的野心使得美航母疲於奔命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三分之一原則」,美航母之所以疲於奔命,還和美國不斷膨脹的野心有關。
美國雖自詡為「世界警察」,其工業實力卻出現了嚴重的衰落,導致美國海軍在航母維護和後續建造方面出現了一系列失誤,比如「華盛頓」號的維護期嚴重拖延,導致後續排隊等待的其他航母只能這麼乾等著。
而得不到維護的航母「帶病上崗」,又會更頻繁的發生事故,導致維修需求更加緊迫,進一步影響了整體部署計劃,形成了一個循環。
與此同時,美國還號稱自己承擔著「廣泛的國際責任」,從東亞到歐洲,從中東到非洲,基本是「十處打鑼九處有它」,而有限的航母數量難以滿足如此廣泛的需求,當一個地區出現緊急情況時,其他地區的防禦力量必然受到影響,形成所謂的「戰術威懾空窗期」。
【高負荷戰鬥讓美軍疲於奔命】
美軍肆意妄為的影響已初步顯現
不難看出,近年來為了彌補資源不足的問題,美軍經常讓航母延長部署時間或縮短維護周期,這種「透支式」的使用方式雖能短期內解決問題,但長此以往將會帶來一系列嚴重後果,如設備老化加速、人員疲勞增加、事故風險上升等。
在這個背景下,美國雖然表面上還高喊著「對抗中國」的口號,實際上卻連一個地區性武裝都拿不下,還需要增調第二支航母力量去「確保安全」,顯然是沒有再顧及中國的能力了。
【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美軍的威脅只會越來越小】
出現這種現象,既是美軍肆意插手其他地區事務的負面影響,也是美國出現衰落跡象的有力證據,暴露出其在全球範圍內資源分配和戰略布局上的困境。
所謂「國雖大,好戰必亡」,美國儘管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航母艦隊,但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其威脅性將大打折扣,到時候其設下的所有封鎖都將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