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俄烏衝突為表象的俄美衝突正在以「俄勝美敗」的態勢走向結束!
我之所以對俄美衝突做出這樣的判斷,基於的理由是:美國政府承認所謂俄烏衝突是美方對俄方的一場代理人戰爭,而戰爭勝敗判斷的標準是看哪方實現了自己的戰略目標。
美方的戰略目標是削弱俄羅斯使之徹底失去大國地位,俄方的戰略目標是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
到目前,烏克蘭戰場的態勢是:俄並未被削弱,其2024年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高達4.1%,俄在戰爭中處於明顯的優勢地位。美方明確表示烏克蘭放棄應收復國土和加入北約的幻想,美國政府主動尋求與俄羅斯改善關係。
由此判斷,俄羅斯基本達成了自己的戰略目標,美國沒有達成自己的戰略目標。
於是 ,就有了「俄美衝突俄勝美敗」的結論。
由於美方採取的是代理人戰爭,而且這個代理人由兩部分組成,烏克蘭代理戰鬥部,歐洲(北約的歐洲國家和歐盟)代理後勤部,所以美方的失敗的具體成本由這兩個代理人承擔,美國本身卻成了戰爭的受益者,所以美國這個失敗者看起來很像個勝利者。
美國政府對這場以俄烏衝突為表象的俄美戰爭的判斷是:若繼續打下去不符合美國利益!如果歐洲方面覺得需要打下去,美國政府不管,歐洲的安全由歐洲人自己負責。如果歐洲還希望美國保障其安全,就需要向美方交納高額保護費。為此,歐洲各國應該把國防預算提高到國民生產總值的5%。
歐洲方面似乎想繼續支持烏克蘭打下去,但失去美國的支持,而且美國政府似乎還在幫助俄羅斯向烏克蘭和歐洲施壓,對烏、歐而言這場戰爭繼續下去的意義已經不大了。據特朗普最不樂觀地估計,戰爭也不會拖過2025年。
這場俄美衝突不僅是以俄勝美敗的結果而結束,而且急於結束戰爭的是美國政府。特朗普把烏克蘭利益雙手奉給普京的姿態被西方自己的媒體譏諷為投降。美國政府的這種低姿態無異於承認俄羅斯不可戰勝,俄羅斯仍然是響噹噹的一流大國。
戰爭結束後,俄羅斯也會重新樹立起一流大國的雄心,再次加入爭霸世界的行業。
所以,我對俄美衝突結束後的世界格局的一個基本判斷是:世界將進入大三國演義時代!
二戰後,世界格局是美蘇兩強爭霸。按時下人們的強弱觀念,上世紀後半葉的新中國是一個弱國,根本不可能做三足鼎立中的一足。但是,毛澤東主席的「三個世界」的理論付諸於實踐的結果,使得中國很微妙地成了三足中的一足。所以,那個時候世界格局就有了一個大三國演義的雛形。這得益於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最基本國策,始終保持自己是一個主權完整的國家。
放眼世界,那個時候也只有中、美、蘇是主權完整的國家。西歐大都是美國的盟國,東歐大都是蘇聯的盟國,盟國意味著依附於盟主,就必須讓渡一部分主權給盟主。印度在美、蘇之間來回跳躍,也缺乏真正的獨立性,所以難以成為鼎立之足。
有人會問,中國在韜光養晦的那段日子裡是不是對美國示弱了?我說,那段時間我們為了專註於發展在一些方面是吃了些虧,隱忍並不等於示弱,我們始終沒有給誰讓渡過哪怕一星半點主權。
反倒是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在很長一段時間想融入歐美體系,葉利欽就不用說了,普京還申請過加入北約呢!所以,蘇聯解體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世界一超獨霸,三足鼎立的俄羅斯這一足瘸了,中國這一足隱了。俄羅斯從新認識到完整主權的重要性還應歸功於拜登政府,一場俄烏衝突打醒了俄羅斯。這北極熊一旦醒來,就一定不會再去尋求做誰的附庸,三足鼎立的俄羅斯那一足又立了起來。
中國呢?想繼續韜光養晦都不成了,美國國會的一紙《科學與競爭法案》表明,三足鼎立的中國這一足已經突兀在世界格局中,隱不下去了。
特朗普說得對,歐盟的成立就是為了搞砸美國。歐盟搞了個歐元想和美元平分秋色,這就是美國轟炸南聯盟的原因:歐洲戰火一燃,歐元應聲下跌。歐洲都是一些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它們在地球上橫行霸道那會兒美國還沒有出生呢!它們信奉的就是弱者應當做強者的食物,故當美國借二戰之機崛起後,它們心裡再不服氣也願意匍匐在美國腳下做附庸。只要歐洲人擺脫不了這種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思維方式,做附庸就是歐洲的宿命。儘管搞了個歐盟,可它仍然是一個散裝體,很難形成統一意志,更沒有完整的主權,不可能成為鼎立之足。中國期望世界多極化,可人家歐盟自己不爭氣,跪慣了,中國也沒有辦法!
