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次戰役結束後,麥克阿瑟判斷志願軍入朝兵力不足3萬,遂策劃「聖誕節回家」計劃,企圖在聖誕節到來之前佔領朝鮮全境,結束這場戰爭。
中央對朝鮮局勢分析之後,派9兵團秘密入朝在長津湖地區設伏,依託嚴寒和地形優勢,分割殲滅美第10軍。在這場戰鬥中,志願軍因嚴寒凍餓減員超過2.8萬人,其中凍亡4000多人。
就在大部分部隊都在忙於救治凍傷的時候,人們發現有一支部隊凍傷減員最少,調查之後才知道,這背後是因為師長餘光茂在入朝前,下了一道所有人都難以理解的荒唐命令。而正是這一道荒唐的命令,救了全師指戰員的性命。
餘光茂出生在江西崇義一戶貧苦的僱農家庭,16歲加入紅軍,在紅軍中歷任排長、連指導員等職務,參加過第四、第五次反「圍剿」戰役,隨部隊走過長征路,到達陝北之後又參加了吳起鎮、神木等戰役。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餘光茂調任新四軍,參與創建了蘇北抗日根據地,在郭村保衛戰、黃橋戰役等著名戰鬥中,都能看到餘光茂的身影。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餘光茂歷任華東野戰軍旅參謀長、師長等職務,參加過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在解放上海的戰鬥中,餘光茂率部殲敵萬餘名,為上海解放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餘光茂作為志願軍20軍89師師長,率部入朝作戰。原本餘光茂的部隊應該一刻不停地跨過鴨綠江,立刻投入朝鮮戰場,但餘光茂到達瀋陽之後,立刻感受到了北方特有的寒冷。
在出發前,餘光茂就聽說朝鮮比東北的天氣還要寒冷,因此到達瀋陽之後,餘光茂緊急叫停,向上級申請停留一天,讓戰士們採購禦寒的裝備,同時餘光茂還下令,所有人將隨身帶的棉被拆開,用裡面的棉花做成帽子和手套。
正是因為這一道命令,讓89師的所有指戰員都有了全套的禦寒裝備。長津湖戰役打響後,89師僅僅付出了凍傷400多人的代價,比其他部隊整整少了一半還多。在極端寒冷的環境下,89師保存了實力,全殲美軍運輸隊,餘光茂再次下令,將繳獲的3000多條羊毛毯剪碎,盡量分發到每一個人手上,進一步保障指戰員們的戰鬥力。
長津湖戰役之後,89師的戰士們紛紛稱讚餘光茂有先見之明,他的禦寒策略也被載入軍史,成為志願軍後勤保障和逆境作戰的典範。
從朝鮮戰場下來後,餘光茂歷任20軍軍長、上海警備區副司令員等職務。在1955年全軍大授銜時,餘光茂被授予少將軍銜。改革開放以後,餘光茂堅決支持中央的裁軍決定,主張精簡編製與提升科技裝備並重,同時在軍區會議上,餘光茂還多次強調:「軍隊要服務改革開放大局。」
1998年,餘光茂在上海病逝,享年83歲,他的骨灰被安葬在龍華烈士陵園。之後餘光茂的家鄉還設立了陳列館,專門展示其卓越的戰功和嚴謹的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