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天狼
近日,一則「解放軍055大驅環澳航行後銹跡斑斑」的消息在島內互聯網上瘋傳,引發了不少關注和討論。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這則消息不僅完全失實,還暴露了台媒在軍事報道上的「業餘」水平——他們竟然將美軍生鏽的驅逐艦誤認為是中國最先進的055型驅逐艦,甚至還有網友嘴硬地辯解:「舷號就是55,肯定沒錯!」這一烏龍事件不僅讓台媒淪為笑柄,也讓外界再次見識了其「移花接木」式的報道風格。
▲生鏽的美軍驅逐艦變成了中國055大驅
這則消息的源頭是台灣某親民進黨媒體在3月11日發布的一篇「報道」。報道中聲稱,解放軍055型驅逐艦在環澳航行後「銹跡斑斑」,並配上了幾張所謂的「印尼網民拍攝」的照片。然而,這些照片不僅帶有明顯的微信公眾號水印,還被眼尖的網友發現,照片中的軍艦根本不是中國的055大驅,而是美軍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具體來說,照片中的四艘軍艦分別是:ddg-55「斯托特」號,2020年10月返回諾福克軍港時被拍到嚴重生鏽;ddg-54「柯蒂斯·威爾伯」號,2018年訪問香港時被拍到銹跡斑斑;ddg-65「本福德」號,2016年在關島進行吊裝訓練時被拍到艦況糟糕;lsd-43「麥克亨利堡」號,2019年在德國參加活動時被拍到銹跡明顯。這些軍艦的共同特點是,都以「生鏽」聞名,而台媒卻將它們張冠李戴,硬生生地扣在了中國055大驅的頭上。
▲滿身銹跡的美軍「斯托特」號驅逐艦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台媒在報道的評論區中,還有台灣網友還「煞有介事」地分析道:「舷號就是55,肯定沒錯!」顯然,他們將美軍ddg-55「斯托特」號的舷號「55」誤認為是中國055型驅逐艦的型號「055」,這種低級錯誤不僅暴露了部分台灣網友對軍事知識的匱乏。事實上,中國055型驅逐艦的舷號並非「55」,而是以「101」開頭,例如首艦「南昌」號的舷號為101。而美軍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則以「ddg」開頭,舷號為兩位數。
進一步調查發現,台媒的這篇報道並非原創,而是「移花接木」自一篇微信公眾號文章。原文是一篇對比中美海軍艦艇維護水平的正常文章,其中提到了美軍艦艇生鏽的情況,並配上了相關照片。然而,台媒卻將這些內容斷章取義,硬生生地改成了「解放軍055大驅銹跡斑斑」的假新聞。
▲解放軍什麼時候用上美製m2重機槍了?
更離譜的是,台媒還引用了原文中另一組照片,聲稱「中國艦艇武器上全是銹跡」。然而,這些照片實際上是美國海軍「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運輸艦lpd-26「約翰·p·默薩」號的水兵拍攝的,展示的是美軍艦載機槍的銹跡。台媒卻將這些照片張冠李戴,硬說成是「解放軍裝備m2機槍」的證據,令人忍俊不禁。
儘管台媒的報道漏洞百出,但令人意外的是,評論區卻形成了一種「無知狂歡」的氛圍。大部分的台灣網民在缺乏基本軍事知識的情況下,紛紛對「解放軍055大驅銹跡斑斑」的消息表示「震驚」和「嘲諷」。然而,也有少數清醒的網友指出:「我怎麼不知道老共何時從美國買到了方陣快炮(即台灣地區引進美製「密集陣」近防炮後的別名)?」、「原來老共也用和台軍一樣的.50機槍哦(即美製m2重機槍)?」這些評論不僅揭露了台媒報道的荒謬,也讓評論區成了笑料集散地。
▲這兩張機槍生鏽的照片,原本拍攝於美軍「聖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艦
這一烏龍事件不僅暴露了台媒在軍事報道上的「業餘」水平,也讓人對其「專業水平」產生了嚴重質疑。作為媒體,最基本的職責是核實信息的真實性,而不是為了博眼球而隨意「移花接木」。台媒的這種做法,不僅誤導了公眾,也損害了自身的公信力。
更重要的是,這一事件也反映了台島社會在軍事認知上的局限性。許多網民對軍事知識缺乏了解,容易被不實信息誤導,甚至形成「無知狂歡」的氛圍。這種認知水平的不足,不僅影響了台島社會的理性討論,也為其未來的發展埋下了隱患。
▲現實中的055大驅經過一個多月的「環澳之旅」,艦體表面僅有輕微的銹跡
台媒將美軍生鏽驅逐艦誤認為中國055大驅的烏龍事件,不僅讓台媒淪為笑柄,也讓外界再次見識了其「移花接木」式的報道風格。這種不負責任的報道方式,不僅誤導了公眾,也損害了媒體的公信力。與此同時,這一事件也從側面反映了中國055型驅逐艦的強大影響力。作為中國海軍最先進的驅逐艦,055型不僅在國際上備受關注,也成為了某些勢力「抹黑」的對象。然而,無論台媒如何「移花接木」,都無法掩蓋055型驅逐艦的強大實力。
未來,隨著中國海軍的不斷發展,055型驅逐艦必將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而台媒的「丟人現眼」,只會成為歷史的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