大三國演義的世界格局很像一張棋盤,下棋的只有中、美、俄。即只有中、美、俄才是棋手,其餘的要麼體量太小,要麼甘做附庸,那就只能做棋子。
換句話說,做附庸就做不了棋子。由此我就想到中俄為什麼只做合作夥伴,不做盟國。因為結盟這事必然有一家是盟主,中與俄都不願意對方做盟主,自己做附庸。做附庸意味著做不了棋手,只能做棋子任人擺布。夥伴的地位是平等的,關係可以親密親密再親密,但就是不能只聽你的或只聽我的。
俄羅斯人和美國人有相同的基因,都想做盟主。原來的蘇聯就是社會主義陣營的盟主,搞了一個軍事組織華約。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的盟主,搞了一個軍事組織北約,兩個陣營對立起來打冷戰。中國一開始也不得不加入社會主義陣營,但又不願意做蘇聯的附庸,所以後來分手了。中國堅持獨立自主、主權完整,中國深知獨立自主、主權完整是做棋手的前提。蘇聯一旦動搖了獨立自主和主權完整的意志,馬上分崩離析變成棋子,被美國玩於股掌。這段歷史就是今天中俄不結盟的邏輯底層。經過這三年戰爭的教育,俄羅斯也理解了中國不結盟的原由:中國不願意做俄羅斯的棋子,中國也還沒有實力也不願意讓俄羅斯成為自己的棋子,擺布棋子的成本有時也很高,累贅多了身段也就不靈活了。
大三國演義的這三個棋手很有意思。中國堅決不結盟,美國熱衷於結盟,俄羅斯既可以接受結盟又可以接受不結盟。這就是這三個棋手在大三國演義棋局中的不同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中、美、俄在大三國演義中的命運走向可能很不一樣。
美國信奉結盟那一套,它經常享受結盟的好處:糾集一幫附庸打家劫舍。但凡是附庸都有一個個性:有奶便是娘。某一天俄羅斯實力大於美國了,美國的這些附庸就有想法了。美國為了讓這些附庸忠於自己就不得不付出高額的維護成本,還可能因為爭奪附庸引發與俄羅斯的戰爭,這個成本就更沒有上限了,說不定被附庸拖垮也未可知。特朗普大概就意識到這一點,所以要求附庸們安全自己負責,要麼繳納高額保護費。美國有一個性格:見不得別人好。見一個收拾一個,美國就是這麼過來的。拜登和特朗普都是這個德行,拜登想先聯合歐洲收拾俄羅斯再收拾中國,特朗普想聯合俄羅斯把中國收拾了在找俄羅斯算賬。
他倆的策略不同,卻聯手給俄羅斯創造了回歸大國地位的機會,圓了普京「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的夢。總之,美國不滿意多極化,更不滿意三足鼎立,他要搞他的單極化,搞美一家獨大,成為世界絕對的霸主,特朗普說了他要成為「和平的締造者和統一者」嘛!美國把中國視為頭號競爭對手,欲置中國死地而後快,就是這種性格的反應。美國的性格決定美國的命運,要麼成為霸主,要麼一敗塗地。就美國政府當下這種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搞法,前者概率小於後者。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便衰落也還有一個較長的衰落期。所以,地球上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中美俄三足鼎立的格局。
俄羅斯所走的路線和美國一樣:霸道路線。這就決定了它必然和美國爭霸。俄羅斯的優勢在於地大物博、資源豐厚、戰略迴旋餘地大。俄烏衝突結束後,他的首要任務是發展生產,把他的經濟體量做大。這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在這個時間裡,它會保持和中國的友好關係,還會修復和歐盟及美國的關係,但卻不會停止與美國爭奪地緣政治利益。
在中東,俄羅斯保留著軍事基地,還有伊朗等可以做盟友。當然俄美爭奪中東也可能有合作:分享中東地區的戰略利益。在世界的其它熱點地方,俄羅斯也可能和美國有爭奪。不過這三年的經驗和教訓對俄羅斯的性格會產生影響,比如減少對結盟的興趣。這三年,俄羅斯主要靠背靠中國這個夥伴就戰勝了美國龐大的盟友體系的絞殺,它或許對夥伴關係更有興趣,對中國的全球戰略或許有所領悟或借鑒,這種領悟和借鑒有助於優化中俄關係,保持中俄關係的長期穩定。
