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意外的,美國六代機項目公布了,意外的是合同竟然給了波音。這架用第47屆總統特朗普這個特殊數字命名的F-47到底實力如何呢?和殲36相比雙方又孰優孰劣?下面讓我們就來看看 「下一代空中優勢」NGAD的真面目。
美國六代機項目公布並不意外,因為NGAD早在拜登時期就已經浮出水面,洛馬和波音都競標參與了。但是因為成本太高,是否簽約製造這個難題就留給了特朗普。但是沒想到合同卻落到波音身上,這或許對我們來說還是個好消息。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如果由波音來負責F-47,那麼殲36在起跑線上可能就會獲得三大領先。
首先是發動機方面的領先。殲36的兩次試飛中,已經明確展示了自己的三髮結構,左右兩發用機頭兩側DSI進氣道,而中間的發動機進氣道則採用座艙後方「背負式」設計,既能在試飛時用三台WS-10C,也能量產後採用衝壓或旋轉爆震發動機,這樣既兼顧了成本和研發進度,又不耽誤今後的性能升級。這種氣動布局是殲36的巨大創舉,也可能是今後六代機的標準之一。
而反觀美軍六代機F-47的發動機現在卻問題重重。比如成本問題,雖然通用和普惠都推出了變循環發動機,但是這個發動機成本太高,美軍也無力承擔。這就導致在F35上使用了航程更短的F135-PW-100/400。
而且普惠的技術也受到質疑,這次馬斯克清查過程中,認為F22使用的F119-PW-100涉及數據虛標,其推重比目前在已從推重比10修改為7.95。而F135正是F119基礎上研發的,性能肯定也要縮水。因此F-47能不能用上高性價比的航發還是個大問題。而本來是中國航空最大短板之一的發動機,現在反而成了美國的心病,這就是去工業化的惡果的顯現,技術這種東西是很客觀的,你不投入就是要退步,誰也保不了你。
其次研發進度上的領先。這次特朗普宣布F-47後只公布了一個模糊的渲染圖,卻強調已秘密試飛5年。要知道B-21當初就大肆造勢宣傳,F-47試飛5年了能沒有隻言片語?很難讓人信服。反而落選的洛馬六代機相關圖片曾出現在網路上。甚至渲染圖上F-47還有鴨翼,要知道殲20的鴨翼可是備受西方詬病,波音這是打不過就加入?
反觀殲36目前已經先後進行了兩次試飛,尤其是第二次試飛中沒有殲20護航,同時起落架全部收起,還進行低空小半徑快速轉彎,5秒內達到300度,沒有出現發動機丟失動能補能的情況,展示了殲36紮實的研發進度。
目前特朗普稱F-47會在他的任期內建成,而機隊會在未來幾年編製。特朗普說話有多少可信度大家心知肚明,一般認為F-47至少還需要10年完成建造工作,這還是美國工業化水平不進一步下滑的情況下,大概率殲36會比F-47先一步量產列裝。
最後就是製造方面的優勢了,這可能是F-47的最大短板,因為波音來了。波音由防務、民航和太空三個領域組成,民航領域的敗筆大家都知道,單說防務領域T-7A「紅鷹」教練機、KC-46A加油機存在「結構裂縫」的嚴重質量問題,甚至總統空軍一號都延期了。航空航天項目上「星際客機」、SLS火箭也有嚴重超支。這波音去年出現54億美元巨虧,宣布出售航天業務,其國防負責人科爾伯特去年剛被解僱。
說到超支F-47的單機造價就超過3億美元,開發製造合同超過200億,達到F35的三倍。而波音上一次參與戰鬥機研發,還是遙遠的F35驗證機X32,結果還失敗了。因此技術落後,還有超支惡習的波音很難說能夠保質、保量、保時間的情況完成F-47項目,反正到時候伸手向特朗普加錢就行了。
雖然目前我們只能對F-47管中窺豹,但一款戰機的研發生產離不開工業的土壤,而波音現的困局正是因為「去工業化」造成的,恐怕結出的F-47也是一個苦果了。只能說特朗普在選擇波音更像是為了給它輸血,而不是真正考慮技術問題, 綜合以上我們提到幾點,F-47唯一超過殲36的可能也只有這個編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