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春來幹勁足。在位於濟南市章丘區的伊萊特能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伊萊特」)核電深海工程高端裝備科創產業園裡,冶煉、鍛造、機加工等環節忙碌而緊張,而崗位上的黨員發揮著過硬的「鍛造力」,確保各個環節有條不紊。多年來,正是高質量黨建切實助力了伊萊特高質量發展。
近期,伊萊特打造的「『伊』心向黨 鍛造未來」品牌獲評濟南市優秀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在伊萊特發展中,這個品牌發揮了怎樣的力量?
1000多個日夜「拼」出世界第一環
「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伊萊特相關負責人表示。
曾在全網引發廣泛關注的「世界第一環」,這背後,離不開伊萊特黨員的努力。
回憶製造過程,伊萊特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我國第四代核電項目中的部件,核電支承環對材料和工藝的要求全球罕見,此前國際上尚無前例。從2016年項目立項到2019年產品下線,三年多的時間裡,由黨員突擊隊和黨員骨幹組成的科研團隊,克服重重阻力,與原子能院、中國科學院金屬所團隊一道,反覆模擬試驗,奮戰1000多個日日夜夜,完成全球首件直徑15.673米的奧氏體不鏽鋼支承環,該部件屬於中國原創性技術,一次性打破三項世界紀錄。
2022年,該項目2號工程的兩件支承環再次在伊萊特啟動。伊萊特黨組織再次發揮引領作用,最終再次成功製造出相同尺寸的奧氏體不鏽鋼無縫整體鍛環。其中,直徑15.673米的「世界第一環」,成功申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伊萊特成為最大的整體環軋鋼環製造商。
談及成形工藝製造過程,伊萊特核能重裝總經理助理兼鍛壓車間副主任徐延續仍歷歷在目。2022年8月10日,在1200℃鋼坯成形的關鍵時期,負責操作軋環機的徐延續連續半個月吃住在工廠,緊盯成形質量,成功完成直徑15.673米支承環的最終成形。
「在伊萊特,黨員在科技攻關、產品研發、項目突擊中以實際行動發揮了模範帶頭作用。」伊萊特相關負責人表示。
僅用11個月完成同類規模工廠3年才能建成的項目
如今,伊萊特核電深海工程高端裝備科創產業園已成為該企業生產製造的重要基地。回顧建設過程,該園區僅用時11個月,而正常建設工期為3年。如此速度背後,所展現的正是伊萊特黨組織的戰鬥力。
伊萊特相關負責人告訴新黃河記者,2021年建設核海產業園時,為保證項目快速投產達效,按照「支部建在項目上,黨旗飄在工地上」的思路,伊萊特成立由12名黨員和設備商工程技術人員組建臨時聯合黨支部,各項目、工段負責人均由黨員擔任,帶領廣大職工搶工期。
「不管嚴寒酷暑,項目建設團隊24小時吃住在工地,從破土動工到開業慶典,僅用11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同類規模工廠3年才能完成的項目,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得到充分彰顯,用事實徹底征服了外方合作夥伴。」上述負責人表示。
在「『伊』心向黨 鍛造未來」思政品牌打造過程中,伊萊特秉持「支部建在項目上」,錨定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總目標,做到項目在哪裡,黨組織保駕護航就到哪裡。
讓黨建與企業高質量發展「比翼齊飛」
「事業成敗關鍵在黨,核心在人。」伊萊特相關負責人告訴新黃河記者。
在實際工作中,伊萊特堅持黨建與生產經營融合,建立機制、創新載體,推動黨建「有形」,讓黨員身份亮在崗位上,把提高企業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實力、實現資產保值增值作為企業黨組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企業改革發展成果檢驗黨組織的工作和戰鬥力。
聚焦黨員隊伍建設,伊萊特堅持迎難而上的員工優先入黨,率先垂範的黨員優先提拔,充分調動廣大黨員幹事創業熱情,讓黨員成為引領伊萊特發展的一面面旗幟。
值得一提的是,伊萊特結合自身推行的「狼性文化」,組建「戰狼突擊隊」,在抗洪搶險、任務突擊、志願服務、拓展訓練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同時,成立「星青年」培訓班,培養後備幹部;組建愛心基金,已支付50餘萬元,惠及貧困家庭和兒童達300餘人。
「在伊萊特,黨建工作已經成為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保障,企業運營的方方面面都能看到黨建的身影。通過持續努力,伊萊特打破了多項世界紀錄,成為行業領跑者,真正實現黨建與公司發展『比翼齊飛』,同頻共振,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上述負責人告訴新黃河記者。
記者:黃敏 編輯:韓璐瑩 校對:楊荷放