中國堅決不結盟,當然不能因此就受人欺負,怎麼辦呢?唯一的辦法是使自己強大到沒人敢欺負。所以,中國必須崛起,必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已經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只要不犯顛覆性錯誤,只要實現了科學自主和財富自由,中國的崛起無人可以阻擋。中國走的是王道,信奉合作共贏、相互成就,每個國家不論大小強弱都可以成為中國平等的夥伴,中國不會為維護結盟關係付出成本,自然也不會因為結盟關係侵蝕我們的主權。
我們應該注意到,中方表述中美關係的原則是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中方表述中俄關係的原則是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為啥會有這種不同呢?因為對美的三原則更為基本,是對俄三原則的前提,當下的中俄關係已經做到了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所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具體的三原則。許多人不理解中俄關係三原則,比如最近俄羅斯與伊朗簽了個什麼協議,就有人跟著帶節奏的媒體驚呼俄羅斯撇開中國了!中俄有裂縫了!中俄不結盟,意味著俄羅斯與其它國家展關係不一定要先徵得中國同意,中國與其它國家發展關係也不一定先徵得俄羅斯同意。
中俄不對抗,意味著中俄有矛盾時也不會導致關係惡化。夥伴關不等於沒有矛盾,有了矛盾不搞對抗而是坐下來協商。不針對第三方,正是為了保障中俄合作不受第三方干擾。比如中俄聯合軍演,你美國不要說三道四。最近俄羅斯與美國互動頻繁,中國表示樂見其成,發展俄美關係是俄羅斯主權範圍內的事,中國不會因此認為俄背叛中國了。中國領導人反覆重申「中美兩國間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和廣闊合作空間,可以成為夥伴和朋友,相互成就,共同繁榮,造福兩國,惠及世界。」俄羅斯也沒有表示不理解。
中、美、俄三足鼎立,應該不是等邊三角形。按國家力量論,美國第一,中俄各有所長。這種國力結構自然會使中俄關係更近以便於抵抗來自美國的壓力,以便總體上保持穩定。因此,中美俄三角形很像現實中的地理結構:中俄相鄰,美國在遙遠的大洋對岸。
美國全力以赴絞殺俄羅斯時逼得中俄關係靠近,但這種靠近發生了內化,使得它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長遠之策,中俄關係不會因為俄美關係改善而疏離。如果俄烏衝突結束,美國施加給俄羅斯壓力撤去,美國也像絞殺俄羅斯那樣絞殺中國,俄羅斯不僅不會在中國背後捅刀,還會像中國支持俄羅斯那樣成為中國可靠的後背,我們對此應該有信心,無需私下疑神疑鬼,被美國的NGO所利用。
中、美、俄大三國演義的故事很可能延續到本世紀末。當然有很多變數,比如歐盟某一天真的一體化不再散裝不再做附庸,比如印度發生徹底的社會革命形成一個強大的國家……那時世界真的會形成超過三極的多極化。還有一個變數就是科技革命。本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的發展之迅猛超出了人們的想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生產力的發展會顛覆性地改變生產關係,我們很難預測五十年、一百年以後的世界是個什麼樣子,樂觀地說可能會實現共產主義,悲觀的說可能會使人類走向毀滅。
我們還是保持樂觀的心態好,希望近三十年的大三國演義能給世界帶來和平與繁榮,建成人類命運共同體。
註:本文作者為「秦安戰略」智庫核心成員牟林,為本平台原創作品,歡迎朋友們留言交流,一起網聚智慧、網聚人氣、網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