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的軍事衝突正在上演,這次主角是美軍和葉門的胡塞武裝,特別富有戲劇性的是,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裡,胡塞武裝就對美國的空襲作出了迅速而猛烈的回應。那麼,這場衝突的背後究竟隱藏了哪些不為人知的細節呢?
特朗普闖下大禍:呼嘯而至的戰爭
故事要從3月15日說起。這天,特朗普總統拍板決定對葉門的胡塞武裝進行空襲。這場空襲迅速造成了31人死亡,101人受傷,令人咋舌的是,其中大部分都是無辜的婦女和兒童。如此迅速且猛烈的打擊,顯然不只是在敲山震虎—它似乎更像是向伊朗發出的隱蔽信號。
或許美國以為這次空襲會讓胡塞武裝聞風喪膽,但胡塞並沒有選擇沉默,而是在短短的24小時內強勢反擊,向紅海的美國航母「杜魯門號」發射了18枚導彈,並動用了巡航導彈和自殺式無人機群。而這僅僅是胡塞表態的一部分。
胡塞武裝的反擊:給美划下紅線
胡塞武裝給世界上了一課:即便是武器相對落後的勢力,也能用游擊戰術和出其不意的攻勢攪得強敵不得安寧。「我們的攻擊行動絕不是虛張聲勢,而是有備而來的。」胡塞武裝的發言人這樣表示,並對外展示了自家的「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導彈,還有號稱能躲避雷達的無人機。
胡塞武裝領導人阿卜杜勒·馬利克·胡塞還給美國划下了紅線,所有美國軍艦都是襲擊目標,並且禁止美國船隻穿越。
這種表現不僅展示了胡塞對於自身技術能力的自信,還昭示了其在紅海地區的戰略威懾能力。即便是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也不得不嚴陣以待。
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美航母緊急後撤
美軍對胡塞武裝的強硬態度,最終又是如何收場的呢?從後來美國航母的行動軌跡來看,杜魯門號已經後撤到了距離葉門600公里之外。這種安全距離的選擇,讓人不禁懷疑,美軍面對胡塞武裝的「冷槍冷炮」,確實有些招架不住。
這種後撤看似是為了規避風險,但無疑也暴露了美軍在紅海水道狹窄、地形複雜情況下狼狽的一面。面對胡塞武裝的岸基導彈和無人機,美軍的航母編隊毫無靈活機動的空間。
伊朗的問題又來了:美方急了要「開戰」
在此衝突情境下,伊朗再次被牽涉進來扮演「受氣包角色」。美方早已指認伊朗為胡塞武裝背後的支持者,並揚言將對伊朗相關船隻採取行動。面對美國的咄咄逼人,德黑蘭顯然不會坐以待斃。
伊朗很清楚,美國藉助葉門問題,目的就是對其施壓。然而,事情並不會簡單到用幾次空襲就能解決的地步。美國想藉機敲詐伊朗,完全忽視了伊朗在葉門的長遠利益。伊朗一直以來都是通過技術和顧問支持來壯大胡塞武裝的抵抗能力。
美國為何疲於應對?誰能笑到最後?
儘管美國擁有強大的海空軍力量,但在打擊胡塞武裝方面卻一直舉步維艱。胡塞武裝對地形的熟悉,加上伊朗的援助,使其具備了一定的反擊實力。
美國在中東頻繁介入,並非一帆風順。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前車之鑒顯示,美國的地面干預往往事與願違。胡塞武裝的生存能力及其反擊方式,根本讓美國無法輕易得到想要的結果。
這場衝突的棋局還在繼續。美國強行介入葉門戰爭,將陷入更深的泥淖。這不是特朗普期望的結果,也難怪他會招致國內外的批評聲浪。
胡塞武裝的反擊力度雖然有限,但對於美國來說,卻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對手。在伊朗的扶持下,這支力量更像是一把懸在美國頭上的利劍。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爭端的背後更深層次的地緣政治角力,這是任何一方都無法輕言放下的包袱。未來的中東局勢,無疑會更加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